課例研究|經典書目閱讀推介課的模式研究

课例研究|经典书目阅读推介课的模式研究

本文約2200字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课例研究|经典书目阅读推介课的模式研究
课例研究|经典书目阅读推介课的模式研究

經典名著,是一個民族或幾個民族長期以來決定閱讀的書籍,是世世代代的出於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熱情和神秘的忠誠閱讀的書,它凝聚著一個時代的各種文化成果和現實生活價值,成為時代生活的寫照。每位語文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喜歡讀、能讀下去,能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每一個學生都知道自己應該讀下去,從中受到薰陶。然而也許是與他們的時代隔得太遠,也許是閱歷不夠,又或者是興趣點不一樣,我們的學生很難一下子被吸引,或者堅持閱讀。

《紅樓夢》正是這樣一部經典名著,筆者在引導學生閱讀《紅樓夢》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以上問題。學生對《紅樓夢》的感受,大致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覺得情節比較單調乏味,沒有高低起伏,只是瑣碎地記錄賈家的日常生活,表現的大多是情情愛愛,不感興趣;二是覺得小說中人物太多,人物之間的關係理不清;三是有不少詩詞難以理解,也沒興趣研究……所以讀讀就都放下了。

面對這種情況,“激趣”至關重要。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用興趣去激發學生的閱讀之慾,使沒有讀過的學生讀,使讀過卻因為不感興趣而沒有讀下去的學生繼續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細心尋找,用經典的魅力吸引學生

一部經典名著,它的魅力體現在各個方面,最突出的一定是文學魅力,但除此之外也必然有其它文化內涵,比如《紅樓夢》,除了文學方面的成就,還涉及戲劇、建築、園林、飲食等方面,都極具欣賞價值。想要激發學生興趣,視角應該放寬一點、廣一點,這一切都可以展示給學生,擺在學生面前,任由學生欣賞、挑選,就像在超市購物,總有一個會合口味,讓學生接受。以《紅樓夢》為例,可以設置以下幾個環節:(一)聽一聽:歷史的紅樓;(二)唱一唱:樂舞的紅樓;(三)品一品:文學的紅樓;(四)嘗一嘗:舌尖的紅樓;(五)演一演:你我的紅樓;(六)談一談:你我的紅樓。

這六個環節實際上是從《紅樓夢》的影響力、詩詞、藝術手法、飲食、戲劇、建築、醫藥等方面,向學生展示《紅樓夢》的魅力。“歷史的紅樓”是通過展示《紅樓夢》的版本、藏本、地位以及對後世文學家、影視戲劇的影響,讓學生感受紅樓文化對中國人特殊的意義;“樂舞的紅樓”是將《紅樓夢》中經典的詩詞唱出來,讓學生最直觀地領略詩詞的魅力;“文學的紅樓”是以“伏筆”為切入點,讓學生為這本書的藝術結構和作者卓越的藝術才思而驚歎;“舌尖的紅樓”展現的是氤氳在曹翁筆下各式菜餚之上的文字的魅力;“你我的紅樓”是學生中的閱讀先行者用充分的內化表現感染未讀的學生,是教師對以上五點的補充、對學生閱讀困難的解惑、對學生閱讀該書的方法路徑的指導。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提倡多角度地展示經典,但是由於推薦的是整本書,進行的是整本書的閱讀,所以在內容安排上還是要體現對語言形式的側重以及語文性的體現。例如在“舌尖的紅樓”中,我們要展現的不是一道道菜怎麼做,而是引導學生透過描寫菜的文字“品嚐”到菜的美味。

精心設計,用豐富的形式打動學生

確定了內容,以什麼樣的形式展現呢?恐怕還是要圍繞“趣味”這兩個字,名人的推薦、老師的指導、學生的帶動都要嘗試,聽說讀寫、吹拉彈唱等形式都不妨一用。

(一)師生指引

讀前推介,可由名家、教師和部分先讀的學生共同完成。名家,是經典書目價值最好的見證人,極具說服力和影響力;教師,是閱讀最有力的指導者,必定不可少;先讀的學生,是閱讀最好的示範者,更易引起其他學生的共鳴。在《紅樓夢》的推介課中,“文學”“舌尖”幾個環節都有名家參與,“文學的紅樓”由蔣勳先生暢談“紅樓”判詞的魅力,“舌尖的紅樓”由大觀園館長馬俊潼講述“老蚌還珠”的美味;“你我的紅樓”由學生和教師共同完成,學生負責演,教師負責談;所有的環節都有先讀的學生的參與,他們是“歷史紅樓”的講述人,是“樂舞紅樓”的傳唱人,是“文學紅樓”的指引人,是“舌尖紅樓”的賞味人,是“你我紅樓”的表演人。

(二)感官調動

我們要豐富表現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和學習接受的能力,讓他們愉悅地接受。以本節課為例,聽、唱、品、嘗、演、談,正是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感官,每個環節的精心設計一直吊著學生的好奇心。“聽”用猜謎的方式讓學生了解《紅樓夢》的影響力;“唱”吸取當下流行的電視節目《經典永流傳》的形式,由學生與原唱合作完成《枉凝眉》;“品”與大家蔣勳先生“電話連線”,共同探究“伏筆”手法;“嘗”帶著學生一起觀看視頻,“品嚐”紅樓菜傳人烹製的美味;“演”學生現場表演書中經典片段;“談”師生共談書中精妙。

(三)鬆緊穿插

各環節的設置還要注意氣氛的調節,聽完文字後來段音樂,研究文學手法後看段視頻。這樣才能一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耐心引導,用具體的計劃督促學生

最後,還要提出合理的階段性閱讀目標和任務,以督促學生完成閱讀。以本節課為例,可以做如下安排:第一,第一週的閱讀任務是至少讀到第六章;第二,要解決的難題有兩個,一是理清賈府主要人物之間的關係,二是理解金陵十二釵的判詞;第三,下一節閱讀課檢查批註,分享閱讀體驗,要求選取角度小,需做好PPT,時間控制在5分鐘之內。

總之,閱讀前的推介課,要以“激趣”為主要目標,採用豐富形式輔以引導督促,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學生把經典讀下去。

课例研究|经典书目阅读推介课的模式研究

內容來源丨《新課程教學》第7期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北京師範大學

承辦: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

郵發代號:82-113

國內總髮行:北京報刊發行局

國內統一刊號:CN 11-4801/Z

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2-2051

▌合作數據庫

课例研究|经典书目阅读推介课的模式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