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妹妹,想請教下如何培養上小學的孩子的自制力?

球DA減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在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所以現在的孩子的生活遠比以前更好!

在生活和物質豐富的情況下,大部分孩子的自制力都很差,想要改變孩子的自制力首先要培養孩子的忍耐力和專注力!

培養孩子忍耐力和專注力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她們感興趣的活動,開心文化中的碼雞蛋活動也很不錯,跟沒有自制力的人相處,你要變得更加有自制力,給她做好榜樣,要多鼓勵她,早知要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為了證明自己做的更好她們自然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這樣也會幫助他們增加自信心!

希望能幫到你!!!


點滴說一說


個人覺得順其自然就好。

只要孩子做的事情沒有什麼危險,也不會給別人帶來傷害(當然這點需要客觀評價,而不是你覺得沒傷害就沒傷害)的話,那麼更多的時候不應該過於去限制孩子想什麼、做什麼。反而我們更應該鼓勵他們去積極的思考、分析和嘗試!

尤其是孩子還比較小的時候,他們對很多的事情是充滿興趣和想象的,“做錯事”這個東西很多時候是我們成人的標準或者是個人的標準去評斷的,錯的也許並不是孩子本身,而是我們自己。


“自制力”是把雙刃劍——控制情緒和行為的度如何把握?

關於“自制力”百科上的解釋是:

“自制力是指人們能夠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既善於激勵自己勇敢地去執行採取的決定,又善於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願望、動機、行為和情緒。自制力是堅強的重要標誌。 與之相反是任性。對自己持放縱態度,對自己的言行不加約束。任意胡為,不考慮行為及後果及事態帶來的影響。”

你看看吧,別說是對於一個小學生了,就算是對很多大人來說又有多少人能夠很好做到?

當然,我這麼說不是因為“做不到”所以就不去要求了,我是想說如果你對這個東西的瞭解還不夠,那麼你所謂的培養自制力實際卻是在“限制孩子的思維、創造力”!

哪種人的自制力強?

或者說哪些孩子的自制力強?

說好聽的教“少年老成”,說不好聽的就是“心事重、思想複雜、壓力大”,這種孩子我想他們的“笑點”會很高,他們的心情多數時候應該是比較嚴肅的吧?

控制情緒、行為的能力是由內及外的,如果採用大量的由外力干預而導致的控制,那麼這個孩子我認為一定會失去創造力、思維能力的,而且會變得沉默寡言。

這應該算是“壓抑天性的教育”——壓的輕點恐怕沒效果,壓的重了就有可能帶來各種負面的心理健康問題。

所以我認為,對於這麼小的孩子來說,與其說去“培養孩子的自制力“,那麼我們真的不如換個角度去看著跟問題——為什麼不去幹預孩子的“任性”呢?

別看它們的目標基本一致,但是前者會導致你的干預給孩子帶來很多額外的不必要的甚至是錯誤的限制,而如果從後者作為切入的話,你在解決具體問題的時候,不但能夠把問題本身給孩子解釋清楚,更重要的是不會給其他的帶來負面影響。


對孩子來說培養“專注力”效果會更好

所以我給出建議是如果不是專業的認識那就不要試圖從“自制力”去入手,畢竟風險還是比較大的,可以選擇上面說的控制孩子的“任性”去入手。

當你和孩子的意見不一致的時候,通過採取對問題本身分析的方式講出你的道理,當然,也可以分析孩子這麼做會存在的問題,然後給出你的建議,相信孩子一定會在正確的做出選擇的——這個過程有一個細節是非常重要的,那就孩子為什麼會這麼想!要給孩子一個表達的機會,而不是純粹的聽取大人的意見照辦就行了。

所以我與其培養“自制力”不如考慮一下去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專注於某件事情的時候就會針對這件事情觀察、思考很多,自然收穫也就很多。而這個過程很多時候孩子自發的就能去完成。

對於大多數的孩子而言,最難得在於他們的專注力往往會放到大人們不能接受的事情上,比如“玩”。大人更希望孩子們專注於“學習”,但是現實往往並非此,很多人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

孩子玩的時候不管玩什麼,他們很難會失去興趣,非但如此他們會非常的專注,甚至會動腦子相處各種各樣的點子來、創造出個許多新的玩法什麼,這個時候孩子的專注力是最強的(當然,這時候“自制力”可能就會面對挑戰,所以可能會有人想到給孩子培養自制力,但是這樣的話真的會讓孩子無法全身心的去玩);可是讓孩子去學習的時候往往事情就會截然想法,坐也坐不住了,腦子也不知道想什麼去了,這個時候可能又會有人想到“自制力”的問題了——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管住自己。

但是在我看來,雖然這些都跟“自制力”有關係,但是歸根結底它還是一個“專注力”的事情——當孩子能夠更專注的去做這件事,那麼他自然而然的就會同時培養了自己的自制力。

如何培養專注力?

玩的方面就不說了,這個操作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

學的方面恐怕就比較困難了。

我這裡也不展開說了, 只說幾點吧:

1、從有興趣的事情入手,可以適當指導但是不要輕易打斷、阻止孩子的各種嘗試,那怕是無意義的嘗試,比如你你明知道積木放在那裡就會崩塌,但是你讓他去試試,時候給他分析一下原因,這樣的收穫遠比你直接告訴他不要去做來得好。<strong>

2、沒有興趣的事情或者很難有興趣的事情去尋找、創造興趣。

舉一個簡單的小例子:數學學習中計算能力培養很重要,那麼幹巴巴的讓孩子去做計算練習有些孩子是沒興趣的,但是家長引入“獎懲”、“競賽”等方式就不同了,使得“計算”不再是純粹的學習任務,而變成了一種有趣味的活動。等孩子能力提升了,那麼在大人的講解之下和他們自我的滿足感、成就感的催生之下, 他們會更願意接受這種“學習”——畢竟做這件兒他知道對他有用!

