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轉折點:志願軍6個團被敵軍6個營擊退

文章摘自:《志願軍戰事珍聞全記錄》, 作者:胡海波, 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

核心提示:志願軍砥平裡之戰失利,雖只是小挫刀鋒主動撤圍,卻在美軍面前完全暴露了自己的主要弱點,從此,美國軍方認準了志願軍火力極弱,攻堅能力太差,即使穿插突破也難以大縱深攻擊。侵朝美軍再也不像從前那樣一遭迂迴穿插即全線撤退,開始敢於固守據點了。美國政府於此役後堅定了在朝鮮打下去的決心,李奇微也以此戰證明了他堪為彭德懷的對手!

朝鮮戰爭轉折點:志願軍6個團被敵軍6個營擊退

朝鮮戰爭

很遺憾,在鄧華執意要先打橫城的時候,李奇微的看法卻和韓先楚一樣。李奇微認準了“砥平裡是阻止中國軍隊前進的關鍵性所在”。

如果志願軍佔領砥平裡,西線美9軍右翼會全部暴露。志願軍只要從砥平裡繼續打下去,李奇微的戰線就會全部龜裂,西線美軍將喪失進攻的據點,非大步後撤不可。鄧、韓兩案之爭的關鍵就在於此點。韓先楚認為,西線付出那麼大的犧牲就是為了給東線反擊造勢,而東線反擊的目的是要打開缺口迂迴西線美軍側翼,然後迫使李奇微全線後撤以穩定戰局。從這個戰役目的出發,砥平裡才是轉換戰局的關鍵所在。打下橫城,不管殲敵多少,都只是個戰術勝利,打下砥平裡才可以改變全局。先打橫城再攻砥平裡則我軍銳氣已失,而美軍利用強大的機械化力量可以迅速增援砥平裡堵住缺口,東線反擊就達不成迫使李奇微停止進攻的目的了……

果然被韓先楚不幸言中。橫城失敗後,李奇微拼命調兵增援砥平裡,與此同時,志願軍圍攻砥平裡的部隊由於分屬3個軍,6個團,建制不一,作戰時發生了一系列混亂……

東線反擊戰開始時,砥平裡只有一個法國營在堅守。這是赫赫有名的法國“外籍兵團”的一支部隊。統帥這個營的是個標準的老牌職業軍人拉爾夫營長,他率法國營堅守砥平裡時真是膽戰心驚,東邊橫城方向的炮聲震天動地,可以想像那邊的仗打得如何激烈,如果中國軍隊馬上攻擊砥平裡,一個營如何守得住?

“挖工事,他媽的快挖工事!等中國人來就一切全完了!”拉爾夫不斷踢著那些放下鐵鍬朝東邊眺望的士兵的屁股。拉爾夫中校的擔憂沒有持續多久,很快,美2師23團團長弗里曼上校率部趕到了砥平裡。小小的砥平裡一下就被美法軍4個步兵營、1個炮兵營、1個坦克營共6,000餘人擠得水洩不通。

橫城那邊的炮聲一開始的確讓弗里曼上校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到第三天,偵察報告表明四面八方都有中國軍隊撲向砥平裡,弗里曼更是下定了趕緊開溜的決心。美10軍軍長阿爾蒙德飛過來看了看形勢,也點頭“同意撤退”。弗里曼立刻著手準備撤退。

然而,此時李奇微的電令到了:“不準撤退,堅守砥平裡!”這條老狐狸看出砥平裡的重要性了。丟了砥平裡,不要說他的西線攻勢“霹靂作戰”要泡湯,搞不好會全線崩潰。他的結論很簡單:“敵軍認為攻佔砥平裡是絕對必要的,因此我軍無論如何都要確保砥平裡,不管付出多大的犧牲。”

