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知道孩子是否患有抑鬱症?厭學是不是抑鬱症?

用戶8956894068079


怎樣知道孩子是否患有抑鬱症?厭學是不是抑鬱症?

和孩子交流,問問孩子想什麼,擔心什麼,哪裡不舒服,比如有沒有胸悶氣短,頭痛頭暈,腹脹尿急等症狀,睡眠怎麼樣,每天吃飯香嗎?這些可以判斷他的情緒好壞,抑鬱就看到明顯的消沉,提不起興趣,非常懶散,甚至不洗臉,不刷牙。

厭學是一種消極情緒,主要成分是焦慮,表現是注意力不集中,分心走神,磨蹭倦怠,自己不想這樣,但又控制不住。

這種狀態持續時間長,學習成績大幅下降,自己有改變不了,看看周圍同學每天努力,產生對自己前途的焦慮情緒,這種焦慮情緒重了,就會演化為抑鬱症。

如果是抑鬱症也不可怕,積極找專業人員調整,別等,調好了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霍體清


最近門診來了一個特別的病人,小小年紀就出現了失眠、頭痛這些“成年人專屬疾病” 。這個孩子14歲,是個女生,陪她來就診的是她的母親。

孩子由於厭學、頭痛等問題輾轉於各大醫院,之前還出現過情緒問題,在北京兒童醫院、北大六院經過治療有了很明顯的好轉,但是頭痛一直沒有緩解。

家長對多名醫生的診斷和治療、包括對孩子也極不信任。


母女倆剛到診室時,母親始終不停的在講孩子的各種症狀,期間孩子一言不發,當她抱怨到孩子頭痛和厭學的問題時,孩子開始哭泣。

我想聽一聽孩子的講述,孩子卻表示希望母親不在場的時候再講,母親出去後,她才向我傾訴了自己痛苦的來源:

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和家長對於整個病程的描述截然不同。

家長試圖描述的都是孩子的症狀,而孩子卻一直在強調症狀背後的原因。


母親再次進到診室,給我提出了以下要求:

短短的半個小時看診,讓我都感到頭痛。

——我認為:這種無時無刻的壓迫感,才是孩子表現出軀體症狀的真正原因。


我們來看這張示意圖:

週而復始、日復一日的惡性循環,家長嚴重剝奪了孩子成長空間,造成了家庭關係的“斷裂”,最終呈現在孩子軀體化症狀上。

孩子出現病症,實際上是家庭環境病態的反映。

三番五次沒有考好,家長給予的壓迫感使她無處傾訴和宣洩,進而出現焦慮的情緒。這種焦慮情緒讓頭部和頸部的肌肉長時間保持緊張、收縮的狀態,時間久了就會造成頭痛。

孩子在整個過程中呈現出一種“習得性無助”的心理,因為她沒有能力擺脫父母的管束,她的聲音也常常被淹沒在家長的要求和指責中,對現實感到無可奈何。

於是她的身體只能出現症狀來拒絕家長,而這恰恰是在向家長呼喚愛的表現。

第一步,幫助孩子聆聽身體的信號,找到潛在的原因,逐步減藥。

當我們出現各種疼痛症狀時,實際上是身體在發出警報說:“我不喜歡你現在的生活方式,它已經讓我疲憊不堪了!”

可是很多人會把它當成一種疾病用藥物來治療,時間久了甚至麻木和無視。作為醫生我們會幫助患者聆聽身體的信號,探討這些症狀的潛在原因,從而逐步減藥,這一點對於青少年來說尤其重要。

第二步,焊接家庭裂痕,通過家庭心理治療來幫助這個家庭真正找到解決方案。

一切孩子的問題和表現,都可以說是家庭的問題,每一個家庭成員,都要參與到治療的過程中來。當家庭關係被焊接上的時候,因為“關係斷裂”造成孩子的各種情緒和身體問題就會逐步的改善,甚至治癒。

我是汪靜醫生,目前在安忻睡眠門診出診。

如果你需要幫助,通過好大夫搜索:汪靜,可以聯繫到我。


安忻睡眠


我希望每個家長必須讀一遍!

