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木塔”,修建千年,歷經40多次地震,為何仍佇立不倒?

在大部分人的眼中,木質結構的建築是最為脆弱的,因為它不能長期經受風吹雨打,又怕烈火的侵襲,時間長久還會被蟲蟻所侵蝕。但是在中國山西有這樣一座木塔,它顛覆了所有人的想象,堪稱是中國“第一木塔”。歷經了千年的風吹雨打,40多次地震,200多次的槍擊炮轟,為何仍佇立不倒?小編就帶諸位瞭解一下這座神奇的木塔。這座木塔被人們俗稱為“應縣木塔”,修建於千年之前的遼代,整座塔高約66米,相當於一棟20多層的高樓,也是如今世界上存在最高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

中國“第一木塔”,修建千年,歷經40多次地震,為何仍佇立不倒?

這座木塔有多牛掰,你可能不會想到,它是全木結構製作的,沒有一根鐵釘。大約有三千噸的木質構件,通過互相咬合的結構構成塔身,可以容納大約一千五百人同時登上木塔。從遼代到如今已經有千年的時間了,這千年間相似的木塔不計其數,或者毀於天災,或者毀於人禍,都不復存在,唯有這應縣木塔一直佇立不倒。這座塔的神奇之處,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為何木塔經歷了這麼多的災難依舊沒有損毀。當時人們唯一的解釋就是,這座塔有佛陀在守護,所以屹立不倒,但是這種解釋顯然不能滿足人們的好奇心,建築學的專家們實地考察之後經過了分析給出了合理的解釋。

中國“第一木塔”,修建千年,歷經40多次地震,為何仍佇立不倒?

原來這座塔首先由32根木柱分三圈構成一個“筒體”,從基礎上提高了建築的穩定性。除此之外,在柱子外圍設計者還砌了將近兩米厚的土牆,土牆將木柱包圍,這樣就讓其更加堅固。然後就由一種中國建築特有的構件,來起到巨大的作用了,這構件名叫“即斗栱”,它是由多個小型的木塊鋪疊而成,可以承上啟下,連接各層的柱、梁、枋。當大風或者地震來襲的時候,斗栱就像是一個彈簧一般,可以吸收動能,釋放動能,由此才可以保護主體結構不受傷害。

中國“第一木塔”,修建千年,歷經40多次地震,為何仍佇立不倒?

站在木塔之內,向上仰望,一個個,斗栱在塔身上熠熠生輝。各種宗教法器在塔身依次排列,由鐵剎串聯,每當電閃雷鳴的時候,這鐵剎就成為了避雷針,四周的八條鐵鏈引雷而下,由此庇護木塔不受雷電的侵襲。這座木塔是由遼代貴族所修建的,見證了遼王朝的興衰,直遼王朝不復存在了,木塔依舊屹立在應縣,靜靜的觀看著人間的風雲變幻。到了如今,這座木塔依舊保持著良好的外觀,但是木材也已經老化不堪,各層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傾斜,學者們小心翼翼的進行著木塔的修復,以期望這座木塔可以長久的保存。

中國“第一木塔”,修建千年,歷經40多次地震,為何仍佇立不倒?

但是這座木塔的老化是在太過嚴重,這也讓文物保護工作者們很頭疼,有人提出的建議是直接將木塔的構架進行更換,這樣才可以保證木塔繼續佇立下去。但是這種提議也遭到了人們的否定,因為這樣更換,那麼木塔還是原來的木塔嗎?還有一個保守的方案是從外部豎起鋼架來幫助木塔支撐,但是這樣木塔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所在,就像是成為了一個拄著柺棍的老人。這兩個方案看起來都不是很好,所以到如今還沒有一個定論,人們都在期望能夠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