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隔壁老王不讀書


在讀醫學本科生來答,目前已經學醫1.5年了,結合生活經歷以及瞭解到的信息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在不斷的閱讀到有關傷醫辱醫的新聞的時候我最初是極為憤懣的,一些歷盡千辛萬苦的前輩們還沒有把握住生命的脈絡,就在某個普通的工作日被某個不知名的醫鬧用匕首結束了生命。往日那些學霸們在學校裡指點江山,揮斥方遒,渴望救死扶傷,做一番大事業。面對患者的指責和侮辱卻也只是默不作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飽受學業和學習壓力的醫學博士生王姚斐就要過35週歲的生日的時候,因長期超負荷工作,在工作還未滿一年的時候離開了這個世界。不得不說,當今醫生的培養和工作制度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還有待於完善。醫生的工作環境和勞動價值的體現還需要相關部門的努力,日益尖銳的醫患關係更是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在經歷過一段時間的無助於彷徨之後。我更加的感謝當初的選擇,也對未來的醫學之路充滿了憧憬和嚮往。

我是從高中的時候埋下了一顆學醫的志向的。很大的程度是受到同為學醫的舅舅的影響吧,他在我們家鄉是小有名氣的藥師,頗受人尊敬。再加上高中的時候非常反感學校門口濫竽充數的庸醫收高價卻看不好病的行為。當時也不懂太多,也不知道學醫又苦又累時間還長。高考發揮的不是很好,最終幸運的被醫科大錄取,極為高興的我手舞足蹈的蹦下樓告訴父母。那個甜蜜幸福的場景是學醫給我帶來的。

九月,拖著行李來到在家中朝思暮想兩個月的大學校園,古木森森,蒼柏翠竹,典雅質樸。這是我的初體驗,在踏進校園門口的一瞬間,我知道今生我的命運將和醫學搭上了關係。

在學校裡,平時的時候按時參加課程,同步的做好筆記。因為參加的課外活動比較多,除了上課,每天花在學習的時間估計平均下來只有兩個多小時。大學生活豐富多彩,倒也是忙裡偷閒的覺得極為的愜意。最瘋狂的莫過於考試月,臨近考試的時候,吃完飯就跑到自習教室裡去看書,午覺也是趴在桌子上眯一會。考試的前夜,通常是最全寢室的人一起在宿舍裡看書到深夜,顯得極為的肅穆。最高興的時候就是每場考試結束的時候,不過也高興不了多久,因為很快下一場考試就會來了。

學醫還是很注重實踐和動手能力的,重要的專業課程如生理生化,系解組胚都會配有實驗課。相比於較為枯燥的理論課,實驗課很受大家的歡迎的。感受最深的就是生理實驗課和系統解剖學的實驗課。在系統解剖學的實驗課上,福爾馬林味道從一至終從未散去。觀察對象從骨頭到關節再到肌肉再到器官最後到完整的一具大體老師,一次比一次挑戰初學者的底線。心態也從期待到習以為常到無聊最後到敬畏。在生理實驗課上,通常是用牛蛙或者兔子做實驗。看著一個個大如巴掌的牛蛙,從用錐子穿過枕骨大孔搗毀腦脊髓開始到變成一個坐骨幹神經元或者裸漏的心臟,內心也產生過負罪感,後來也是將這種負罪感當做學習的一個動力。


大二上學期開始的時候,成功的追到了心中的女神。從此,繁忙的學醫生活中又增添了一份別樣的樂趣。每天一起手拉著手去自習,去吃飯,去操場散步或者是一起處理班上的一些事務,週末的時候一起去附近的小吃街大飽口福,和她在情人湖旁僅僅的擁抱在一起。不得不說,遇到了心愛的人一起學醫真的一番別樣的甜蜜。

哪怕是明知道今後還會面臨巨大的實習考研和工作的壓力以及其他未知的艱難險阻,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仍會學醫。


小飛醫學生


剛進大學的時候,老師就說如果我們選擇學醫,大一將是你後半生裡最輕鬆的日子了,以後會越來越忙,但那時候基本上週一到週五都滿課了。剛開始學醫也有樂趣,可以瞭解人體的組織結構;後面逐漸發現和其他專業的同學有區別了。別的同學都有時間去旅遊、去兼職,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學醫的課程太多,基礎課,專業課夠你嗆了。其他專業從大三基本不用上課了,就開始找實習單位,大四基本上定好工作了,我們還在為各種考試做準備。大五我們開始實習,不過更多的人要看書考研,我身邊的同學就一兩個不考研而已,考研也是個絕逼的累活,相當於再一次高考。當你本科畢業時,其他專業的同學基本上工作轉正了,有份穩定的收入。學醫的本科畢業後大部分人選擇當醫生,但現在國家強制要求規陪三年,以後沒規陪證不得行醫。規陪期間會有相應補貼,但僅僅是維持自己日常,經濟上完全幫不了家裡。有些人繼續讀研,就在醫院裡跟著醫生上班、值班、看病人,但是一毛錢也沒有。讀研期間也會有點生活補貼,基本上月月光。你再聯繫你同學,看看人家都開始準備存錢買車買房了,你還在讀書,這落差太大了。不管你是讀研還是規陪,三年後還得從底層做起;那時候你同學都工作四年了,準備進入中層了。醫生工資低,雖然國家天天叫加工資,但認真你就輸了。這個階段不適合學醫,再過個二三十年後吧,等國家真正對醫療投入的時候,或許醫療環境會好轉。ps為什麼大半夜在扯這話題,今晚值班,精神繃緊,睡不著啊。心理惦記著病房裡那幾個隨時會出現生命危險的病人,說不定待會就來一個危重的病人,那今晚就真的不用睡覺了


