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老去的那一天,留下獨生子女在世界上是不是很無助?

永發窗簾王霞


我覺得應該不會的,古人云,兒孫自有兒孫福,當我們老去時,我們的孩子還有他們的孩子,即使是獨生子女,但是他們還有朋友,還會有其他的親人,所以無需擔心,世界這麼大,他們一定會擁有他們自己的精神世界!



其實生活到處會充滿著很多無助與悲涼,不僅僅是獨生子女,兒孫滿堂的家庭就一定和睦幸福嗎?不見得吧,在我們老家的村裡,有一個家庭裡,擁有著七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可是到他們老時,兄妹八人分成了三派,對於贍養老人互相推諉,這樣的家庭難道就不感到無助嗎?所以家裡孩子不在多少,只要是懂得孝順,但我們年老時,一樣會過得其樂融融,一樣會很幸福。


請相信一代更比一代強,等我們老去的那一天,相信這個世界會更加的美麗與發達,也許到了那時,雖然我們走不動了,但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在工作之餘盡情的陪伴我們,他們或許會更懂生活,更加的自由和快樂!

分享完畢,謝謝大家!


鳳求凰情感


請不要擔心獨生子女的能力,但這種獨自生存的能力需要父母的培養和訓練!

我1960年出生,父母因為健康問題只生育了我一個女兒!我的父母都是南下到廣西的軍人,所以我們這個三口之家沒有什麼親戚,體弱多病的父母,為了我將來能夠獨立的生活,面對和克服各種困難,在我六歲的時候就給我很多生存的訓練,首先是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做不了的事情想辦法自己做,絕不讓父母代勞,我的爸爸每天上班都騎自行車經過我就讀的小學,我每天要走半個小時才到學校,可我的父親就沒有送過我一次上學,有時看到爸爸騎自行車從我身邊過,我也鬧著讓爸爸帶,爸爸總是說和同學一起走很快樂又能鍛鍊!我的父母也不允許我挑食,不允許在飯桌上談論這個菜好吃不好吃,還告訴我能吃飽就是最大的幸福,爸爸媽媽工作忙,我很小就要做家務,這樣的事例很多,我真的很難說完!

最重要的是父母對我的品德教育總是放在第一位,要求我誠實做人,愛學習,愛勞動,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對鄰里尊重,和同學團結友愛!

我十六歲父親去世,二十歲母親去世,父母沒有房產也沒有存款留給我,1978年的高考,因為無人供我上大學我放棄了高考當了一名工人,和我一同招來的年輕人,因為有父母的關係,有的進了財務科,有的去學技術,而我只能在車間裡做又苦又累的普通工人!

我到現在依然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人,也沒有很多錢,我成家以後,因為包容的個性和婆家關係很好,丈夫對我也非常的好,我也只生育了一個兒子,我對兒子的教育也是做人第一,學會生存最重要!

我工作都非常順利,單位裡不斷的精減人員,我這個沒學歷沒後臺的普通員工也因為工作勤懇一直幹到退休,我和鄰里的關係也非常好,兒子小的時候,因為沒有媽媽幫忙,婆婆還上班,都是鄰居在幫助我!我的同學如同弟兄姐妹,他們知道我沒有親戚,縫年過節都是輪流和他們一起過!

我現在的家風還是這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誠信做人,與人為善,內心的強大比物質上的富有更重要!

做為獨生子女,應該是更強,如果有弟兄姐妹,有父母呵護,這肯定是幸福的,但所有的人,都是終究要獨自的去面對所有的困難,也不可能有一個人能永遠陪伴自己!


高麗英589


我之前也想過和你同樣的問題,如果父母都走了,留下我一個人可怎麼辦?

那時候每當想到這個問題,就感覺好害怕,世界上再也沒有保護我的人了,再也沒有遮風擋雨的家了,再也吃不到媽媽親手做的飯菜了……

感覺天好像塌了一般,無可是從,不知道自己會幹什麼,將來能幹什麼!

