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促發展 凝心聚力譜新篇 ——專訪夾江縣教育局局長沈紅伍

●推進教育集團化辦學,採取“優質學校(園)‘1+X’”組建方式,開展好10個“聯盟型”教育集團辦學的實踐與探索;

●實行學生有序進城讀書,適當滿足縣域內其他邊遠山區學生進城就讀意願,至2020年實現農村學生進城就讀“零門檻”;

●計劃安排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172萬元,教師“三區”支教補助80萬元,免除全縣中職學生學費240萬元,學校項目建設資金2288萬元。

2018年,夾江教育工作亮點紛呈:投入21345萬元,實施教育項目22個,全縣農村學校合併6所、改擴建4所,城區學校增加小學學位500個、初中學位230個;高考本科上線556人,其中重本上線136人;建立名師工作室22個,開展送教下鄉活動198次;在全市率先探索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建立“教師崗編動態管理”等四個機制,分城區、山區、壩區和郊區“四輪競聘”,實現教師合理流動……

2019年,夾江縣教育局將圍繞縣委、縣政府“基礎教育走在全市前列,職業教育走在全省前列”目標,突出教育事業“一年見成效、三年上臺階、五年創名校”思路,大力實施“項目攻堅、質量攻堅、脫貧攻堅”行動,強力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年”主題活動,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日前,記者就此專訪了夾江縣教育局局長沈紅伍。

記者:改革是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越辦越好、越辦越強,2019年夾江縣教育局將從哪些方面著手?

沈紅伍:今年,我們將推進教育集團化辦學,打破原有學校行政“邊界”,採取“優質學校(園)‘1+X’”組建方式,開展好10個“聯盟型”教育集團辦學的實踐與探索,實施總校統籌下的各分校一體化管理工作機制,完善管理互通、人才交流、資源共享等多項協議,總校校長全面統籌教育集團的管理工作。同時,打破教師“一校所有”,探索以集團為基本單位的教師管理模式,落實教師均衡、教研教改、師資培訓、文化引領等4項任務。

在課後服務上,拓寬課後延時服務渠道,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開展好音樂、體育、美術、舞蹈、信息技術等興趣小組活動,組織學生開展秧歌進校園、書法進課堂等具有夾江特色的藝體活動,提高課後延時服務質量。

同時,我們將深化招生和考試製度改革。一方面,實行學生有序進城讀書,適當滿足縣域內其他邊遠山區學生進城就讀意願,至2020年實現農村學生進城就讀“零門檻”。另一方面,實施全市統一的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針對新高考、新中考要求,突出學校素質教育,推動高中進入改革主戰場,帶動初中、小學教育改革全面深入。探索高中“選課走班”“導師制”做法,推動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

記者:在協調發展各類教育上,夾江縣教育局有怎樣的思考?

沈紅伍:今年,我們將擴大公辦和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確保新增普惠性學位500個,力爭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3%;推動落實城市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政策,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年內全縣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覆蓋率力爭達85%。

在義務教育上,鞏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果,做好義務教育“控輟保學”,繼續實施送教上門工作;加強農村學校和寄宿制學校建設,全縣義務教育階段鞏固率達100%;推進實施義務教育消除大班額規劃,2020年全面消除大班額。

在高中教育上,實施普通高中特色化發展行動計劃,推動夾江中學創名校工作,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創新普通高中辦學模式,堅持全程監測普通高中三年教學質量,強化普通高中教學巡導,努力提升高三出口質量。

同時,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雲吟職中建設好職教技能大師工作室,深化“5L”辦學模式,加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完成“雙師”和“雙高”教師增配計劃,推進農村實用技術和科研“兩基地”建設,構建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深度融入眉樂資職教聯盟,深入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改革試點。

此外,積極發展特殊教育,進一步加強隨班就讀的管理,確保全縣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100%;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按上級要求繼續進行目標培訓學校的清理整治,讓民辦學校在教育用地、稅費減免、業務指導、教師培訓、質量獎勵、職稱評定、項目安排、學生資助等方面享受同類公辦學校同等待遇。

記者:在實施“項目攻堅、質量攻堅、脫貧攻堅”行動方面,夾江縣教育局具體會怎樣做?

沈紅伍:今年,我們將重點抓好5個項目工程,確保夾江英才小學、英才幼兒園、和諧幼兒園、華頭小學附屬幼兒園、漹城三小教學樓秋季學期投用,三洞中學教師週轉房年前竣工。推進夾江中學創名校建設項目二期工程,加快實施吳場小學附屬幼兒園建設。

在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上,加大智慧教育雲平臺建設力度,在2所普通高中進行試點;指導夾江中學和夾江一中6月前完成選班排課系統建設;更新升級部分學校電子白板,抓好“三個課堂”建設,推進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教研科研、學校管理、校園生活等方面的應用。

在質量攻堅上,我們致力於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師資隊伍。去年我們建立名師工作室22個,開展送教下鄉活動198次,2000多名教師參加全縣集中進行的心理輔導和暑期政治業務學習。今年,我們將探索崗編分離,配足配強學校領導班子,按需求公招新教師,並全面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階段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全面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和“三區支持”計劃,提升鄉村教師專業水平,關心鄉村教師生活。

在脫貧攻堅方面,確保新增15戶33名貧困對象高質量脫貧,確保貧困學生1571人“脫貧不脫政策”;完善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學生”等四本臺賬,確保100%送返學。同時抓好教育扶貧政策宣傳、貧困村對口幫扶、教育對口支援等工作,抓好“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教育扶貧提升工程”“10·17”捐贈活動、殘疾兒童暖冬行動、支教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等惠民實事。

此外,我們將進一步提高經費的保障水平和使用績效。2019年計劃安排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172萬元,教師“三區”支教補助80萬元,免除全縣中職學生學費240萬元,學校項目建設資金2288萬元。(記者 張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