3、有計劃性、時間觀念。

舉例:沒有計劃性的學習最容易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的學習不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他們學完這個之後並不清楚還要學什麼,也不知道需要投入的時間、精力多少,所以會出現“前松後緊”的情況,前面磨磨蹭蹭,後面又不得不去做更沒效率的趕任務。所以要幫助孩子去做一些計劃表,把時間加進去。

綜上,我還是認為對於小學生來說培養“自制力”對於大多數父母而言是比較難的,實際上我們平常管孩子管的還少嗎?我們更缺少的不是“管”而是“疏導”,所以在我看來了我們作為普通人還是不要去糾結難以操作的東西,轉而把時間和精力放到更容易去做的事情上比如培養孩子專注力其效果應該是差不多的。但是操作起來的難度相對就會降低太多了。當然了,正如我上面所說自制力的培養可以從引導“任性”入手,那麼應該會更容易一些。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可以看出題主對妹妹的真摯關心與愛護,同時能管中窺豹看到題主對妹妹的關心落在了關鍵點上———培養自律性(與自制力同義)。小學生,甚至很多成人都輸在了自制力上。可以說一個人一生能取得多大成就,與自律性關係重大!

在操作層面講,自律性其實就是對時間的管理,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不拖延不推萎不迴避。從這裡出發,需處理好以下兩點:

1、保護自尊心,培養自律意識。比如孩子可能在看電視或玩遊戲,或做錯了某件事時,成人在表達不滿的時候,更多用的是批評指責方式,措詞上用的是絕對化的詞語,象“你怎麼總是不做作業而看電視?”“你怎麼總這麼粗心,又做錯了?”正確的是就事論事,去掉“總是”兩字,不用質問語氣而用陳述語氣:“你該做作業了”、“分析下這次做錯了的原因”。這樣就能很好保護孩子的自尊,認為自己只是個別時間、個別事件做得不夠好而已,只要按大人的指示,通過自己的付出與剋制,一定會改正與完善的。

2、通過肯定孩子,提升自律性。

在日常生活與孩子互動中,比如玩遊戲前,先與孩子約定好時間,然後在快到要求時間時提醒下孩子(一般孩子沒有時間概念,所以孩子在玩或看電視的時候,偶爾會自己看時鐘,但即使超過了規定時間,只要是孩子自己終止了原活動也要肯定與表揚她的自覺性),當然這種方式可以擴大到生活學習的各方面,當孩子自己也從這時間管理中感受到了好處,覺得自己能有序安排、控制自己的學習與生活,這時孩子的自制力就逐步得到了加強。


劉海心理諮詢


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自制力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孩子通過自制力來約束自己,他會明白什麼樣的事情可以做,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做。

上小學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獨立的意識。唯一缺乏的可能就是自制力不夠。做事情不能夠一心一意,而且不能跟很好的規劃自己的時間。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著手來幫助她培養自制力:

  • 培養孩子的自覺性

每天放學以後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先把作業做完,而不是先看電視或先玩遊戲。讓她明白有些重要的事情如果不提前做完會給後面的事情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即如果不先把作業做完,後面畫畫、看電視、玩遊戲、吃飯等等活動都會受到影響,要一直惦記著作業的事。這樣就得不償失。

  • 多鼓勵,多支持,多肯定

對孩子比較好的行為要多鼓勵和肯定。很多行為不是你鼓勵了他才去做,而是他做了你要及時的肯定他。提高他做事的積極性。

如果孩子有什麼好奇的想法,家長還要多多的支持他,鼓勵他去探索。有時候事情的結果比你的“嘮叨”更能對孩子有說服力。

  • 培養孩子的興趣,鼓勵並引導他長久的堅持下去


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做一些事情,努力並堅持做下去,不僅能讓興趣變成特長,還能培養孩子的自制力。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把一件事情做到了完美,那麼他會有很大的自信心來完成下一個他想完成的目標。

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

  • 家長要為孩子樹立榜樣

有很多時候孩子會不自覺的去模仿大人的行為。要培養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品格,大人更應該嚴格的要求自己。儘量做到言出必行,言行合一。

比如你想讓孩子去學習,而此時的你最好不要去看電視,上網或玩手機。孩子去學習,你也可以在旁邊看書,寫字等。身體力行,給孩子做好榜樣。

其實培養孩子自制力,可以從很多方面慢慢引導,通過平時的生活習慣來提高孩子的自制力。


豐年好大雪790


培養自制力就是對時間管理的能力,比較有效的方法:例如做作業,一定要設定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可以有獎勵,激勵其主動性和積極性;當然任何事情的完成都可以採取這種方法。

有的孩子對玩耍、遊戲沒有自制力,也許是因為過份限制,這時也可以約定時間,比如半小時或一小時,能遵守就可以給到下次玩耍的機會,這樣也可以逐步培養孩子自制力。


清姐親子教育


剛上小學的孩子,還是儘量讓他順其自然的成長。步入學校的孩子會和其他同學一起跟著老師的節奏去自我約束,去成長,過多的約束反而讓孩子有逆反心裡。家長要學會和孩子溝通,讓孩子願意與你分享她的小心情,從態度上抓住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


安之若素嘟嘟


多給孩子鼓勵!對孩子要放養!不要啥事都替他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