沒有了父母,即使見到最熟悉的人或者事物,都會突然變的陌生起來。

心裡就像壓著一塊大石頭,喘不過氣來,壓的心好慌……

後來結了婚,再後來有了孩子,這種感情的寄託似乎找到了宣洩口,把精力分了一部分在老婆身上,在孩子身上。

後來,姥姥去世,奶奶也去世了,雖然有一段時間的低沉期,但悲傷過後是更強大的自己,更加的珍惜現在的親人,父母!老婆!孩子!

當我們一天一天老去的時候,身邊的親人可能也一個接著一個的離去,而孩子卻長大成人,我們考慮過的問題,他們同樣會考慮,我們面臨的事情,他們同樣會面對。

而我們則踩著父母親人的腳印,走他們曾經走過的路!

佛說輪迴苦,怨憎會,傷別離,求不得,忘不掉,看不透,放不下,恨不了,愛不完……

有幾人能看透,即使看透了又有幾人能做到一個“空”?


情小蠱


我的回答可能很多人覺得我腦子有問題,可是我真的這麼想過。不要活的很長,孩子成年後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留下遺產給孩子,孩子會過得很開心。我為什麼會有這種奇怪的想法呢,主要是以前我們都想活的長一點,陪伴家人,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多好。可是我已人到中年,周圍很多父母走的早的,雖然當時有點痛苦,但是過一段時間也就沒事了,但是更多的是周圍父母生病,每天除了上班還要去醫院陪床,常年在家的更是沒有了自己的生活,我們這一代還都是3個孩子的。以後我們都只有一個孩子的,他們更忙不過來,所以我想成為懂事的父母,雖然這個我們自己決定不了,所以也只是腦子壞掉的時候,想一下。


chris30964481


父母還沒老去身為獨生子女的我就感覺很孤單了

父母今年都50多歲,我也有了自己的兩個寶寶,平時沒感覺,逢年過節的時候最有體會,看著別人家都是弟兄姐妹的一大家,而我家就只有我們一家陪著爸媽

有時候心裡的委屈沒辦法和父母說,也沒有姐妹,只能自己憋在心裡,或者找個沒人的地方偷偷的哭

父母現在身體都很好還好一點,記得有一次媽媽騎車被人家撞了一下,腿有點錯位了,需要人照顧,那段時間一直都是我一個人照顧的,爸爸和老公要上班,家裡還有一個兩歲多的小孩,那一段時間是最累的,也是最無助的時候,如果多一個姐妹,最起碼可以兩個人替換著來

很多人會說有了小孩不孝順還不如沒有,或者教育好了一個也照樣孝順,可是一個人身體上的累還能請一個護工,心裡的無助是別人替代不了的


穩穩視頻


現在放開二胎政策,大家很大程度上考慮的就是讓孩子多一個伴兒,以後能不孤單。可是多了伴兒真的就少很多無助嗎?因人而異吧,我覺得這更多的跟個人性格有關係。

我從小就特別戀家,上初中住宿就很不習慣,後來姐姐去外地讀大學,我又失落了很長時間才走出來,再後來我離開家上大學了,頭幾天也是吃不下飯。成家後爸媽不在身邊,每次和他們歡聚,相見時興奮不已,分別時落寞不堪。我就是這麼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無助感總是輕易把我打倒。而我身邊很多朋友就不會那麼依賴親情的慰籍,感覺她們不會在這方面出現無助。

總之我感覺是否為獨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顆溫柔且強韌的心,才會在長長的人生旅途少一些無助。





天使在飛啊飛



獨生子女,怎樣才能自立於社會,讓父母放心地放手,體面地退出?


