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時間】習近平再提這一重大戰略判斷,你理解了嗎?

編前語

4月9日,中國非洲研究院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賀信,對中國非洲研究院成立表示熱烈祝賀。

習近平指出,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作為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雙方人民友誼源遠流長,新形勢下,中非深化傳統友誼,密切交流合作,促進文明互鑑,不僅造福中非人民,而且將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當前,我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6月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提出的一個重大論斷。此後,他又多次重申這個論斷。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在哪裡?怎樣認識?會對中國產生哪些影響?應該如何應對?

今天推薦1月14日《北京日報》刊發的整版討論文章,摘選其中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絲路學院副院長、特聘教授王文和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國政室主任左鳳榮兩位專家對此判斷的理解(內容略有刪減),一起來讀。

這個“大變局”變在哪裡?怎樣認識?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絲路學院副院長、特聘教授:

王文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對國際格局巨大變遷和國內治理出現綜合難度的重大判斷。

首先,“大變局”是對國際格局發生巨大變遷的重大判斷。西方出現了自工業革命以來的第一次全面頹勢,老牌強國雲集的歐洲已陷入老齡化深淵,社會結構受到多子化的穆斯林與中東湧入的數百萬難民的衝擊,經濟增長長期乏力,領人類啟蒙運動與工業現代化之先的歐洲日益成為暮氣之地,甚至被稱為人類“博物館”。美國也不再是18世紀末《獨立宣言》發表時的那個“美國”,盎格魯·撒克遜傳統在美國出現式微之勢。在移民融合中,白人可能會在2035年前後在人口比例中降到50%以下。力挺保護主義、民粹主義與孤立主義的特朗普以“退群”“砌牆”“貿易戰”等方式,試圖力挽美國霸權之頹勢。同時,新興國家集體崛起,全球政治出現大覺醒,西方發展經驗在非西方世界出現“水土不服”,各國根據國情走自己道路之風日盛。國際社會的行為體現出“新中世紀主義”浪潮,非國家行為體如跨國公司、非政府組織、意見領袖,還有“獨狼”式恐怖主義者、極端力量甚至智能機器等或好或壞的因素都日趨成為與國家平行的國際形勢影響因子。

其次,“大變局”也是對國內治理出現綜合難度的重大判斷。互聯網像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似的使社會出現了扁平化的治理困境與即時化的管理挑戰。中國數千年來一以貫之、自上而下式的垂直社會結構面臨衝擊,數字化時代的信息擁有人與流量佔有者逐漸取代職別高低、財富多少、地位貴賤等傳統標準,成為社會權勢與運行規則的一個新標尺。互聯網使得均衡發展的迫切性急劇增加,但發展主義的陷阱在資源消耗、生態壓力面前卻暴露無遺,節約型社會的創建與高質量發展的推進對政策的平衡感要求極高,甚至是對數百年來發展哲學理念的突破。中國目前面對著頗大的貧富差距,全面消除貧困成為人類社會發展前所未有過的“奇蹟般”任務。與此同時,金融風險也不容忽視,中國是否能夠持續保持從冷戰結束以來“從未發生過金融危機的大國”紀錄,是一種相當嚴重的考驗。

最後,從全球權力重心的角度看,當下也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領導力繼20世紀初之後再次出現洲際式轉移。一戰後,全球權力重心從歐洲西移至北美,現在,隨著亞洲崛起,全球權力重心正在逐漸向亞洲轉移,這反映在亞洲國家的市場活躍度、創新研發投入、工業製造規模、電子商務普及度、移動支付普惠性、基礎設施便捷化等方面,甚至還包括時尚、旅遊、電影、小說等消費文化行業,亞洲的全球號召力與軟實力越來越多地使西方相形見絀,以至於出現了集體性的西方焦慮。

這個“大變局”對中國會產生哪些影響?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國政室主任:左鳳榮

在後冷戰的全球化時代,中國是發展進步最快的國家。把中國與俄羅斯做個對比的話,看得更清楚。中俄都是大國,同為轉軌國家,中國人口多於俄羅斯,但俄羅斯資源比中國豐富得多。在中俄百年交往中,無論是俄國還是蘇聯,其國力一直都在中國之上,中國在大多數時間裡處於受其宰割的地位,中國因此失去了大片領土。進入新世紀以來,中俄兩國的國力實現了歷史上第一次大反轉,中國和美國同為GDP超過10萬億美元的國家,而俄羅斯的GDP僅相當於中國的十分之一。美國抱怨其製造業向新興國家轉移,導致美國“鏽帶”藍領工人失業嚴重,是中國的成功使美國中產階級、傳統制造業地區“鐵鏽帶”成為全球化的失敗者。當然美國人的說法顯然是片面的。實際上,這是全球產業分工發展的結果,但這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中國的實力強了,中國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

