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積散》化痰理氣,4大功效你知道幾個?

今天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味古方《五積散》。主要用於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身熱無汗、頭痛身疼、項背拘急、胸滿惡食、嘔吐腹痛,以及婦女血氣不和、月經不調等證。

《五積散》化痰理氣,4大功效你知道幾個?

【五積散簡介】

五積散,原載於宋朝《太平惠民和濟局方·傷寒門》,由麻黃、白芷、川芎、甘草、茯苓、當歸、肉桂、芍藥、半夏、陳皮、枳殼、蒼朮、乾薑、桔梗、厚朴15味藥組成,功能發表溫中、燥溼化痰、理氣活血,故為消除寒、食、氣、血、痰五積之劑。注意辨證論治、隨症加減,可以收到同病異治、一方多用之功。

方中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相合,為運脾化溼之平胃散;陳皮、半夏、茯苓、甘草配伍,為主治一切痰飲之二陳湯。既含治太陽表證之桂枝湯,又有治痰飲之苓桂術甘湯;既有治腎著病的甘姜苓術湯,又有行血通經的四物去地黃湯。麻黃合桂枝,辛溫發表散表寒;麻、桂、乾薑、芎、歸、甘草等又具有續命湯之方意。

《五積散》化痰理氣,4大功效你知道幾個?

五積散可以治什麼呢,它的四大功效又有哪些?接下來舉例給大家分析一下。

1、外感風寒

劉X,男,32歲,農民。

患者發熱惡寒,無汗,頭痛,四肢痠痛,咳嗽稀痰,舌苔薄白,脈弦緊。

辯證:

方用五積散:白芷、川芎、甘草、茯苓、當歸、肉桂、芍藥、半夏、枳殼、麻黃、乾薑、厚朴各10克,蒼朮12克,陳皮、桔梗各6克,生薑3片。連服兩劑,諸症緩解。

惟咳嗽不止,濃痰不化。原方去麻黃、白芷、肉桂、乾薑,重用半夏、茯苓,再服3劑,咳嗽逐日減輕,濃痰亦化。因患者素體衛陽虛,繼以補中益氣湯調補衛陽善其後。

分析:風邪外襲,首先犯肺,肺開竅於鼻,故見鼻塞流涕;肺與皮毛相合,風寒客於皮毛,故見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身疼。五積散方中麻黃、白芷發汗解表,乾薑、肉桂溫陽散寒,故本例服兩劑病證大減。複診時因咳嗽不止,故去麻黃、白芷、肉桂、乾薑;重用半夏、茯苓,乃取二陳化痰之意,故克奏膚功。

《五積散》化痰理氣,4大功效你知道幾個?


2、寒溼痛痺

湯X,男,35歲。

患者腰腿疼痛已數月。症見惡寒肢冷、面色蒼白、關節疼痛、腰腿攣急、痛如錐刺、屈伸不利、得熱痛減,苔白膩、脈弦緊。

辯證:

初投獨活寄生湯罔效,細審脈證乃屬冷溼痺痛,故改投五積散加味:蒼朮、麻黃、當歸、白芍、川芎、枳殼、厚朴、乾薑、茯苓、半夏各10克,桔梗、白芷、陳皮、甘草各6克,桂枝15克。上方服後仍未見療效,遂在原方中加羌活、獨活、附片各10克。服2劑,病證大減,關節疼痛除,可以伸腰行走。後以柴胡四物湯調理氣血、舒筋活絡善其後。

分析:《素問》認為“所謂痺者,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溼之氣也”。可見痺證病因,外為感受風寒溼等邪氣所致。寒主收引故痛劇;氣血失於宣通故關節不能屈伸。故投五積散重用麻、桂,以增附片之溫熱,助五積散祛寒調氣行血之功,諸證得以蠲除。

《五積散》化痰理氣,4大功效你知道幾個?


3、積聚氣滯

吳X,男,17歲,學生。

發熱惡寒,汗出身疼,嘔吐洩瀉;右脅捫之有質軟積塊,固著不移,脹多於痛;苔白膩,脈弦大。曾由某醫療單位診斷為急性肝炎,經用護肝等藥物治療無效。

辨證:

屬積聚氣滯,擬五積散加減:藿香、蒼朮、陳皮各5克,當歸、川芎、白芷、枳殼、桔梗、乾薑、桂枝各6克,白芍、厚朴、茯苓、甘草、澤瀉、豬苓各12克。服藥兩劑,發熱惡寒即除,嘔吐亦止,疼痛減輕。再服兩劑,它症悉除,唯右脅積塊仍在。續服六君子湯調脾胃促健運。

分析:本病初由起居失宜,寒溫不調,復因飲食不節,脾失健運,遂致溼濁不化,凝聚成痰,更與氣血互結而成。因暑月酷熱,又兼洩瀉,故本方去麻黃,加澤瀉、豬苓,熔溫中散寒、化溼和中、行氣活血之藥於一爐,故治能取驗。

《五積散》化痰理氣,4大功效你知道幾個?


4、產後中風

熊X,女,27歲,農民。

產後半月,惡寒發熱無汗,四肢痿痛,不思飲食,胸腹痞悶,腹脅刺痛,惡露不盡,脈洪大、按之無力。

辯證:

診為產後中風,予五積散加味:白芷15克,厚朴、半夏、麻黃、蒼朮、當歸、川芎、白芍、枳殼、乾薑、肉桂各10克,甘草6克,陳皮5克。服1劑即汗出而寒熱減退,四肢痠痛隨之亦解,但餘證未減。減去麻黃,加桃仁、紅花各6克,服2劑,諸症痊癒。續用十全大補丸調補氣血。

分析:產後氣血暴虛,風氣乘虛而入,故惡寒而發熱。本方麻黃、白芷散外邪,當歸、白芍、川芎調血脈,二陳、厚朴理氣暢中。證藥相符,故取效如桴應鼓。

《五積散》化痰理氣,4大功效你知道幾個?


【總結】

1、《五積散》對於風寒,寒溼,氣滯,中風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2、綜觀全方,組合嚴密,實為上述名方的綜合複方。不僅主治氣、血、痰、寒、食之鬱積,且對錶裡、內外、臟腑、經絡之寒溼諸邪亦能搜除。可見其治療範圍,頗為廣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