青少年產生厭學是家長最煩腦、最痛苦、最無奈的一件影響到整個家庭極其重大的事。

厭學可以發生在心理健康孩子身上,更多見是有隱性心理障礙甚至精神障礙的孩子。前者對文字、數字、背這些抽象的概念沒有興趣,但對於技能性勞動或體力性勞動很能接受,不會怕苦怕累,反倒覺得比唸書、背公式、計算等用腦更累。所以他們甚至剛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後就不願繼續上學。這種孩子除了極少數智商欠佳以外,多數不是不聰明,而是把這種聰明用在他喜歡的地方。從小不喜歡唸書,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村孩子長大後正好遇到改革開放大好時代,他們中不少人通過各種渠道成了富翁、農民企業家。

但是現代社會大多是獨生子女,父輩們深知只有通過讀好書才能在大城市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未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加上現在的教育體制,幾乎絕大部份家長又開始新一輪“唯有讀書髙”,對孩子灌輸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天真、好動、好奇心強、探索性強的童心被應試教育磨滅了。來自學校、老師、同學、媽媽的家長群、各種考級、校外的輔導等壓垮了。兒童、少年唯有服從、跟上大部隊。一旦逼到各種挫折或到了、發育期孩子的性格慢慢顯露出來。長期處於壓抑中某些性格的孩子會過早發生心理障礙,抑鬱是最常見的。

青少年的抑鬱障礙表現得比較隱匿,尤其是在青春發育期與遺傳相關的性格特徵逐漸顯性化了,逐步開始定型了。這個階段心靈特別敏感、感情特別脆弱、獨立意識越來越強、心理抗挫折能力卻很弱尤其是遇到學習的壓力、缺乏同學的交流和關心、受欺負(來自於老師、同學、社會)等不愉快的社會心理因素,自己非但不能正確地疏洩、排解反而放大成了自已心理上過不去的崁,抑鬱、焦慮來了。出現以下幾種情況要意識到孩子可能抑鬱了:

1.突然變得內向、不歡喜與人接觸交流,回家後把自己關在屋內。

2.小些的孩子常會訴說頭痛、胸悶、腹痛一是看病休息可以逃避上學,二是想引起家長的關注,其根本是學習上困難跟不上大部隊。

3.成績明顯下降,漸漸跟不上大部隊,找出種花樣不上學,否則亂髮脾氣,最後停學在家,整天玩電遊。

4.常為莫名小事生氣,尤其問他學校的事情就衝動或沉默,過後把自己鎖在房內不出來,家長叫怎麼也肯不開門。

5.抱怨睡不著覺,不願出門那怕去玩也沒興趣。

青少年抑鬱障礙有少部分會伴有精神症狀:自言自語、痴笑、自我封閉起來不願接觸人、抱怨別人老用奇怪的眼神看他、議論他、說他壞話等。此時可能己表現出一些輕微的精神症狀,千萬別把這些表現當作單純的抑鬱。發現這種情況可以聯合小劑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和抗抑鬱的SSRI類藥物,有時需二片,心情改善精神症狀在小量抗精分藥物(根據精神症狀是否消失可逐步遞增)症狀消失了應鞏固一段時間,慢慢減量。絕不能過度診斷、過度治療,我遇到這樣的孩子不少曾経過電休克治療和過多抗精分藥物治療,越治越壞,因為不懂得青少心理障礙伴有精神症狀大多達不到精分的診斷。

青少年的抑鬱往往有以下幾個因素誘發:

1.家屬三代中有過精神、心理疾病,過分內向、性格孤僻怪異。性格的遺傳形式多樣化,但往往能找到上述幾條。

2.父母矛盾重重,吵架、吵離婚,各自追求自我而讓孩子為此付出代價。甚至從兒童時期就生長在一個令人既恐懼又害怕,既討厭又無奈的環境中。記住離婚中受到傷害最重的是孩子。

3.在現代教育體制下,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通過種種手段讓自己的孩子進入重點或以升學率高於一切的重點學校中。忘了人是有差別的,重壓之下出來的龍和鳳為校爭光為教育產業鏈帶來更多的回報同時也為家長臉上貼金產生幸福感。不知道生兒育女是要孩子踏上社會後工作、生活得更幸福還是為了自已的幸福感?愷不知社會地位越高,薪金越高的人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越差,呈反比的。

4.有一個強勢的媽媽更容易培養出一個心理障礙的女兒或兒子,仔細想過為什麼嗎?