無路可退的弗里曼上校把所有的部隊收縮到一個直徑為1.6公里的圓圈裡,組成環形防線。環形陣地中央是6門155毫米榴彈炮,10輛坦克。

在預計的志願軍進攻點,弗里曼甚至命令士兵潑水成冰,阻擋志願軍步兵衝鋒,直升飛機又運來了10天的食品和堆積如山的彈藥。弗里曼一番佈置,對於主要依靠步兵攻擊的志願軍來說,砥平裡已經成了一個難啃的鋼核桃。

2月13日,志願軍圍攻砥平裡的戰鬥打響了。

這場戰鬥的準備工作就出了問題——地形沒看,地圖不可靠,和實地存在差異;敵情不明,一開始的情報是砥平裡只有要逃命的一兩個營敵軍,可偵察報告說敵人在大挖工事要堅守,人數也遠遠不止一兩個營;指揮系統一片混亂,負責戰場統一指揮的40軍119師師長徐國夫最擔心的是,攻擊部隊建制混亂,前後投入3個軍的6個團,有些團長的名字徐國夫都叫不出來,而且,由於通訊手段落後,打起仗來各團根本不可能協同,只能各打各的。

經過通宵血戰,主攻的2個團竟沒能佔領一塊敵人的主陣地,反而有大量傷亡,在砥平裡其他幾個方向,另幾個團隊也進展不順。由於地形不熟,有個團黑燈瞎火攻下了和砥平裡地形差不多的馬山,另一個團則興奮地報告:“已經佔領砥平裡!”事實上攻佔的卻是叫田穀的地方,是朝鮮中部幾千個外觀都差不多的山村中的一個。這些情況弄得指揮部無所適從,等情況弄明白天也亮了。

白天就是美國飛機的天下了。在這樣一個彈丸之地,集中了無數的敵機,整整轟炸了一個上午,到了中午,砥平裡被包圍的美法軍用坦克開路,在飛機掩護下,中心開花,大舉反擊!志願軍士兵只好固守幾個簡陋的出發陣地,西線慘烈的阻擊戰場面在這裡重演了,大批英勇的戰士倒在美國人的立體火網下……

終於撐到了天黑,白天出擊的美法兵全部縮回了環形防線。於是頭天的攻擊又重演了,黑夜是中國人的。

14日夜,美軍飛機扔下了大批照明彈。在那刺眼的白光下,上萬名志願軍從四面八方猛攻方圓不到2平方公里的砥平裡防線,美軍則憑藉炮火織成一道密集的火力屏障,竭力組織志願軍戰士接近陣地,而志願軍的攻擊部隊只有3個炮兵連十幾門火炮掩護,全部炮彈只有不到400發,2分鐘不到就全打沒了……

打到午夜時分,志願軍在付出慘重犧牲後終於衝過了一道道炮火屏障,靠近了環形防線。慘烈的白刃戰開始了。劈斷骨頭的“劈啪”聲在雙方肉搏交戰地響成一片,美法軍士兵的慘叫聲此起彼伏。砥平裡環形陣地岌岌可危,就連弗里曼上校也吃了一顆子彈。眼看美國人就要頂不住了,可這時天空又浮現了志願軍士兵不願看到的亮色……烏壓壓的美軍飛機又要下蛋了……

15日,砥平裡的戰局仍僵持不下。李奇微也沉不住氣了,他嚴令美騎1師5團23輛坦克搭載160多名步兵解圍砥平裡。經血戰,美軍十多輛坦克突進了砥平裡環形防線,守軍頓時士氣大振……

而參戰的志願軍部隊此時接近彈盡糧絕。15日下午,鄧華命令40軍軍長溫玉成統一指揮圍攻砥平裡部隊,16日必須拿下砥平裡!可此時部隊傷亡過大,殲敵戰機已失,即使能夠攻克,對整個戰役態勢於事無補,除非在拿下砥平裡的同時,能夠殲滅相當數量的援敵。心情沉痛的彭德懷再三斟酌,親自下了撤退令。

