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歐洲科學家分離出會吃甲烷的新細菌

新發現!歐洲科學家分離出會吃甲烷的新細菌

歐洲科學家分離出一種獨特的細菌,能夠以甲烷(CH4)為食,這是一項興趣的發現,因為這種細菌可能可以對抗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

新阿特拉斯報導氣候暖化是全球危機,其中二氧化碳是含量最多的溫室氣體,然而甲烷也不遑多讓,雖然它的含量少,但是溫室效應效果比二氧化碳要強,大約是二氧化碳的25~30倍,而且更糟的是,全球甲烷的釋放速度正在提升中,因為包括永凍土、湖泊底部、沼澤地,都因為氣溫逐步升高而釋放更多甲烷,比如水庫,釋放的甲烷就比1970年代要增加25%。因此儘管它在大氣濃度遠低於二氧化碳,但人們仍然非常關注它的存在。

乳牛也是眾所周知的甲烷來源,不管是牛隻放的屁或是打的嗝,都因為腸菌的細菌作用而造成甲烷。畜牧學家也在想辦法抑制牛隻甲烷的排放量,包括調整牠們的飼料,結合海藻或熱帶葉子,改善腸道細菌種類,這是一個方法。

但是如何應對已經存在於大氣中的甲烷呢?科學家相信,既然土壤微生物會產生甲烷,那麼按理說也應該存在會利用甲烷做為能量的微生物,這一直都是生態平衡的法則。科學家真的找到了可吃掉甲烷的細菌,學名叫做Methylocapsa gorgona,暫時稱為甲烷氧化細菌。

維也納大學的邁克‧華格納說:這種甲烷氧化細菌是一種根瘤菌有許多特質非常令人驚訝,它能夠從空氣中的甲烷中獲取所需的能量,似乎不太在意甲烷的濃度。同時,除利用甲烷以外,它也會再利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氫氣、氮氣和氧氣來提供其新陳代謝。

與其他根瘤菌不同的是,它不住在泥土裡,而是空氣中,它是個好事也是壞事,因為它可以代謝空中的的甲烷,但它也脆弱被破壞,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所幸它的分佈範圍很廣,研究人員從亞洲到北美都有找到菌株。科學家打算利用基因工程,來開發更有效果的細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