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第一謀士法正,為何地位在諸葛亮前面?

關心婷


說法正比諸葛亮地位高的來源,就是劉備在稱漢中王后,封法正為尚書令,卻沒有對諸葛亮加官,當時諸葛亮的官職是軍師將軍,管理劉備左將軍府一切事項。

劉備在稱了漢中王之後,法正就是尚書令,尚書令原本是內朝官,漢武帝首創,是為了削弱相權,加強皇權,所設立的官職,對皇帝直接負責處理政務及下達命令,位低而權重,是東漢政府有實權的官職之一。



而這個時候劉備自封為漢中王后,退還了左將軍官職,諸葛亮還是軍師將軍,這個軍師將軍是劉備首創的官職,很難說對應東漢朝廷什麼職位,大概相當於劉備的總管家,或者總參謀長的職位。

我不認為法正的尚書令地位高於諸葛亮的軍師將軍地位。

劉備在拿下成都,論功行賞時,法正被劉備封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相當於首都所在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相當於東漢時期的司隸校尉,現在的北京市市長一樣,而諸葛亮在當時被封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為劉備鎮守後方,後提供足兵足糧。



從官職上來看,法正是地方官,諸葛亮是中央官,劉備當時是左將軍,劉備的所有政令都由左將軍府發出,而諸葛亮就是左將軍府總管家,負責處理劉備所有政務、命令傳達、後勤工作,諸葛亮的地位明顯高於法正,在215年劉備奪取成都後到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前,諸葛亮無論是地位還是官職,顯然高於法正。

有疑問的就是在劉備稱漢中王后,法正是尚書令,護軍將軍,但諸葛亮的官職沒變,還是軍師將軍,在劉備退還左將軍官職後,諸葛亮的地位有些尷尬,表面上看起來法正地位高於諸葛亮。



實際上在劉備稱帝前,諸葛亮已經封無可封了,劉備封了法正是尚書令,那諸葛亮能封什麼呢?按道理來說,漢中王是沒有資格封尚書令的,兩漢後期的諸侯國,職務最高的是相國,尚書令是中央的官職,劉備如果只是漢中王,是沒有資格封尚書令,但劉備還是封了,劉備肯定是有稱帝野心的,這個時候封法正為尚書令就是為之後的稱帝作準備。

如果劉備封了法正為尚書令,那麼職位最高的相國或丞相一職非諸葛亮莫屬,從這個方面來看,劉備已經為未來職位與權力的劃分定下框架,就是尚書令是法正,丞相是諸葛亮,劉備在稱漢中王不能封諸葛亮為丞相,因為如果封了就是過早顯露出稱帝的野心了,這在政治名份上是不利的。



而法正的尚書令與諸葛亮的丞相是互相制衡的,這才是權力的平衡之道,劉備的做法是正確的。毋庸置疑,丞相的地位肯定高於尚書令。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劉備政權的骨幹是以荊州派士人為主導地位的,拉攏東州派,打壓益州派,諸葛亮無疑是荊州派首領,是劉備政權的骨幹,是將來執政的首席大臣,劉備改變不了這個政治結構。而法正算是東州派,是拉攏的對象,劉備希望的合理政權模式是以荊州派為主,東州派為輔,以諸葛亮為主,法正為輔。



這樣的政治格局在劉備託孤時表現得非常明顯,可惜法正死的太早,劉備稱漢中王的第二年就去世了,如果法正不死,劉備託孤肯定是諸葛亮加法正,而所謂的李嚴,就是取代法正的人,而實際上李嚴卻沒有起到制衡諸葛亮的作用。

當然了,劉備對法正比諸葛亮親近多了,一是兩人臭味相投,二是法正善奇謀,劉備從小就是個不喜歡讀書的人,對於士人,劉備天生是以禮相待,但天生有一種不親近感,相對來說,諸葛亮更偏向讀書人,而法正更偏向謀士,法正是劉備朝代去世後,唯一有諡號的大臣,可見劉備對法正的喜愛。

喜愛歸喜愛,並不代表喜愛地位就高,劉備是政治人物,政治人物處事要考慮政治因素,從劉備集團的政權結構來看,諸葛亮的地位絕對是高於法正的,但從劉備的個人喜好來說,法正顯然更受劉備喜歡。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說法正是劉備第一謀士這不反對,若要說法正地位高於諸葛亮是不可能的!