當日夜,在漫天的大雪中,志願軍向北方撤去……

《韓國戰爭史》大肆吹噓:“砥平裡戰鬥,是美軍同中共軍作戰中在戰術上取得的第一個成功戰例,鼓舞了全軍的信心,解除了美軍決策當局對戰局發展所抱的疑慮。這次勝利的意義可與英國第8軍在阿拉曼取得的勝利比擬,也可以說是‘第二仁川’。”美軍戰史也大言不慚地說:“第2師在砥平裡的英勇堅守後來證明是擋住共產黨進攻的轉折點。”而李奇微則在砥平裡戰場巡察時還較為實事求是地說:“算是幸運,總算沒有被中國人整垮。”

志願軍砥平裡之戰失利,雖只是小挫刀鋒主動撤圍,卻在美軍面前完全暴露了自己的主要弱點,從此,美國軍方認準了志願軍火力極弱,攻堅能力太差,即使穿插突破也難以大縱深攻擊。侵朝美軍再也不像從前那樣一遭迂迴穿插即全線撤退,開始敢於固守據點了。美國政府於此役後堅定了在朝鮮打下去的決心,李奇微也以此戰證明了他堪為彭德懷的對手!

砥平裡戰後,一代名將鄧華在志司作了深刻檢討,他的摯友韓先楚,則至死都認為應該先打砥平裡。這次失利打破了彭德懷穩定戰局的希望,東線反擊未能達到破壞敵軍戰役佈防的目的,西線的阻擊也就失去了意義。1951年2月16日,38軍全部撤過漢江。第四次戰役第一階段結束了。2月17日,中朝聯司決定,全線轉入防禦。

李奇微則得勢不讓,全線越過漢江繼續北進,可惜美軍戰鬥力太差,空有那麼優勢的火力,一天也只能推進1公里左右。2月20日,李奇微又發起“屠夫作戰”,繼續北進,躊躇滿志的李奇微剛下完命令,掃興的消息就到了——“太上皇”麥克阿瑟又要到朝鮮前線視察了。李奇微知道,這個剛剛丟盡了臉面的“聯合國軍”司令是來搶奪自己頭上的榮譽桂冠的。

此刻,在東京的麥克阿瑟尷尬萬分。沒想到,李奇微居然打退了中國人,世人會怎麼看待他呢?為挽回面子,麥克阿瑟只好老著臉皮向新聞界吹噓,美軍以前的後撤是“一種巧妙的戰略行動”,“拉長了中國人的後勤線”……然後,他一下子就把李奇微的一切努力成果歸功於自己這項子虛烏有的巧妙的戰略行動。他說:“現在的局勢證明了我的戰略的有效性!”

美國華盛頓的高官們既哭笑不得又怒不可遏,艾奇遜寫道:“很難設想還有任何人能作出比這更可惡和更愚蠢的聲明瞭……最明顯和最傻氣的企圖,想硬說我們通過在朝鮮半島上的一路撤退,真的騙過了中國人,真是荒唐透頂。”

在第10軍的戰術指揮部裡,李奇微靠著後面的一張桌子,剛下飛機的麥克阿瑟面對十來名來訪的戰地記者,鎮定自若地說:“我剛命令恢復進攻。”李奇微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被這種赤裸裸的無恥驚呆了。

事實上,麥克阿瑟已經成了華盛頓最討厭的麻煩製造者,杜魯門和艾奇遜顯然認為,他去馬戲團扮演小丑角色一定比在朝鮮指揮軍隊稱職。既然李奇微可以帶來了勝利,那麼還要這個老朽有什麼用?不過,此時李奇微名不符實的“屠夫行動”進展極度緩慢,他語無倫次地向華盛頓報告:“由於敵軍在‘聯合國軍’部隊進攻前早已撤退,因而在行動中很少遇到敵軍……”沒有敵軍阻擊卻進展緩慢?美國人實在是被中國人打怕了……

