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嚴厲打擊邪教向農村地區滲透

原題目:正本清源,抵制非法宗教、邪教向農村滲透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在持續推進平安鄉村建設方面明確指出,“嚴厲打擊敵對勢力、邪教組織、非法宗教活動向農村地區的滲透。”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統籌推進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協調推進,特別是2016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我國農村的宗教治理總體上處於平穩有序的局面,宗教工作走進了新時代。但我國農村宗教生態相對複雜,必須防微杜漸,警惕非法宗教、邪教組織的滲透。

非法宗教在我國農村地區的滲透活動表現為:有的散佈歪理邪說,製造混亂恐慌;有的亂建濫塑,借教斂財;有的從事“治病”“驅鬼”等迷信活動,騙錢害人;有的非法成立傳教組織,走村串戶搞傳銷式傳教;有的組織非法宗教活動,發展信徒和追隨者,煽動宗教狂熱;有的利用宗教影響干預鄉村公共事務,插手或阻擾農村基層政權建設;有的境內外勾聯,傳播極端主義和分裂思想,破壞民族團結,危害國家安全。

與非法宗教相比,邪教作為全世界、全人類共同面對的社會問題,對農村社會的危害更大。要想正本清源、護正反邪,必須明確邪教與宗教正信之間的區別。

第一,兩者的性質不同。宗教的思想、教義雖然強調神聖性,但是它更具有社會適應性。宗教與社會主流核心價值觀相契合,引導信徒適應社會、服務社會。比如佛教提倡“以孝達道、以道全孝”的孝親觀,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惻隱之心;基督教講“榮神益人”“愛人如己”的利他主義。而邪教卻是反人類、反社會的。

第二,邪教是對正統教義的盜用與篡改。據統計,目前我國公佈的22種邪教中,有18種是冒用基督教的旗號,其組織者極力神化自己,使成員產生神秘、敬畏感,對其頂禮膜拜和盲從,從而達到控制成員的目的。

第三,邪教與宗教的組織方式不同。宗教依法公開活動,邪教則是秘密結社。我國各宗教依法登記成為宗教團體組織和活動場所,信眾在已登記的場所(寺院、教堂、清真寺、宮觀等)開展宗教活動,主持宗教活動的教職人員也經由宗教團體認定、在宗教事務管理部門備案,宗教活動嚴格按照教義教規進行。而邪教卻採用地下、秘密活動的方式串聯、傳教,邪教的骨幹之間使用假名、化名、暗語等進行聯繫,行動詭秘,隱匿性極強。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严厉打击邪教向农村地区渗透

非法宗教與邪教,給個人和社會帶來極大危害的同時,也給合法宗教帶來惡劣的負面影響。它妨礙鄉村治理新體系的構建,也擾亂了宗教領域的正常秩序與和諧穩定。愛國愛教的宗教團體是抵制非法宗教、邪教活動的一支重要力量,不僅要積極配合政府依法打擊非法宗教活動,也應當主動採取多種措施,自覺抵制異端和極端思想,以維護宗教和順、社會和諧。

首先,做好“培訓+宣講”,增強教職人員與信教群眾匡正反邪的能力。宗教團體應積極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充分發揮正本清源的領頭作用。加強宗教教義思想建設和宗教中國化,舉辦各種類型的“匡正反邪”培訓班,提升教職人員的宗教素質以及識別、抵制邪教的能力,全力構築宗教組織反非法宗教活動的“第一道防線”。挑選優秀的在職教職人員,成立以“宗教中國化”“匡正反邪、去偽存真”等為主題的思想建設宣講團,多渠道、多方式在基層宗教活動場所進行巡迴宣講,引導廣大信教群眾愛國愛教、正信正行,自覺抵制非法宗教活動。

其次,做好“防範+轉化”,將信教群眾凝聚在正教之中。

完善防滲透制度,各宗教活動場所對於宣講人要嚴格把關,及時停止有異端思想傾向的在職傳道人講道,確保宣講信息純正無誤、積極向上;各基層宗教活動場所加強宣傳欄、公告欄以及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的建設,以通俗易懂、圖文並茂的形式對異端、邪教的本質、思想和危害進行揭露,及時對邪教以及非法宗教活動進行公告,防微杜漸。對於受到蠱惑或矇騙、持有不良思想的信教群眾,堅持“治病救人”的態度,以團結教育的原則做好思想轉化工作。

最後,做好“配合+建議”,積極配合政府的反邪教工作。密切加強與黨政有關部門和社會相關機構的合作,積極參與其組織開展的活動,從宗教視角對異端邪教或準邪教組織進行甄別與批駁,將反非法宗教宣傳教育和宗教中國化宣講有機結合,強化信眾愛國愛教的思想教育。(作者單位:山東省社會科學院)

來源:《中國民族報》(2019年03月12日 06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