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湯》的2種加味,一丁點的變化就能治大病

有臨床常用之方曰理中湯,何紹奇先生用以加味者一附子,一黃連。其一熱一寒,一溫中寒,一清腸熱,醫理明晰,清楚易懂。與諸君分享!

《理中湯》:出自《傷寒論·辨霍亂病脈證並治》。組成:人參、乾薑、甘草(炙)、白朮各三兩。上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理中湯》的2種加味,一丁點的變化就能治大病

理中丸及湯的加減法中,本有腹滿(陽虛寒凝),去術加附子一枚,寒者加乾薑,足證其當屬“四逆輩”。正是由於如此,後世才移用此方作為太陰病主方。

《理中湯》的加味方很多,在我用理中湯的經驗中,有一熱一寒的兩味藥的加入最為重要。

一.《理中湯》加附子

這就是《理中湯》與《四逆湯》的合方。加附子是為了振奮脾腎之陽,是虛寒之象的進一步發展,也可以是太陰傳少陰,太陰少陰同病。其證除吐、利、痛、脹外,尚見手足逆冷。

周某,女,8個月。體質弱。先因傷食,醫用消導不應,改硝黃下劑,即腹瀉不止,後來改用西藥,不意服硅碳銀、活性炭後,藥亦隨大便排出,瀉出物皆稀水,日十餘次,精神萎頓,頭額冷汗,肢厥,舌淡。補液後腹脹。病在太陰,脾陽衰敗,累及少陰,虛寒證也,用理中湯加附子、灶心黃土,一帖瀉止,易以異功散調理數日而安。

《理中湯》的2種加味,一丁點的變化就能治大病

周某本脾虛不足之體,由誤下而致太陰虛寒,累及少陰。所服活性碳亦隨之瀉出,中陽不振也;補液更增腹脹,中虛失運也,此際若至用理中湯,猶嫌藥力不足,必得附子之大力,姜附協力,始可回陽救逆,挽回敗局。左案則為寒邪直中太陰、累及少陰,非“四逆輩”不可為功。

二.《理中湯》加黃連

方出丹溪《證固脈治》。張潞說本方主治“胃虛挾食,痞滿發熱”,戴復庵說“盛暑逼於外,陰冷伏其中”,俱難得其要領。我的理解,無非脾胃虛寒而又挾腸熱,多年來用此方治療洩瀉屢收捷效。

《理中湯》的2種加味,一丁點的變化就能治大病

黃某、女、76歲,久患糖尿病,最近突發不明原因的洩瀉,日四、五次,在某醫院治療半月不效,腹部隱痛,時脹,食不下,口不渴,察其舌質色淡而苔黃膩,斷為中寒而挾腸熱,用連理湯三劑而愈。

謝某、女、56天,腹瀉52天,體重不增,某醫院用過消導健脾藥多付不效。精神萎靡,面色蒼白,皮膚幹皺,啼哭不寧,而肛門紅灼,遂用連理湯,二劑瀉即止,易方調理而愈。

《理中湯》的2種加味,一丁點的變化就能治大病

《理中湯》的2種加味,一丁點的變化就能治大病。五行相生相剋,一髒失衡,則其餘五臟皆失守,身體諸多表症皆發於五臟,五臟不安就會導致:心腎不交,肝火鬱結,脾胃虛弱,血不足,痰熱上擾等五行失守,繼而導致:失眠,多夢,易驚醒,耳鳴,心慌氣短,胃脹,便溏,盜汗,溼熱鬱結,痰溼不化,肝氣鬱結,月經不調,乳腺增生,更年期綜合徵等五臟相關症狀,調理首要也不在於病急亂投醫一股腦的出現什麼就改善什麼的單一調理,需追根朔源五行同調,方可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