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孤寺”您讀對了嗎?

“給孤寺”您讀對了嗎?

給孤寺早先,在珠市口西大街有公共汽車站叫“給孤寺”,老北京人沒有不知道的。先說給孤寺的念法,在此可不能“望文生音”;正確的讀法為——機古四兒,“給”是念供給的(ji)音。

相傳,給孤寺在唐貞觀年間(公元7世紀中)建立。明代稱寄骨寺。清順治(十六世紀中葉)時重建,稱“萬善給孤寺”。

給孤寺在民國時期遠近聞名,也是因為它與北京“八大胡同”近在咫尺的緣故。早年北京南城就有一首市井歌謠唱到:“給孤寺打粥,雲居寺喝。”那意思是,窮人在給孤寺打了“施粥”顛顛跑到雲居寺衚衕去喝。幹嘛去雲居寺喝那?那是因為雲居寺的窯子裡有“相好”的“窯姐兒”,喝完粥——倆人就上大炕“悶得兒蜜”去了。當年陝西巷等八大胡同有一、二、三等妓院,窮漢是去不起的,雲居寺衚衕淨是下等暗門子,是單身窮人手裡有倆銅子也能去瀟灑的地方。

“給孤寺”您讀對了嗎?

給孤寺的“給孤”兩字來自於佛教典故,相傳佛教創始時,有個‘給孤長者’捐出自己的花園,作菩薩道場,所以中國很多地方都有叫‘給孤寺’的廟子。北京給孤寺明朝屬“正西坊”,據《京師坊巷志稿》記載:“西珠市口大街迤西為西柳樹井。北有萬善給孤寺。傳雲創自唐貞觀年間,疑即坊巷衚衕集之萬善寺也。東偏為關帝祠,詳寺觀。北小衚衕曰給孤寺夾道。”那麼明朝為什麼稱其為寄骨寺那?一般認為,寄骨者就是停靈之地;是死者停屍的地方。

據住在給孤寺西夾道,也就是現在棕樹二條的老人介紹,因為給孤寺周邊“陰氣太重”,所以清朝以後此地多有軍隊駐紮;以圖“陽氣鎮陰”。當然,這些說法都是無稽之談了。民國日本人佔領北平時期,這裡曾住過日本憲兵隊,後來是國民黨憲兵的兵營。

後來,給孤寺成為北京衛戍區一師七團的團部所在地,負責選取前的治安。上世紀八十年代改為武警某支隊。

給孤寺公交車站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改稱“板章路”。近年由原宣武區政府立了一塊不起眼的石碑,立在武警部隊大院內,說明這裡是唐代“萬善給孤寺”的舊址,現在院內已經全改成現代化的大樓,大概是2003年蓋的。


“給孤寺”您讀對了嗎?


“給孤寺”您讀對了嗎?


“給孤寺”您讀對了嗎?

長按二維碼識別或推薦掃描,您就能天天收聽閱讀《徐徐道來話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