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縣郭家畔村

子洲縣郭家畔村

子洲縣境內郭姓人聚居於兩處,一處是三眼泉鄉的小溝則村,另一處就駝耳巷鄉郭家畔村。307國道苗家坪岔路口往裡,前行至南豐寨靠右手有一個小道,從這個小道進去一直前行至馬崖(nai)村,岔路口小道右拐10裡的路程,就到了子洲大地傳說中“三峁一畔”之郭家畔村,郭家畔村從裡往外由後石畔、老窯峁、峁街上、坪街上、陽莊、大水闊、崖(nai)窯峁等小地方組成。

子洲縣郭家畔村

郭家畔中心地帶“坪街上”

郭家畔曾經山清水秀、農牧發達、街市繁華、廟宇輝煌,是方圓百里的物資交易中心,是陝北久負盛名的歷史名村。

子洲縣郭家畔村

郭家畔村境內據傳有三座古廟,其中一座由於文化大革命時期被紅衛兵破壞,目前殘存兩座。三座古廟分別是“老爺石刻”、“文廟”和“黑龍廟”,其中“文廟”被破壞殆盡。

子洲縣郭家畔村

“文廟”據說是在現今村小學坡底,供奉的是孔子,可惜被紅衛兵破壞,無任何殘留,無法考證,但也證明了本村人詩書傳家、重視教育的事實。

子洲縣郭家畔村

“老爺石刻”是一個在陽莊對面石崖上開鑿出來的長方形廟,石壁上有無雕刻彩繪不太清楚,現在想起來它處處遺留著歷史的痕跡,經歷了不知多少歲月的洗刷。

子洲縣郭家畔村

“黑龍廟”在坪街上的廟峁子上,從我記事的時候起,它就一直坐落在那裡,供奉的是“黑龍大王老家”,保佑全村風調雨順全靠它,每年陰曆的六月十八是本村廟會,一般是將“老爺石刻”的神請至“黑龍廟”,舉行三天或五天的廟會,廟會一般表演陝北傳統藝術—陝北說書,近年來又改為唱大戲。“黑龍廟”於何時修建目前也無定論,曾記得經過兩三次大修,去年廟邊塌方,重修時發掘出兩尊完整、精美的石雕神像,具體情況不得而知,但可推測其時代必定久遠,而非近、現代所雕石像。

子洲縣郭家畔村

寨子山

子洲縣郭家畔村

子洲的古寨遺址較多,比如克戎寨、懷寧寨,但從未有人提及過郭家畔的古寨。陽莊有一條溝叫寨子溝,也是前後郭家畔的分界,在寨子溝往裡前行3里路,有一座無人考證其時間的古寨子。

子洲縣郭家畔村

據老輩人講,當時村民為了抵抗外敵入侵,村裡修建了這麼一個寨子,當時寨子山四周陡直,最少在三十丈左右,這樣敵人騎馬就進不到寨子裡面去,並且難以攀爬上去攻進寨內,寨子最下面寨門是個石拱門洞,敵人來時,寨門緊閉,半山腰十幾個小窯洞是村民日常居住和藏身的地方,當時寨子內有一眼水井,可以供寨子日常用水,最後沒有了戰亂,古寨廢棄。最高處有一塊平地,當時那裡放置一門生鐵大炮,威力極大,需要用十三個裝滿土的線口袋(類似蛇皮袋,一線口袋容量與兩蛇皮袋基本相當)穩住炮身,據說當年敵人列隊在對面山上列陣進攻,一炮轟死敵人大半,為阻擋外敵入侵立下汗馬功勞,最後這門大炮在打白匪(國共第二次內戰)時被隊伍拉走了,當時村裡還有兩杆大鐵槍(火銃一類),現在存放於龍王廟內,平時夏天用來打天氣和重大節日祭祀活動鳴槍等。

子洲縣郭家畔村

郭家畔村人經歷了硝煙滾滾的戰亂,造就了他們不屈不撓、驍勇善戰的品格,文廟的存在證明了先祖時期就重視教育,以禮、義、仁、智、信為立家之本。古寨、鐵炮、鐵槍、古廟以及近20代族人生活於此,郭家畔村無疑是一個歷史悠久古老村落,較多的證據表明郭家畔人最晚由明朝中末期開始在此生息繁衍,距今已有500年左右,或更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