我們先看:為什麼會有人覺得法正地位高於諸葛亮?

原因有兩個:

1劉備進王位後,法正為尚書令,諸葛亮為軍師將軍【從官職上看法正明顯高於諸葛亮】

2諸葛亮說過:若法正在,定能阻止陛下伐吳【諸葛亮親自承認自己做不到的事而法正做得到】


我們先來分析這兩點。

劉備奪益州,在一定程度上是得到了益州本地士族集團支持的。而劉備拿下益州後對益州士族集團給予了一定的職位以及一些展現自我的空間。益州士族集團在劉璋領導下被打壓的很慘,無利可圖。自己無力翻身所以唯有想著引進第三方勢力入川,希望通過換主子來謀取利益【這是典型的政治交換】劉備需要給予他們更多的恩惠、榮耀來拉攏人心。反之對待諸葛亮則不需要這些虛。

再說第二個,夷陵慘敗,諸葛亮說如果法正在定能阻止陛下伐吳【其實這是諸葛亮在往自己頭上扣黑鍋】如果法正真的在世,能否阻止劉備伐吳這不好說!但肯定能扭轉夷陵戰局,但這話不能說出來,因為一旦這麼說了!不就代表說劉備不會打仗?要靠著謀士才能獲勝!



我們再拿諸葛亮和法正做一個對比:

法正是軍事領域、戰術方面的人物,需要隨軍,所以常伴劉備左右。而諸葛亮是政治領域、後勤方面的人物,需要坐鎮後放,保障前線補給支援。【我們來看,是常伴左右的人的地位高?還是把整個大後方都交給他的地位高?很明顯是後者,且不看能力,只有絕對的忠誠和信任,才敢放心大膽的把整個後放、全軍命脈託付出去】


職位也好還是什麼也好,都是虛的。蜀漢政權始終保持這一個宗旨,那就是以荊州集團為核心。所以啊,在劉備心中,甚至在整個政權裡,法正的地位永遠比不了諸葛亮。


左將軍


法正的地位根本不能和諸葛亮比。劉備確實很喜歡法正。但要說法正的地位超過諸葛亮,那就太扯了。

奪取漢中以後,劉備手下文武大臣擁戴他當漢中王。按照規矩要給漢獻帝上一個表。一百二十名大臣按照爵位的高低聯名上表。諸葛亮的排名在關羽張飛黃忠之前,當然更比法正靠前了。



諸葛亮雖然只是一個軍師將軍,但他在劉備集團的地位非常之高。劉備當漢中王之前,是左將軍。給諸葛亮的任務是“囑左將軍府事”。就是把左將軍府的大小事務都交給諸葛亮處理。實際上就是劉備的大總管,承擔著“丞相”的職責。

像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等等文武百官的職務升遷,劉備都是與諸葛亮商量。殺劉封這樣的大事,也是諸葛亮勸劉備乾的。

所以陳壽說諸葛亮是劉備的“肱骨”,肱骨就是大腿。人沒了大腿,可不就完了嗎。

陳壽又說法正是劉備的“謀主”。謀主當然也非常重要,但再重要也沒有大腿重要啊。

所以說,諸葛亮的地位肯定高於法正。《三國志蜀書》,蜀國的文臣武將,只有諸葛亮一個人是單獨列傳的。這就說明了一切。

當然了,劉備確實很欣賞法正。僅次於諸葛亮。為什麼呢?

因為法正對劉備的貢獻實在太大了。簡直就是劉備的吉祥物。

有法正在,劉備諸事皆順。一躍而成為漢中王。法正一死,劉備就開始走下坡路,連續遭遇挫折。諸葛亮曾經說: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


在劉備奪取益州、漢中的過程中,法正的重要參與者。但是從三國志《先主傳》《法正傳》來看,法正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所有重大戰役都是劉備親自指揮,法正充其量只是出出主意噹噹參謀。

但是不管法正到底發揮了多大作用,他確實給劉備帶來了好運。有他在,劉備幾乎戰無不勝!這對於曾經屢戰屢敗的劉備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心理安慰。

可惜,這樣的好運太短。劉備當上漢中王的第二年,法正就掛了。


上將噯福斯


法正在蜀漢的地位,明顯比趙雲魏延高,但是比起諸葛亮,卻又低了一頭。

這可不是空口白話,而是有所依據的。

劉備在稱漢中王的時候,給北方的漢獻帝上了一道表。後面跟著蜀漢群臣的聯名。要知道,古人重尊卑,名字在前面的,地位自然就高。

聯名的人有120個,但是有資格被提及的,只有十一個人,按先後順序分別是:

馬超,許靖,龐羲,射援,諸葛亮,關羽,張飛,黃忠,賴恭,法正,李嚴

如果按照我們現在的認識來看,馬超明顯就是個失敗者?居然排在諸葛亮、關羽前面,位列蜀漢群臣之首?

