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農村裡面的家庭教育你最關心的是什麼?

江南農歌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農村生活也在一天天的變好,農民們生活雖然富裕了,孩子養的卻越來越少了,如何使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成了每個家庭最關注的事情。千方百計的把孩子送到環境好的學校去讀書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視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影響,這個問題我有幾點體會。

一、家長是孩子的楷模。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常言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直接影響著孩子世界觀的形成,因此,父母在做每件事情的時候,都要時刻注意著孩子會怎麼看,會對孩子產生什麼樣影響這些問題,日常生活中,嚴格約束自己,從一點一滴做起,這樣才有助於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二、家長要經常和孩子溝通。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讓孩子們過早就接觸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孩子對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做家長的不能搞一言堂,要善於和孩子經常溝通,對社會上的熱點問題,以及學校裡發生的一些事情的看法,家長的一些做法等,孩子的看法可能比較幼稚,有一些偏差,但我們也要在肯定的前提下,指出存在的不足,溝通渠道融洽了,孩子可能更樂意接受了。

三、要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間,家長孩子之間產生矛盾,要用和平民主的方式去解決,夫妻關係和諧,才能有時間更好的教育和關心孩子,家長孩子之間和諧,孩子就不產生逆反心理,樂意接受家長的一些觀點,因此,一個溫馨民主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當然,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還有很多因素都需要引起我們做家長的注意,稍一疏忽,可能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可挽回的心理陰影,因此,我們在家庭教育方面一定要慎之又慎。





牧馬人


還是教育問題・_・?感覺在村裡上學和在城市上學差別很大。我女兒之前在太原上學上了兩年幼兒園。我們是河南人在外地上學不好上,就算上了也是私立學校還花錢不少,要找關係花錢送禮。我不喜歡送禮花錢,不是說九年義務教育都是免費的嗎?為什麼還這麼貪財呢?我想每個城市大部分都是外鄉人,為什麼我們的小孩上學這麼麻煩和困難……唉!煩死人。之後我帶著女兒回我們鎮上上學,不是我嫌棄自己的家鄉教的不好,而是教的課程太少了。比如英語:城市裡面幼兒園開始學習英語,我們農村怎麼就沒有這福利?我外甥女上了六年級才開始學習英語的,學的很吃力她說:好難啊!她看她的朋友在我們市區學英語就很簡單。為什麼她的英語這麼難……?還不是人家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我們農村六年級才開始學習英語,現在中國人好多都會說英語,等她們的孩子會說了我們農村孩子才開始學。這就是差別也是我關心的農村教育問題・_・?


小琴在西藏


還是家長的觀點和所能給到的環境最重要。

我是農村家庭出身,小時候理科成績不好,但我業餘時間酷愛閱讀和繪畫,家裡人覺得看書就應該看課本書,其他的書都是不務正業的“雜書”,也不應該將時間浪費在繪畫上,因為他們覺得,繪畫的出路只有當畫家,畫家一向又是特別不接地氣,還特別艱難的行業。

所以小時候基本被迫的放棄了很多良好的習慣以及自身的天賦技能。最重要的是,理科成績也並沒有提高。

我覺得父母的這種封建式的觀點簡直太可怕了,而且在農村,有這種觀念的父母比比皆是。在他們看來,讀書是為了應付考試,考上大學,找到穩定的工作,然後成家立業才是“正經孩子”應該要樹立的人生道路。

熟不知,他們自己的經驗如此不夠完美,他們一生中又遭到如此慘敗,他們必須承認那都是歸咎於自己,又有哪裡來的信心去固執己見的“殺死”自己所不瞭解的事物?

小孩子哪裡來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他們不需要,他們需要的僅僅是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認真做自己。至於未來,這個社會會根據他們所擁有的資本來給予一定的價值肯定。


原來是小王耶


農村家庭教育這一塊,小編最關心的首先是:家庭中扮演父母親角色的兩位最重要的人,因為孩子從出生以及在成長的過程中,受父母親的影響是最深遠的,都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這話說的一點也不假,那麼父母親如何在家庭教育中給孩子起到一個好的帶頭作用呢?