未來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中美兩大強國如何相處,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已經成為影響當今世界變局的重要因素。從20世紀發展的歷史看,美國遏制和打壓可能與之競爭的強國是其一貫的政策,美國對華髮起貿易戰,並不奇怪。但是,中國的發展並不取決於美國,而取決於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

第一,中國有近14億人口,人口數超過發達經濟體國家的總人口數,中國人年均國民收入接近9000美元,這意味著中國有容量越來越大的市場。世界上任何國家都不會無視這個市場的存在,美國的企業家也不會都聽任特朗普指揮,特斯拉到中國設廠就是明證。因此,美國的貿易戰不會嚇到中國人,更無法阻止中國的發展。

第二,中國堅持走與世界各國合作之路,構建開放型經濟,得到了世貿組織成員國的擁護。美國的貿易保護政策不得人心,2018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的增加將破壞全球價值鏈,減緩新技術的擴散,並將導致生產效率和投資下降,加劇全球產業鏈低效化的風險。中國努力加強與世界各國在多邊框架下的合作,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第三,中國不會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堅持走改革開放之路。改革開放促進了中國的發展與進步,也是中國國力增強的法寶,中國自然不會放棄。2018年4月以來,中國明顯加大了改革開放力度,降低關稅、促進投資便利化、擴大開放領域、實行供給側改革等。9月30日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佈自11月1日起降低部分商品進口關稅,降稅商品共涉及1585個稅目,約佔中國稅目總數的19%,平均稅率由10.5%降至7.8%,平均降幅為26%,中國的市場越來越開放。美國民眾很快會發現,貿易戰並不會給美國帶來“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繁榮,而是讓美國喪失了在中國這個大市場的不少機遇,那時他們將體會到經濟規律的作用強於政治家的意志。

世界正進入一個高度不確定的時期,中國是世界穩定的重要力量。中國人清楚中美關係的重要性,我們始終堅持構建與美國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我們也相信中美關係不會回到美蘇對抗的冷戰時期,因為中國不是蘇聯,中美關係有良好的社會基礎。儘管特朗普政府不斷升級對華貿易戰,把中國說成是美國問題的根源,但各種民調顯示,美國民眾對中國人民的好感並沒有明顯變化。美國需要學會與一個日益強大的中國打交道。無論美國怎麼看中國,中國都會保持自己的戰略定力,把自己的事辦好,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如何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絲路學院副院長、特聘教授:王文

中國崛起面臨的複雜挑戰,超過過往500年大國興衰過程中的任何一個大國。中國要克服的不只是美國作為霸權國的壓制、圍堵與老牌傳統大國的競爭、博弈,力求不陷入大國競爭的“修昔底德陷阱”,還要面臨著新型全球化下強勢個體、跨國公司、國際組織的“分權”與各類後現代主義思潮的社會滲透,保持國家主體性與民族認同感的延續與穩定。

在這種前所未有的複雜形勢面前,中國人需要主動謀勢,洞悉未來,既要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繼承優秀文化,學習先進技術,解放中國的國際行動力,防範“國際分權”趨勢下對國家主體的消極衝擊,強化中國人領銜新型全球化的實力,還要善於處理與傳統強國的關係,以求得最大公約數態度改革並完善國際規則,利用“一帶一路”倡議強化與非西方世界的互動,推動新型國際關係的構建,最終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在這個過程,中國人最需要突破和消除的是西方國際關係理論的桎梏與千年來傳統本土思想消極一面的影響,透析西方實踐,立足長遠佈局,貢獻中國智慧。

在這些國家治理前所未有的新變量之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面臨的挑戰不只是外部因素,更是內部治理範式的變遷。人們會猛然發現,可能使發展盛況“一夜回到解放前”的,不一定都是來自外部的戰爭、衝突或天災,也有可能是內部的社會失序或金融危機。在互聯網時代,如何克服國家脆弱性的爆發,強化社會的堅韌性,成為當前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迫切難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再次指出,“放眼全球,我們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學習大國”,是應對這一“大變局”的最好提示。這不只是對國際變局新動向的追蹤與把握,更是對國內治理新問題的改革與應對。“幹中學”的精神,是這種應對方式的體現與聚化。在這方面,新時代中國人任重而道遠。

【学习时间】习近平再提这一重大战略判断,你理解了吗?
【学习时间】习近平再提这一重大战略判断,你理解了吗?

掃一掃二維碼,關注我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