最離譜的是,許靖,龐羲,射援三個完全沒聽過的人,居然也是如此?

然而,實際上這才是現狀。

貢獻當然是決定地位的重要因素,但是背景也是必不可少的。

像馬超,雖然加入蜀漢比較晚,但是他本身在涼州的影響力非常大。靠得比較近的氐族,都信服他的話,願意聽他指揮。劉備打漢中之戰的時候,還策動了七萬多氐人去幫忙。投桃報李,這地位自然不可能低。

關羽、張飛都是劉備起家的底子。算是老兄弟自己人,可以看做是涿郡勢力。

但是上面這兩股力量,一直以來反倒是沒什麼鬥爭。因為他們都不是當時的主流統治階級——士族,競爭力並不大。

真正要一較高低的,是荊州勢力和益州勢力。

像許靖,龐羲,射援,法正,李嚴就是益州本土的勢力。諸葛亮,黃忠,賴恭則明顯是荊州勢力。

但是仔細想想,這個也是有心機在裡面的。

仔細看看前面四個人,其實都是屬於要被安撫的那種,在劉備陣營裡天生就被打著外來標籤。但是從諸葛亮開始,除了賴恭以外,可都是劉備的心腹了。由此可見,諸葛亮在蜀漢實際的地位,是相當的高。

給名不給權,劉備還是精通於此道的。至於諸葛亮,那可真的是狠角色。劉備去世後,在他的帶領下,荊州勢力徹底擊敗了益州勢力。所以蜀漢被滅的時候,益州本土的勢力基本都在袖手旁觀。

喜歡就關注唄:侃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侃砍歷史



法正的地位沒有諸葛亮高,劉備在世的時候,雖然以法正為第一謀主,但諸葛亮的身份是丞相;就官職與作用來說,法正都不如諸葛亮!!



作為謀士來說,法正的表現無可厚非;他胸中的謀略,奇謀妙計,基本上能與郭嘉持平;可以說!如果沒有法正的話,劉備想要收復漢中,可能性並不大;就算他能拿下漢中,估計也得多浪費幾年時間;這就是法正的作用,可保一方戰事,有一定的侷限性;


相比之下,諸葛亮的作用顯然更大,他主玩“政治”,即治理國家,包括軍事、法律、政權機構、政治黨派、外交等等等等……什麼內政、外政,所有問題都需要諸葛亮打理;每一個環節出錯,都有可能影響到整個國家的命運;

諸葛亮在蜀國的地位,就相當於荀彧在曹魏的地位;法正的地位,頂多與郭嘉持平;郭嘉再怎麼厲害,都不可能凌駕於荀彧之上!!所以法正的第一謀主,地位不可能超過諸葛亮!!


愛尚文史


這個問題提的比較尖銳,也是長期以來“豬粉”們始終不肯面對的一個問題,他們可以羅列出很多理由來證明諸葛亮的地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比如,諸葛亮的官爵是“軍師將軍,屬左將軍府事”,比如,劉備奪取益州後,除了大封功臣之外,還單獨對關羽張飛和諸葛亮法正進行了物質獎勵等等,雖然這些都是實際存在的事情,但是依然迴避不了法正跟諸葛亮的地位高低有別,事實上,法正生前的官爵地位,已經遠勝於諸葛亮而位居蜀漢第一信臣的崇高地位。