我認為,有此顧慮的父母不在少數。以我身邊的例子來說說這個問題。


一對父母在36歲時,生下了一個男孩子,叫小雨,他們對這個遲來的兒子愛如珍寶。小雨在兩三歲時,非常機靈可愛。鄰居們每次看見他,都情不自禁搶著抱他親他。


在單位宿舍,小雨就像一個小明星,所以他的父母更加以這個人見人愛的寶貝為榮。


小雨長到四歲之後,鄰居們就不特別喜歡他了。為啥呢?小雨的父母太溺愛孩子了,對他百依百順,要星星不敢摘月亮,就差為孩子做牛做馬了。


小雨在別人家玩耍時,特別不守規矩,喜歡翻箱倒櫃。到了我家之後,他會把所有的箱子、櫃子、抽屜翻一遍,見到好東西就拿,不要的東西扔在地上。他父母親在一旁笑眯眯地看著,不加以制止。我礙於情面,只能忍著。


小雨大了一些,上學了。有一次,竟把單位看門爺爺的鑰匙藏起來,然後他自己上學去了。爺爺發現鑰匙找不到了,估計是小雨拿的,就到他學校去找。


見到爺爺,小雨得意地說,把鑰匙藏在磚頭縫裡了。爺爺回來一找,果然在磚頭縫裡找著了鑰匙,哭笑不得,就告訴孩子父親。孩子父親聽了,卻哈哈大笑,把爺爺氣得乾瞪眼。


小雨在學校果然變成了問題學生,經常請家長。家長不找自家孩子的問題,反而怪上學校老師。老師見家長不識好歹,不跟他們一般見識了,就對小雨不聞不問。


小雨初中畢業,就早早輟學了。這麼大的孩子在家閒著,閒則生非。他懵懵懂懂地跟一個女生談戀愛,不到十八歲,這兩個孩子就奉子成婚了。


他們生了孩子,我登門祝賀。一大早,發現小雨睡在客廳沙發上,就問怎麼回事。小雨爸爸苦著臉說:“不爭氣的兒子,在外打遊戲,玩了一夜,早上剛剛回來,嫌自己的房間裡嬰兒吵鬧,就睡在沙發上了。”


小雨的孩子,自然是爺爺奶奶帶著長大的。後來,小雨的小愛人跟他離婚,走了,丟下了孩子。小雨父母先後幫他找了幾個工作,小雨嫌辛苦,每次都幹不長。


後來,他出去漂流去了,也不知道去了哪個城市,只有過年回家來。


小雨的爸爸現在非常後悔。他們夫妻將來老去,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不成器的寶貝兒子了。

身邊還有一個例子。


有個跟小雨一樣大的女孩,也叫曉雨。曉雨的父母是知識分子,生下曉雨之後,沒有老人幫忙。曉雨一歲之後,她媽媽上班了,曉雨被送進託兒所。


下班後,接回曉雨,媽媽陪著她在草地上玩耍,玩好回家後,教她認字,給她講故事,一起做手工,做拼圖。


曉雨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在三歲的時候,就能一個人坐在那裡,靜靜地翻書看,非常安靜。


曉雨這孩子,大家從來沒見過她在成長過程中有什麼煩惱。鄰居教育自己的孩子時,都以她為榜樣。


曉雨現在長大了,在美國一頂尖大學留學。有一次,我問曉雨的媽媽,為什麼曉雨這樣優秀,有什麼訣竅沒有。


曉雨媽媽說了如下幾點:


第一,要培養孩子的情商,跟她多交流,多做平等溝通。發現問題時,冷靜地跟孩子一起討論,跟她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二,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吃苦耐勞的精神。要讓她知道,父母僅僅能陪她一程,不可能護她一世周全,只有她自己,才能對自己的一生負責。


第三、培養孩子高雅的興趣愛好。孩子是一張白紙,好的東西被她接受了,先入為主,她會自然而然,排斥壞的東西。例如,如果孩子愛上讀書,能從書本中學到有用的東西,她會終身受益。


第四、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讓她走出父母視線的時候,能讓父母放心地放手,體面地退出。


第五、培養孩子積極上進的精神。既然父母把孩子帶到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上,就要對她負責,讓她能在競爭的環境裡,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一個身心健全,積極上進的人,不管是不是獨生子女,她在社會上,都會有一席之地,更容易獲得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我是情感問題解答一號,專注親情,友情,愛情問題。關注,查看更多。


情感領域深耕人


杞人憂天。過去是走向死亡,天然存在著沒落傷感孤獨,還有伴隨而來的絕忘。死亡對於將死者本人雖然痛苦,他是走向迴歸;對於兒女,他們己經成長,是社會、生活的中流砥柱,更是將死的老人的希望和替身,也是他們要無法逃掉的負擔!從這個無法迴避的現實負擔上講,獨生子女面臨的孤獨不是問題,而是沉重地負擔!

