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1歲多上早教的,現在快到兩歲了怎麼越來越不願意交流了,是到叛逆期了嗎?

運動寶貝早教棲霞中心


孩子快到兩歲了,也即將要到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敏感期了,也可以理解為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可以明確表達自己的意願了,他喜歡什麼?不想做什麼?想吃什麼?想要做什麼?可以說都有自己的想法了,對不喜歡的事物或者事情說不,開始反抗。不再像一歲多的孩子大多是依據成人的安排,行動多是被動的。兩歲多的孩子更能體現明顯主動性。所以當孩子對事物有反抗表現時,說明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在其中。

這個時期的孩子變得不太願意與人交流也是孩子成長髮展中的一個階段,是暫時的,家長要正確對待。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首先,家長反思自己的行為。

早教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很大幫助的,在早教課中我們可以見證孩子的語言、社交、動作等方面的發展,而且會有豐富的親子互動,也可以增進親子感情。孩子的成長進步是有一個過程的,孩子的發展也不盡相同。所以家長要放平心態,不能過於著急或者是相互比較攀比,操之過急的心態和不良情緒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交往發展。

其次,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分清楚孩子不願意與人交流時的情緒表現:是平靜的還是伴有恐懼害怕。

如果只是單純的是自己不喜歡,沒有其他不良反應,說明孩子是正常的行為。我們要支持孩子的表現,適當冷處理。

如果有恐懼害怕,可能孩子在平時與人交流中遇到過障礙或者是受到過傷害,成人沒有正確的引導。這種情況家長就要有針對性的解決了,接納孩子的表現、耐心引導、多與孩子溝通,多讓孩子主動與他交流。

最後,尊重孩子的行為。

無論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孩子不願與人交流,作為成人的我們都要尊重他,不能強迫。



張老師z123


2~3歲被心理學界定為第一個叛逆期,叫“寶寶叛逆期”。

你家寶寶是到了叛逆期的臨界點了,所以表現出來的不願意與你交流,唱反調都是正常的。寶寶在叛逆有著自我意識的形成,想要自己獨立,抵抗自己不想要的,雖然在家長眼中,這是孩子“不聽話”“脾氣倔”的表現,但其實這是孩子積極成長的體現,這時是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

寶寶在叛逆期時,家長該這樣引導:

1.尊重寶寶

不僅大人需要尊重,小孩也是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決定,家長要做的不是用大人的思維去判斷問題的對或錯,在一旁支持就可以。在某些事情討論上,有意識的讓孩子參與以及表達自己的想法。

2.不要對寶寶發火

孩子小,犯錯是在所難免的。家長不要一味指責孩子,打罵孩子更是不可取。好好跟孩子聊天效果會比責罵好得多。

3.支持孩子

在這時期,孩子有自己的小想法,有很多東西自己想去探索。其實家長可以讓孩子去嘗試自己認為正確的,當然家長的陪同為前提。

4.與孩子交流自己的想法

很多家長以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所以這就是家長給孩子規定很多條條框框的導火索,孩子就會與您唱反調。其實在孩子不認同你的行為時,可以跟孩子講下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自我認為這是最好的選擇,無需與孩子交流。

逗逗龍機器人溫馨提示:

叛逆期的寶寶,就是小大人,需要尊重,需要支持。


逗逗龍機器人


一歲多的孩子,首先在心理這方面是完全不成熟的,他對這個社會的認知,僅有爸爸媽媽。你讓他去早教班,是否想過孩子在陌生的環境中,在沒有他認識的爸爸媽媽陪伴下是否會害怕?還有,孩子不和你交流,怎麼會想到“叛逆期”這個詞?

我在之前有回答過如何正確理解“叛逆期”,叛逆期是家長沒有教育好孩子導致的結果,可以這麼說,家長把自己的過錯強加給孩子身上了。

這位家長,一歲多的孩子,應該需要的是父母在身邊的陪伴,早教的好處在哪?什麼時候的教育才是早教?如何正確的早教?我想這位家長應該並不清楚,不適當的早教,其結果就是從小就害了孩子。比如:兩歲就不和你交流,你認為孩子不聽話…

希望各位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要盲目的跟從,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科學的教育。

我是梵馨居,專注孩子成長與教育的創作者。


梵馨居


謝謝你的提問,我來給你說說看。1歲多就上早教,我不知道他上的是什麼課,是語言類的課嗎?我的觀點是,不管孩子上什麼課,都開始的太早了,一歲多的孩子,應該是在父母濃濃的愛的氛圍裡學習母語的表達能力才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你們父母的懷抱裡還沒做好準備,就被強迫去接受外面的一切。如果沒能碰到一個好的氛圍孩子心理會受到壓力甚至是傷害的。與其讓孩子早學知識,不如給孩子提供一個健康快樂幸福和諧的家庭氛圍來的重要,因為孩子在健康的家庭氛圍裡,不論是學習興趣還是健全的人格成長都是非常重要的。先別急著拔苗助長,先想想咱們家庭的這盆土營養豐富不豐富,只有豐富的土壤才能培育出健康向上的好苗子。希望能幫到你。


清新漫步


一歲多上早教,這感覺也太奇怪了。反正我這邊沒有一歲多上早教的。那麼早讓孩子去學習現在怪孩子不願意跟你交流,那當初你明明該陪伴孩子的時候你也沒陪伴呀?一歲多的孩子跟誰接觸的時間多就跟誰親啊。而且他們還太小不不大記事,對於爸爸媽媽這個概念其實並不是很熟悉,更別說不太接觸的父母了。我們在外務工的父母家裡的爺爺奶奶也會經常提爸爸媽媽,但是即使這樣等父母回家他們也是需要一段時間接觸的。其實孩子越小越容易跟父母培養感情,因為他們腦子裡的觀念意識不強。孩子還小,不要太過於去強迫孩子學習。即使真的贏在了起跑線上卻讓孩子對父母離了心,那樣真的得到的比失去的太少了。


你在很好


我怎麼感覺到有種拔苗助長的感覺呢。不喜勿噴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吃吃喝喝耍耍,正所謂在玩兒中長本事,在玩中長知識。他有他自己的一個內心的小世界。也就是天真無邪。大人束縛他的東西太多了,我覺得反而是一種不利因素。


春之歌5752209227


早教,胎教對孩子沒什麼幫助,孩子也不會高人一等!誇大宣傳只為了盈利!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多陪伴多交流!瑜伽不減肥,由於瑜伽造成的損傷越來越多,傷病是不可逆的!


莫有塵1


是母親單獨帶孩子嗎?孩子要常和親人接觸,尤其是三歲前,但母親的主體地位不能變。

孩子的第一次叛逆期一般在2~3歲。


伊水緣


請問 寶寶上早教課 有家長陪伴否?出生至18個月 寶寶處於母子共生期 離開媽媽的陪伴 寶寶會有“安全感”缺失體驗……

具體情況如何 建議尋求專業心理諮詢澄清 干預……


知心音樂心理


1歲多早教!早教那麼起作用嗎?你孩子身心已經受了傷,因為失去了母愛,失去了認知,早教能代替母親嗎!科學的3歲才能入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