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董明珠成就了格力,還是格力成就了董明珠?

1985年,珠海經濟特區工業發展總公司在拱北一片荒地上辦起了冠雄塑膠廠,2年後,又辦了一個海利空調廠,4年後兩場合並,便有了格力空調廠。格力的誕生,是國家企業和政策雙重引領下結果,這也為格力發展的不平凡寫下了註腳。如果說是誰為格力的不平凡埋下伏筆,我認為是朱洪江。這位後來成為格力集團的一把手,彼時剛剛作為技術員調回珠海出任冠雄塑膠廠總經理。

是董明珠成就了格力,還是格力成就了董明珠?

危機四伏的冠雄塑膠廠

彼時的冠雄塑膠廠問題頗多,大小皆有,比如管理混亂,很多欠款,得罪客戶。這三樣問題要是放現在,隨便拿出來一項都夠企業喝一壺的。為此,朱江洪在整頓企業內部管理後,不得不一個接一個地登門拜訪大客戶並挨個道歉。客戶們間他言辭誠懇,也便答應給冠雄一次機會。

其次,公司欠了一屁股債,好在農行救命,給當時的朱江洪貸了20萬。這下錢的問題終於解決了。

俗話說,貨如水轉。有了客戶這個渠讓或轉起來,有了做產品的資本。那麼剩下的,便是做什麼產品了。經過朱江洪的四處調研,發現電風扇銷量大,技術含量不高,是一筆穩賺不賠的好買賣。朱江洪馬上率領冠雄投入電風扇市場。果其不然,冠雄依靠電風扇在第二年便扭虧為盈利,賺了400多萬。

時間來到1991年,珠海經濟特區工業發展總公司旗下的另一家企業海利空調廠,因為經營不善陷入困境。總公司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決定將冠雄和海利合併成立“格力空調廠”,由朱江洪出任總經理。

是董明珠成就了格力,還是格力成就了董明珠?

扭轉乾坤的董明珠

這一合併的舉措,不僅宣告了格力電器的正式成立,還讓朱江洪遇到了意味不是沒有故事的女“同學”——董明珠。

我們常說,看一個人有沒有大將之相,就看看她敢不敢在關鍵時刻勇挑重擔。而事實證明,董明珠擔的起這個擔子。當她從銷售一線的業務員做起時,便不依不饒的用40天時間幫助格力追討了42萬元的欠款,這一成就讓當時格力電器的總經理朱江洪刮目相看,也開啟了董明珠的銷售傳奇。

一年銷售額突破1800萬,佔整個公司的八分之一。進入被認為沒有市場縫隙的南京,一年之後銷售額上升至3650萬。在格力經歷嚴重危機時,一個人獨挑大樑,在人手緊缺的1996年,讓格力的銷售增長站位了全國第一的業績。

董明珠的一系列壯舉一舉將格力抬進了輝煌的時代。2001年,董明珠勝任成為格力電器總經理,格力正式邁進“朱董配”的領導格局。

是董明珠成就了格力,還是格力成就了董明珠?

新生的格力集團

邁進21世紀的格力依舊以勢不可擋的姿態前進著。但是,作為經濟發展,商業興旺發達的廣東,商業利益的較量是一刻也不會停歇。特別是在廣東的東邊,有這麼一塊擁有著傳奇色彩的地方,同時也孕育著國內有名的商幫——潮商。格力進入千禧年後的快速發展,難免會與之產生衝突。同時這也是格力發展史上相當精彩的故事。

2004年,國美為了與蘇寧展開競爭,發動了價格戰,成都國美在單方面大幅度降低了格力空調的價格。原先零售價為1680元的掛機,瞬間降為1000元。零售價3650元的櫃機也大打折扣,降價1000元。這一舉動馬上引起格力高層的注意,馬上要求國美方面“立即終止低價銷售行為”。國美並沒有理睬格力的要求。格力發現國美並沒有反應後,董明珠旋即下令停止向國美供貨。強勢的國美也不甘示弱,時任總裁黃光裕在總部向全國各地國美連鎖店發佈了“情理格力庫存”的通知,並要求格力撤出他們在國美各連鎖店中的商品、廣告和銷售人員。

是董明珠成就了格力,還是格力成就了董明珠?

經此一役,格力空調痛定思痛,決定由董明珠前頭自檢格力自營渠道。黃光裕哪能想到,自己將格力空調驅逐出渠道商城的舉動,反而造就了格力空調獨一檔的渠道經營模式。

格力的發展史充滿了太多可以回味的故事,有掙扎,有起死回生,有扭轉乾坤的人物,我們從這種錯綜複雜的關係中可以梳理出來一個簡單的道理,企業也人的關係是互相成就。格力的發展,是伴隨著董明珠過人的手腕、精明的營銷策略、長遠的決策眼光的發展。董明珠從這層面成就了格力,但是也是格力這個平臺讓董明珠大放異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