小編認為應當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夫妻關係應當和睦,試問夫妻關係很糟糕,整天在家裡大吵大鬧,甚至更為嚴重的是,遇到一點小事,一言不和就大打出手,完全不理會孩子的感受,殊不知這種行為會讓孩子形成敏感易怒的性格,總之,原始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好的成長環境會讓孩子受益一生。所以,作為家長要儘可能的營造一種幸福美滿的大家庭,讓孩子在一個充滿愛的大家庭中健康的成長,對孩子從小養成一種健康的性格非常有益處。

第二:生活固然不會一直風平浪靜,遇到挫折後父母親面對挫折的態度及應對挫折的能力很重要,因為他們的為人處世,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效仿父母親的行為,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身教大與言傳”。所以遇到生活中一些挫折,父母親無論何時都應當以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所有困難,進而想辦法去化解困難,而不是一味的妥協、退縮。

第三:培養孩子的學習樂趣,激發學習動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孩子像春天的花朵,天真爛漫,有積強的好奇心,家長朋友們應當在生活中多注意這方面的培養,應當在工作之餘耐心的陪伴孩子,不要養成孩子一哭鬧就隨手將手機丟給孩子的習慣,應該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多傾注更多的耐心,多培養孩子的學習熱情。

第四:注重孩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不可一味的關注孩子在校的學習成績,這種死唸書的老思想已經被社會淘汰了,多多培養孩子除學習成績以外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例如:獨立生活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等一些方面。

小編其實出生在一個並不是很幸福美滿的家庭中,為什麼這麼說呢?打小就能感覺到母親脾氣比較急躁易怒😡,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就會抱怨不停,跟父親的關係也很一般吧,小的時候總感覺父母就是天,是地,感覺他們永遠是對的,說什麼就照做,也很聽話,等真正脫離開從小生長的家庭,邁進社會,結識了更多形形色色的人之後,猛然發覺自己身上有很多不好的特質,原來別人的父母不是這個樣子的,原來同齡人的成長環境都是不盡相同的,一切的一切原來都不是小時候所能想象的到的。

特別是現在為人母以後,這種感覺體會的就更真切了,人們都說三十而立,今年我30歲了,在我兒子的心中我永遠是他的天,是他的地,所以從現在起,我會更加努力為他撐起一片廣闊無垠的天空,感恩生活,我也會更加努力工作,積極向上的生活,陪伴兒子和家人一塊幸福的生活。我的分享完畢,多謝觀賞!


七妹走鄉里


農村家庭教育裡面我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品德教育。

品德,即道德品質,俗稱德性或品性,是一個人依據一定的道德行為準則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固的傾向與特徵。這種“穩固的傾向性與特徵”必須要從小培養從小塑造。

一、父母的潛移默化。父母的身教強於言教,如果父母孝敬老人,夫婦間相敬如賓,這個家庭必定其樂融融,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感到幸福踏實。反之,這個家庭若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鄰里不睦,那孩子學到的是就是自私與暴力。

二、有意識向孩子灌輸一些正能量的東西。近年來,青少年犯罪時有發生,特別是少年弒親令人毛骨悚然,原因也許多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品德教育的缺失起了主要作用。如果平素父母能和孩子多溝通,講一講古往今來尊老愛幼的故事,說一說“羊跪乳”、“鴉反哺”的報恩故事等等,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明理知事懷感恩之心,哪裡還會有殺親的悲劇發生。

三、節假日帶孩子參加公益活動,讓孩子從小事情入手,感知幫助他人自己獲得的快樂等等。

四、設置一次磨難,讓孩子體會被幫助的重要。

總之,品德教育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教育之一,俗話說的“先成人,後成材”也許就是這個道理。





筆之歌


農村裡面的家庭教育最關心的是父母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因為城鄉的差異,家庭環境裡父母的認知,父母的覺醒都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

特別是那些留守兒童,從小沒有父母的陪伴和關愛,心靈缺愛,要麼內心封閉,要麼長大叛逆,讓人堪憂。


椰風家庭教育


實際農村的家教比城市人的家教適用。農村人的家教是先學做後學理,做中學比先學後做強。城裡的小孩子基本不做家務而農村的孩子多數要學做家務。


手機用戶11606929605


農村教育人們最關心的還是教育質量問題。


溫侯23


農村的家庭教育關心的是:孩子的獨立性。農村裡,很多孩子和祖輩生活,祖輩特別關愛他們,但同時他們成長需要養成獨立的個性,這有些矛盾,但又需要統一


斯人獨行


教育的重點在於怎樣培養身體強健、德才兼備的人才,是目前教育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