諸葛亮是對劉備做出過重大貢獻的人物,當時劉備客居荊州,將不過關張,兵不過三千,鬱郁而不得志,是諸葛亮為劉備架起了結交荊州士族的橋樑,得到了荊州在野士族的支持,擴充了軍隊,成為劉表死後荊州的三大軍閥勢力之一(劉琮,劉琦,劉備),具備了跟孫權聯盟的資本,並且在赤壁之戰之後取得了自己的地盤,在這個時期,諸葛亮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諸葛亮也因此成為劉備集團的骨幹,總攬劉備集團的後勤保障事務,但是劉備對諸葛亮一直都是限制使用,刻意不讓諸葛亮一家獨大,他提拔龐統跟諸葛亮“併為軍師中郎將”,在劉備集團今後的發展方向和策劃奪取益州的重大戰略問題上,龐統的作用遠遠超過了諸葛亮,即使是劉備遠征益州,也沒有讓諸葛亮當荊州大本營的家,而是把荊州託付給了自己的創業夥伴關羽。

龐統陣亡後,擅長奇謀,機變百出的東州系法正,立刻脫穎而出,成為劉備的心腹謀士,如果說諸葛亮對於劉備在荊州的崛起做出了重要貢獻的話,那麼法正對於劉備順利的奪取益州和漢中,完成蜀漢政權的建立,就算得上是居功至偉了,連曹操得知奪取漢中之謀出自於法正,都對法正讚歎不已,“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有人教也”。法正不僅僅是在軍事方面機變百出,在協助劉備融合益州士族,團結益州,東州兩大勢力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貢獻,他成功的籠絡了益州的許靖,射援,劉巴,黃權,李邈,彭漾,董和,向郎,吳懿等士族豪強,促成了劉備以婚姻關係達到了團結益州士族的目的,可以說,諸葛亮和法正都是對於蜀漢政權的建立居功至偉的功臣,而法正為人恩怨分明,敢作敢當,比起諸葛亮的矯情和虛偽更合劉備的脾氣。

在劉備稱王的時候,蜀漢政權是由四個方面的勢力組成的,一是劉備起家的“原從集團”,有關羽,張飛,趙雲,糜竺,糜芳,簡雍,孫乾,劉封,陳到,魏延等人,二是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集團,有諸葛亮,伊籍,馬謖,馬良,蔣琬,費禕,楊儀等人,三是劉璋舊部的東州集團,有法正,劉巴,孟達,李嚴,吳懿,吳班,黃權,李邈,彭漾等人,四是益州的土著士族,這部分人一直都屬於被壓制,限制使用的對象,代表人物有樵周等人。所以,劉備在對各派勢力的使用和任命上,必須遵從一個平衡的原則,即團結又要相互制衡,原從集團的元老不用說,是必須確保利益的即得利益集團,剩下的荊州系和東州系就必須要互相制約,荊州系在劉備奪取荊州的過程中,已經成了氣候,所以,劉備必須引入新的勢力來抑制荊州系的膨脹,而能夠制衡諸葛亮的最佳人選就是法正,劉備奪取益州後,法正就被任命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成為能夠比肩諸葛亮的頭號信臣,“外統都畿,內為謀主”,成為劉備核心圈子的人物,連諸葛亮都說;”主公在公安,北畏曹操,東憚孫權,內懼孫夫人變生肘腋,賴孝直為輔翼,遂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必須得讓他幾分了,特別是協助劉備打贏了漢中戰役之後,法正在蜀漢的地位已經是如日中天,炙手可熱了,劉備稱王,法正被任命為第一任尚書令,實際行使丞相的職權。“豬粉”們一直都強調,劉備此時沒有稱帝,還沒有資格任命丞相,其實,劉備不僅僅是沒有資格任命丞相,按照國家的政治體制,他連任命尚書令也是違制的,但是他不僅任命了尚書令,還任命了太傅,這是隻有皇帝才有資格任命的職務,由此可見,在劉備最初的政治體制中,根本就沒有考慮任命丞相,而是完全以尚書令來行使丞相的職權,法正死後,劉備又任命劉巴擔任尚書令,直到此時,諸葛亮依然還是一個不尷不尬的“軍師將軍,屬左將軍府事”,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此時劉備已經向朝廷納還了左將軍的官爵,左將軍幕府已經成為歷史了,蜀漢的權力機構已經轉移到了“漢中王府”或是“大司馬府”了,雖然劉備此時僅僅是稱王,但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蜀漢政權完全是按照國家建立體制,運行政權了,所以說,直到法正死前,他的官爵,以及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是遠勝於諸葛亮的,劉備在夷陵戰敗之後,諸葛亮曾經嘆息“若法孝直在,則必能制主上東行,就復東行,也比不傾危如此”,由此可見,諸葛亮自己都承認,不僅自己的官爵不及法正,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和信任程度也遠遜於法正,如果法正不死,即使是諸葛亮擔任了丞相,也必須取得“錄尚書事”的資格,才能跟法正一起處理政務。