孩子在父母心中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永遠需要父母的呵護,這種過度的呵護,對獨生子女更強,甚至到弱愛程度;但這僅是社會少數。教育成材、勇於擔當的永遠是社會主流,兒女會有自己的人生和親人、友誼、擔當和責任,他們不會孤獨、無助!

反而是我們這些老去的父母才更孤獨、無助,成為沉重的負擔,這種負擔和無助在毀滅自己的同時,拖累著兒女的生活質量!

獨生子女的後果,它會懲罰少生優育名義下的懶惰!人類社會繞不開自然繁衍的生物規律。到底誰更孤獨、無助,公論、現實就在眼前!人類總以為自己聰明,可以超越自然、破壞、重建規則,但總是在輪迴中碰得頭破血流,但確不願承認,寄希望於“下一代”接替自己未竟的“事業”,得到的卻是代際輪迴。――生活的意義是活在當下,誰是孤獨、無助?現實總比意境殘酷!


農人心語


當我們老去那一天,留下獨生子女在世界上是不是很無助?見到這個問答,來說說我的見解和體會!

大家都知道,我們這代人(屬60——70年代的人)響應了國家政策,實行了優生優育的號召,很多家庭都是隻有一個獨生子女,如今他(她)們都長大成人,可能都成了家,立了業,他(她)們有他(她)們的生存方式,他(她)們有他(她)們的作為貢獻,他(她)們有他(她)們的能力價值。我們的擔心是乎有那麼一點多慮?唉!這也許只是我們當代人的一種放不下的“唯一”操心罷了!



當我們老去那一天,留下獨生子女,也許他(她)們會感到無助!因為誰都有無助的時候,它管你是不是獨生子女!一個人經歷過無助後,這樣他(她)們才會更加堅強!這樣他(她)們才會更加勇敢!這樣他(她)才會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我們只要從小把他(她)們培養好!教育好!相信他(她)們有他(她)們的不錯人生!我們也許沒必要考慮得過多或過遠!


當我們老去那一天!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留在世界上能開心快樂!

當我們老去那一天!我們祝福自己的子女留在世界上能幸福美滿!

當我們老去那一天!我們相信自己的子女留在世界上能少些無助!

(我也是一個女兒的父親,女兒已婚嫁,經常回家來看望我們!)


蛟龍抬頭情語


我假設您正處於,自己走後,獨生子女孤孤單單,自己倍感焦慮的狀態下吧。從側面回答,或許對您的困惑有幫助。

首先要注意一點,什麼時候開始擔憂?

假如擔憂了一輩子,不過是日常一問,沒有引起焦慮等心理問題,就另當別論。當下是焦慮狀態,所以很大可能是知道自己將不久人世。(戲精上身,無意冒犯,舉例而已,恕罪恕罪)

這樣的話,擔憂子女孤獨,不過是表象,深層次的心理問題,是擔心自己離去。只要自己活得比子女久,擔憂他孤獨的情況就不存在。

第二點,您小孩哪些方面讓您覺得他孤單了嗎?

比如,內向沒朋友,喜歡獨處?沒有結婚沒有孩子?還是家裡很多事情只能小孩獨自承擔?

無論是什麼原因,雖然不知道您小孩是否真的感到孤單,但是,您的理解,這些行為和情況都意味著孤單。

把子女當下局面理解成孤單,很大可能,不是絕對哈,很大可能,您正處於孤單狀態,或者經歷過那些孤單,在孤單中受過傷,累過心。

所以,擔憂孩子孤單,是表層心理,深層次問題,是過去有過孤單的不好經歷,留下了心理創傷,需要修復。

個人體會,人活一世,臨終總會有很多牽掛,很多捨不得,放不下。無論是人,還是事物,那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裡頭的含意,他們或者它們,有著我們曾經的故事。那些故事,有些是我們能意識到的,有些,則是我們自己也想不透的,潛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