我只想靜jing


累到無所謂,關鍵是出來工資低啊。我們村 那倆個 初中就畢業的,在家玩了倆年,學了半年挖機,然後就出師了,在福建 一個工地幹活,有時啥都不幹,一個月6k也是穩妥的,他們平時週六週日加班,一個鐘頭300還是倆百了好像。想想我, 現在大四,本科出來,又不想回鄉鎮工作,還得考研,沒辦法,形式所迫,現在好多好一點的醫院基本都要求碩士,有些科室還要求博士的。不想考研的話,出來還要規培,規培可是三年啊,雖說有工資,但不多啊,國家說是會有3000一個月,呵呵,醫院裡指不定還要出什麼么蛾子呢,到時一克扣,估計一年也就倆萬到手,家裡經濟條件也不是很好,我也真是服了自己 當時選什麼醫學。還不如幼師呢。 (當然,我這裡也沒有任何歧視其他工作的人)。


1我懷念的1


學習,學習,再學習,考試,考試,再考試,學校裡每年考試十幾門,之後是變態的考研,意味著以前沒記住的現在必須補上,當然是在醫院焦頭爛額的實習中完成的,醫院越好實習越累,之後是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一階段考試,二階段考試,沒有範圍,沒有題庫,無比變態,還有醫師資格考試取得入門證,工作之後的三基考試每月有,主治考試,副高考試,正高考試(如果有機會的話),等你不需要考試的時候至少也得四十五歲左右(一切順利的話),這時你已經是醫院的主力了,白班,夜班,門診,病房,科研,教學,會議等等讓你的生活無比充實,當然家庭已經無暇顧及了,因為你的手機要24小時開機,隨時準備到醫院處理重病人,說不定哪天哪個病人對你治療不滿意砍你一刀,一切的努力塵埃落定,只剩下網上一片罵你的聲音。


逍遙53601035


之前選擇學這個是因為我弟生了一場大病離開了。看著他那麼痛苦和難受,我很難過!所以選擇了這個,可是正當我明白了以後,才發現我學醫根本幫不了家人關於健康的太多忙,因為生病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一樣見證家人因為疾病而痛苦離開,我很難過。現在算算學醫11年,我在這路上一直都在與患者疾病相伴,除了學習,考試以外還是是學習與考試!幹這個全年無休,手機24小時待機,工資待遇不高,而且現在有很多患者都是大爺,都自認為我給了錢你就應該把我的病給治好!醫患關係真的太難處理了。說多了都是淚!


馨兒麻麻70177027


研二那年,同齡的讀研的同學也畢業了,他們有的進了世界五百強,有的進了投行,進了四大,聽上去都高大上。。。這幾年,他們畢業走入社會,陸陸續續地不停地有人結婚,生孩子,工作生活都趨於穩定。今晚,我從實驗室走出來的時候已經十一點,刷朋友圈的時候,看見他們有的在準備婚禮,發了一堆婚紗照;辦培訓機構的同學,準備跟老公去度假;

進了投行的同學藉著出差的機會順便跟老友聚會。。。我處理完最後一組實驗數據,發現實驗結果趨勢還是不對,這意味著我又要捲土重來。收拾好東西,一個人默默地走在回寢室的路上,我想起了他們,大家好像都沿著自己的生活軌跡有條不紊的往前走,漸漸趨向穩定。而自己呢,在這個特別渴望穩定的年齡,卻因為自己還是學生,而開始誠惶誠恐。到底在彷徨什麼呢,是糾結於每次失敗的實驗結果,還是羨慕同齡人已為人妻為人母做到了“什麼年紀做什麼年紀該做的事兒”,還是迷茫於未來不知道會紮根哪個城市以及會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其實就是這種未來的不確定性和同齡人趨於穩定的鮮明的對比,讓人有些心急。

對,是沉不住氣了,心裡有些急。我想說的是,學醫苦,學醫累,學醫最大的體驗是要想走到最後,一定要學會沉住氣,因為學醫耗時久,別人暫時擁有的,你可能還要等一等。慢慢來,會比較快。所以,沉住氣,沉住氣,沉住氣。如果真的熱愛,一定要不遺餘力。


城市匯


我是醫學生,大四,家裡實在沒錢了,農村人,從小到大借錢上學,吃了好多苦,同齡人都當爸爸媽媽了。他們的婚禮我一個沒去,第一沒時間,第二沒錢,實話,大城市物價高,吃一頓飯就得父母付出好多辛苦,可是我沒背景啊,醫生好歹靠自己本事吃飯,我的要求不高,養家餬口就行,我還是想繼續堅持下去,要不我感覺這輩子不可能改變自己的階級,我的孩子還要吃我的苦,我不羨慕那些小學同學,他們大部分有了孩子還是啃老,我覺得我現在不容易,會有過好的一天,做人要知足,一輩子很長,謝謝!


07854




某知名985大學醫學生來回答。

如果你是一名家庭條件不是特別好的,那麼可以讀!因為醫生畢業幾年後的工資比大部分人高,如果家庭條件很好的話就不推薦了。

大學五年,較之其他專業更累,沒有太多的休息時間。

如果想去好一點的醫院本科基本進不去,所以讀研讀博是必須的。

畢業前幾年工資不高,越往後越高。

學分是其他文科專業的將近兩倍,所以課程很多。

圖片是要修的課程,可以參考一下


AIphabet



凱凱吹北風


大學畢業以後就在現在的單位上班了,又讀了在職研究生,現在主要是做軍隊體檢和醫療保健的工作,一個月工作大概5000多收入,雖然不多,但是挺充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