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人生,专注地做点事,至少对的起这似水流年般的岁月

如今,处于信息爆炸时代,很多东西都在分散着我们的注意力。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就是有时候越来越难做到很专注地做一件事。这时候,只能要求个人需要有自律意识。

当下,随着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人们拥有了更多的机遇,这让我们高兴的同时,但也我们开始深感难以招架。身处在一个被信息裹挟的时代,仅仅一天之内,我们所接受的信息量,也许超过了前人一辈子所接受到的信息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或多或少不可避免主动或被动地花费大量精力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然而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要做到凡事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这样将会精疲力竭,无论哪一头都照顾不好,甚至会被弄得一塌糊涂、晕头转向。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化繁为简,缩小范围,专注于几处。

只有当你专注于做对你最重要的事,你才能更有效地使用你的精力。

❤️

所谓“专注”,它不是指短期专注当下或者专注做一件事不分心,而是指长期盯着一件事情,一直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专注。

当然,做到这样真的很难。

小时候觉得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挺好的。能看新闻的同时,还不耽误写作业的时间。这时被父母看到,总会被训斥道:“不可以一心二用”。

后来越长大越觉得,专注于做一件事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试着权衡下,会发现,专心做一件事所花费的时间,比起一心二用,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

然而,这个道理,我过了很多年后才明白。

漫漫人生,专注地做点事,至少对的起这似水流年般的岁月

❤️

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若同时追两只兔子,你一只也抓不到。”

这句谚语同样适用于生活,如果你能舍其一,专注其一,把它做到极致,也就离成功不远了。

就好像现在我们在购买手机时,已不用去过多了解手机的配置。更多时候,我们会转向考虑系统用起来顺不顺畅。

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外形、芯片、处理器、屏幕等方面而言,各厂商间的产品已逐渐趋同。对此,要体现差异化,就必须从中找出一个可以专注的方向。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手机系统方面,苹果走在了前列,用户体验度一直没有被超越;

处理器方面,华为的麒麟芯片,在国际国内的市场中已初具竞争优势;

屏幕方面,三星和夏普走在了前端,它们生产的屏幕被很多厂家采用;

拍照方面,苹果和OPPO的手机这方面表现不错,被很多人喜欢,尤其是女生。

综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世界上很多的大公司通常都是以自己的一种产品或一项技术而著称,并且主要依靠其盈利。

反观其他行业,也是如此。格力专注于做空调,品质被广为认可,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因特尔公司大部分收益,则来自其处理器的销售;星巴克坚持只做最好的咖啡,以及提供场所,获得了巨大收益。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足以印证出,专注于做一件事的力量。

对于专注于经营,好好做产品的公司,所带来的效益会体现在业绩中。而专注于资本运作的公司,结局通常是不容乐观的。

所以,专注于做好一件恰当的事,其力量足以推动数件事甚至更多的事情走向良好长远的发展。

漫漫人生,专注地做点事,至少对的起这似水流年般的岁月

❤️

“专注力”,又称注意力。指的是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这是心理学上的一个专业术语。

上面的这个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也许过于笼统,而现代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则对专注力定义给出了进一步的解释:“在几个并行的潜在目标或思想碎片之中,意识突然提取了其中一种,使其呈现出清晰鲜明的形象。”

或许,专注力可能已成为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心理资源之一。

2015年,一款名为“神秘花园”的涂色书在全球热销,几乎一夜之间,被很多人称为“减压神器”。

它的简单易操作,让你只需要一些彩笔,就可以在这本书上,通过简单的黑白画稿,给它上色。无论是铅笔、毛笔、水彩笔、荧光笔、圆珠笔等等各种笔都可以,完全不需要任何绘画功底,这就像小时候给插画随性涂鸦。

存在即合理,一本图画本的风靡,我想应该很多人通过这种方式找回和体验到了久违的专注一件事的美好之感。

写作、音乐、摄影、绘画、舞蹈,这些所有艺术的记录与表现形式,很大程度而言,都是需要一个人去静心去体验和实践的。

有时候静下心在想,很多时候,我们开始变得浮躁,可能就是因为从这个世界获得的信息量过大,而不能专注于做一件事。当下,如果有那么几件热爱着并一直坚持的事情是显得多么难能可贵,专注,它其实也是一种好的品质。

最后,与你分享演员胡歌说的这句话:“透过表面回归纯粹真我,时光历练感悟人生取舍,化繁为简,专注于认定的每一件事,永远做得比要求的更好。”

漫漫人生专注地做点事,至少对的起这似水流年般的岁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