狼的影子716


赤壁之戰後,曹魏集團雖受到一定程度的挫折,但仍是天下勢力最強的軍事集團,不少英雄豪傑紛紛投奔曹操集團。

張松是劉璋手下的謀士。他見劉璋沒什麼能力,覺得在劉璋手下做事,只是死路一條,於是就想另攀高技,去別的單位上班。

張松以出差為名,來到許昌,想趁機把蜀中送給曹操,事成之後,自己也好在蜀中謀得一份薪水高的工作。

張松長得很醜,曹操雖然抽空接見了他,但不怎麼待見他,只是看在劉璋的份上,才低規格接待了他。

張松受了自出孃胎以來最大的冷遇,心裡窩了一肚子的火,對曹操非常不滿。他原先想送給曹操的絕密軍事情報,也就沒有拿出來了。

張松不甘心自己的失敗,在離開許昌返回蜀中的時候,就特意繞道荊州,從荊州回到蜀中。

劉備手下的諜報人員,在張松一進入許昌時,就盯上了張松,張松的一舉一動,盡在掌握中。並將情報,及時傳遞到了劉備的手上。

張松剛一進入荊州地界,趙雲丶關羽丶劉備丶諸葛亮等重要人物,紛紛出來接待張松。

張松受到了國家元首一般的待遇,與在許昌受到的冷遇相比,真有天壤之別。

劉備送張松回蜀中的時候,張松才將蜀中的地理圖本丶兵力分佈丶守將姓名等國家秘密,交到劉備的手中。

回到蜀中後,張松聯合不受劉璋重用的法正等人,共同倒向劉備陣營,並暗暗地為劉備入川作準備工作。

只是,張松做事不小心,被他的哥哥告發,張松滿門抄斬,太令人傷心了。

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時,諸葛亮採用激將法,大膽啟用老將黃忠。並安排法正,做黃忠的參謀長。

黃忠有了法正的輔佐,如虎添翼。在定軍山一戰中,法正謀劃得當,黃忠斬了魏將夏侯淵。

法正在收復漢中的那場戰役中,立下了巨大的功勞,並取得了劉備的賞識與重用。

蜀國建國後,昭烈帝封諸葛亮為丞相,法正為尚書令。法正雖然得到了重用,但地位不如諸葛亮,劉備看重的依然是孔明。

法正與劉備在一起只共事了七八年時間,在四十五歲那年,英年早逝。劉備傷心得痛哭起來。

不過,劉備的眼淚不值錢。他哭法正是名,他真正的用意是籠絡人心,是為了籠絡諸葛亮丶關羽丶張飛丶趙雲等蜀國高層人員,不要背叛他,一心一意為劉氏集團效忠賣命。

法正是個有本事的人,但一直是在諸葛亮的領導人開展工作的,諸葛亮不用他,法正也就沒有建功立業的機會。

說到蜀國的第一謀士,當屬諸葛亮無疑。當然,法正的身上,也有一些諸葛亮所欠缺的長處。


卿雨潤


法正算是劉備集團裡面第一個跟隨劉備的謀士了,而且劉備早期一直在東奔西跑,法正還是不離不棄,單是論這個忠心已經不在諸葛亮之下了!

所以劉備也是很信任法正的,諸葛亮的話在劉備心中可能還有考慮,但是法正說的話那劉備算是真正從心裡去聽取的。

當然說法正地位比諸葛亮高這個還有待商量,畢竟諸葛亮的能力還是在法正之上的,只能說法正在劉備心目中地位比諸葛亮高。



牛獨


可以這麼理解,法正是首席謀士也就是參謀長,諸葛亮是政務首席,也就是國家總理。你覺得哪個更重要呢?

韓信功勞夠大吧,但是第一功臣是蕭何!!就是這個道理,彭老總林彪打仗夠厲害,但是比得了周總理嗎?


謫仙50


諸葛亮的隆中對錶明他是想帶兵打天下的,劉備卻老是讓他管行政,這不是屈才嗎?不是有句話臥龍雛鳳得一者得天下?現在劉備得臥龍卻不讓臥龍領兵打仗,臥龍會不瞞嗎???他倆是貌合神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