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護膚品刮的是什麼風?

小時候每到清明節家裡會用“艾草”(又稱“艾蒿”)做一種叫做餈粑的糕點,美味可口,可當主食。而至端午節,家裡的老人也會摘幾把“艾草”放置大門口以“避邪”,還會用艾草煮水洗澡,據說有消毒止癢的功效。

就是“艾蒿”這種大家耳熟能詳的植物,這一次竟然掀起了一陣護膚新風潮。

以VELY VELY為例,首款艾蒿系列產品“茵陳蒿青春精華水”,上市僅一個月銷售13萬瓶,免稅店賣斷貨,後來又陸續推出精華液、營養霜、卸妝水和乳液。

艾蒿護膚品刮的是什麼風?

艾蒿護膚品刮的是什麼風?

此外,謎尚推出的TIME REVOLUTION ARTEMISIA TREATMENT ESSENCE單一艾蒿成分精華液,與網紅儀器開展預購活動創造了2分30秒售罄的佳績,產品一經上市售出2萬多瓶。

這股熱潮也吸引了愛茉莉太平洋、ABLE C&C等國際大牌,以及I’m from、BRINGGREEN等中小品牌相繼加入,其中,I’m from的MUGWORT ESSENCE,僅僅依靠口碑,躋身OLIVE YOUNG暢銷精華TOP 5之列。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可能會跟中國美妝網記者有相同的疑問:

艾蒿成原料“新貴”了?

艾蒿,別名艾草、香艾、醫草等,傳統藥性理論認為艾葉具有理氣血、逐寒溼、祛寒除溼等功效;化妝品植物原料大全也稱,艾葉提取物有廣譜的抗菌性,可以用作化妝品和口腔衛生用品的防腐劑和抗菌劑。

艾蒿護膚品刮的是什麼風?

此外,艾蒿富含維他命和礦物質,有助於人體新陳代謝、血液循環。含有艾蒿的化妝品對於敏感肌有顯著的鎮靜作用,有助於維持肌膚水油平衡。

中國美妝網記者也特地去小紅書和美麗修行APP上搜了下,發現含艾蒿成分的化妝品還真不少。

譬如日本山田養蜂場Delicate PROGRAM敏感肌啫喱美容液,含有的艾蒿提取物,能有效修復肌膚屏障,換季時維持肌膚穩定;高絲SEKKISEI雪肌精多效菁華凝霜,含有當歸和艾蒿提取物,起到補充高水分、豐盈肌膚紋理、淡化膚色暗沉的作用。

艾蒿護膚品刮的是什麼風?

此外,悅詩風吟都市淨化泡泡麵膜(維他命K-艾草)、資生堂D Program敏感話題洗髮水(粉色)、Koh Gen Do江原道卸妝水、菲詩小鋪艾蒿按摩膏等,均包含艾蒿成分。更有相關數據顯示,以艾蒿等差異化成分推出的品牌,單月銷售額可增長80%以上。

艾蒿護膚品刮的是什麼風?

中國美妝網記者認為,艾蒿有望晉升為原料“新貴”,以艾蒿為原料的化妝品市場規模預計將持續擴大。

ABLE C&C有關人士也表示“最近天然由來單一成分化妝品越來越受歡迎,特別是艾蒿作為具有有益效果的藥草廣為人知,有可能成為過去幾年大幅增長的cica成分之後大受歡迎的化妝品成分。”

這位相關人士的話,也指出了由艾蒿掀起的這股風潮,究竟是什麼“風”?

植物護膚風起雲湧

據群邑移動和熱巢聯合發佈的《2018美妝社交白皮書》指出,從社交平臺保溼成分話題的討論熱度來看,用戶對產品天然健康的關注成為趨勢,其中植物成分最受熱議。

艾蒿護膚品刮的是什麼風?

那麼,究竟是什麼動力助推這股風興起來了呢?中國美妝網記者就此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李慧良老師等業界人士聊了聊,並總結出三點原因僅供參考:

第一,觀念轉變。受霧霾、手機電腦藍光輻射,以及生活壓力造成的作息飲食不規律等因素的影響,保溫杯加紅棗泡枸杞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享,90、95後也加入了“養生”大軍。他們不僅要求吃得健康,也青睞天然健康成分的護膚品。

第二,“成分黨”異軍突起。年輕消費者的消費意識趨於理性,他們對護膚的認知也在進一步深化,而且對功效型產品的需求日益強盛。中國美妝網記者發現,小紅書上有關成分的筆記數量多達110萬篇,而這個數據去年11月僅66.2萬篇。此外,成分查詢工具美麗修行app的走紅也是有力證明。

艾蒿護膚品刮的是什麼風?

第三,科技進步與互聯網發展,讓信息獲取的渠道更多,KOL、美妝博主、社交媒體的出現,也填補了信息不對稱的鴻溝。消費者不再滿足於廣告,他們開始關注產品的有效性與安全性,迴歸產品的本質。

據中國美妝網記者所知,上海家化早幾年前便已經將艾蒿,用於花露水、空氣清新劑等日化品中。如今這股風潮從韓國興起,李慧良老師表示,“哈韓”的中國市場最可能跟著火起來,他還認為“單一成分或者一組成分的護膚品,或者冠以該植物成分的名字,這樣的化妝品在未來市場勢必佔據一席之地。”

美國研究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此前發佈的報告也指出,未來7年全球有機個人護理市場將以9.5%的年均複合增長率持續成長。發展空間之大不容小覷。

品牌如何乘風而上抓住機會?

這樣一片大好的市場藍海,對於當下正處於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異常激烈的各路品牌商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為此,我們從三個方面提煉出了三條建議,僅供大家參考:

第一,產品差異化。邁克波特在《競爭戰略》一書中,總結了三種獲得競爭優勢的方法:總成本領先、差異化和聚焦。實際上可以總結為一條,也就是差異化,找到自身的差異化優勢,是一個品牌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的前提。

例如,以無硅油打響市場奪得洗護“王座”的滋源便是差異化經典案例之一。而此次愛茉莉太平洋也是通過差異化研究,從海洋深處提取具有柔和護理肌膚的海蒿子成分,用來區分與市場上同類艾蒿成分的產品。

第二,加大研發投入。李慧良老師曾多次表示,研發是品牌的核心驅動力。他主導研發的六神和佰草集等產品的市場佔有率高、口碑好,究其原因正是研發支撐產品和品牌的大獲成功。

雖然本土化妝品品牌也開始重視技術研發投入,而投入除了資金,更重要的是認知進步,研發應該是主動“進攻”戰略,而不是像當下業內一樣普遍受到競爭壓力後的被動“防禦”。

第三,社交化營銷。小米、杜蕾斯、江小白的成功故事告訴我們,移動互聯時代,做品牌就等於做社交,社交品牌=共鳴+共振+共同體,即通過輸出優質內容,與消費者形成互動,且強調共鳴、共振,併發生關係,最終形成共同體。

艾蒿護膚品刮的是什麼風?

具體來說,藉助以小紅書口碑種草為代表的內容電商;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為代表的直播電商等,轉型新零售走全渠道,因為關於張大奕、薇婭、李佳琦、散打哥等KOL的江湖傳說有多神,這些風口上的紅利就有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