2月24日,美9軍軍長穆爾少將乘坐的直升機在漢江一個倒栽蔥摔了下來,穆爾軍長成為繼沃克之後又一名殞命朝鮮的美國高級將領。

又一支志願軍部隊正在進入朝鮮。這是楊得志的19兵團。但遠水解不了近渴,由於原始的運輸手段,楊得志至少還要2個月才能到達前線。無法給兵力捉襟見肘的彭德懷以任何幫助。

在美軍進攻勢頭正猛的情況下,彭德懷卻決定非回國一趟不可了。一定要向毛主席說清楚朝鮮戰場的真實情況,一定要為志願軍爭來必須的增援,部隊打得太苦了。

20日,彭德懷戀戀不捨告別硝煙瀰漫的前線,心急如焚地啟程回國……

21日晨,在躲過美軍數次空襲後,彭德懷的吉普車終於駛進了中國的邊城安東。他沿途除吃了幾口炒麵外一頓飯都沒吃。

然而,彭德懷被窗外的情景驚呆了——鴨綠江邊,糧食垛成山高,豬牛羊雞成群結隊,彈藥箱看不到邊,禦寒衣被上萬捆上萬捆地一堆堆碼在一起。彭德懷眼淚都快掉下來了,多少戰士就在離這些物資一天車程內活活凍餓而死,端著打光了子彈的步槍衝向敵人……

“唉!”彭德懷痛心疾首,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他放棄了在安東吃頓飯的想法,餓著肚子又登上了去北京的飛機。

當日下午1時,彭德懷一下飛機就驅車直奔中南海,毛澤東的秘書田家英告知主席在西郊玉泉山靜明園,趕到時,毛澤東正睡午覺,秘書和警衛攔住彭德懷不許進。毛澤東經常嚴重失眠,入睡艱難,睡著後連江青都不敢打擾。

彭德懷急了,眼一瞪,一伸手把工作人員全扒拉一邊去了:“我有急事向主席彙報!”言畢不由分說,推門而入。

毛澤東已被外面的吵嚷鬧醒,不由一陣煩躁,可轉頭一見是彭德懷氣立刻就消了。他無奈地嘆口氣:“也只有你彭德懷才在人家睡覺的時候跑進來提意見。”

聽說彭德懷一路沒吃一頓飯,毛澤東揮手:“去吃飯,你不吃,我不聽彙報。”

彭德懷三下五除二就扒拉下最後一口飯,向毛澤東彙報的第一句話就是:“主席,前線的困難是難以想像的,你們坐在城裡,很難體會得到。”然後他詳細反映戰場上的嚴酷困難,仔細闡明瞭不能速勝的觀點。末尾他看了毛澤東一眼:“我又亂放炮了……”

毛澤東動容了:“你說得對,身在後方總不能有前線的切身體會哪。”接著,他說出了彭德懷最想聽的話:“能速勝則速勝,不能速勝則緩勝,不要急於求成。”

彭德懷一聞此語不禁長出一口粗氣。只要毛澤東轉變觀念,許多事情就好辦了。但是,還有一件更為難的事得向毛澤東開口。

彭德懷語調沉重:“主席,岸英犧牲了,怪我沒有保護好他……”

毛澤東沉默地吸著煙,很長時間才嘆息一句:“打仗總是要死人的……”

3月1日,在參加完為支援志願軍召開的軍委擴大會後,彭德懷迅速重返前線。他的這次回國促使中央迅速作出了一系列增援朝鮮前線的決定,補充西線部隊的5萬新兵、7,000老兵立即前往朝鮮;補充東線的19兵團的4萬多兵員隨身攜帶3個師的蘇式武器拔營啟程;楊得志的19兵團迅速趕往前線;陳賡、王近山的3兵團立即出川趕往東北;空軍到朝鮮修機場;炮兵立刻出動1個高炮師、1個戰防師、3個火箭炮團和兩個榴彈炮團;5,500輛即將到達中國的蘇制汽車分給志願軍4,000輛;東北準備10萬張病床收治傷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