總之無論是獨生子女在經濟條件優越的家庭生活中還是趕的瞭解現代的教育產業化的環境下我們更應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這遠比培養出一個高智商低情商難以適應環境、溶入環境、找到自我而無法在社會生活中感到開心僅是屬於爸爸、媽媽驕傲的青年人。

2019.3.30



我想說點真話


厭學是青少年患抑鬱症的常見表現,基本上所有的患上抑鬱症的青少年都多多少少的會表現出厭學的情緒,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厭學都是由抑鬱症導致的。

抑鬱症最明顯的症狀之一就是興趣缺乏,即使是原本感興趣的事情,在患上抑鬱症之後,也會感覺到索然乏味。同時,抑鬱症還會導致患者意志力活動減退,主動行為減少,嚴重的甚至連個人衛生都會放棄打理。還有,抑鬱症患者在社會活動上會表現出退縮行為,他們不再喜歡參加社交活動,而是喜歡一個人待著。許多抑鬱症患者,常常是一個人在家一呆好幾天,非逼不得已不願意出門。所以,一旦患上抑鬱症,孩子在對學習的興趣,以及在學習方面的努力會都大打折扣,同時由於社會性退縮,導致他們不願意出門。在爸媽和親友看來,就是“厭學”了。



所以,如果孩子在厭學的同時,還有社會活動減少、意志力減退、興趣缺乏,甚至還出現了睡眠紊亂、食慾降低,體重下降,就要考慮孩子是不是患上了抑鬱症了。如果孩子還出現了自殘、自殺的傾向,甚至行為,那就要儘快帶孩子到精神衛生機構就診。同時,也要配合著心理諮詢,幫助孩子找到誘發抑鬱的根本原因,予以消除。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戰勝抑鬱的折磨。


姜丁粽子


厭學只是屬於抑鬱情緒。家長一定要及時跟孩子溝通 看看孩子厭學原因。現在很多家長就是丟個手機給孩子 孩子天天玩遊戲 從而開始抵制了學習情緒。趁孩子還小 還是可以糾正的 多帶孩子玩知識 別放縱孩子玩遊戲。

抑鬱症是有很大的軀體症狀的。輕度的抑鬱症孩子會表現在煩躁 睡眠質量差 輕度的軀體不適感 家長會很容易忽視 往往被重視的時候已經到了中度或者重度。

作為家長一定要花更多的時間培養孩子的興趣 培養孩子的身體素質。關注孩子的心理動態 希望您的孩子能健康向上


精神食堂青蛙


抑鬱症的判斷不是簡單的幾句話就可以判斷清楚的。

但如果孩子情緒長期低落,忽然比以前懶很多,不願做事,不願出門,不願和人交流,有自傷和自殘傾向(常見的就是割腕,劃傷手臂),那麼他的確是有可能有抑鬱症。

如果你懷疑他有這種可能,那麼建議你帶著他去當地最好的精神病醫院門診進行診治,按照醫生的醫囑行事是最好的。

抑鬱症有時候有原因,比如失戀,考試差之類,解決問題根源有助於解決抑鬱狀態。但如果情況嚴重,建議按醫囑服藥,避免危險發生。

另,不要輕信網絡藥方和所謂的傳統醫療盲目治療。




法醫阿一



用戶50242514624


抑鬱症是一個廣泛行為的心理情緒症狀,厭學並不能說是一定是抑鬱所導致的,或者說厭學一定就是得了抑鬱症,還是有區別的。

孩子如果不願意去學校,或者有厭學行為,多半是學校的外界壓力大於生長環境導致的。例如壓力來源於老師、家長、校園暴力等,主要指對學校這個對象產生的“恐懼”症狀。

普通的“恐懼”或者厭學,往往在學校裡就屬於情緒異常,一旦下課了回家家長並不能看出有什麼不一樣。若是抑鬱症患者,無論是學校還是在家,抑鬱所帶來的行為都是基本一致的,這些細節可以查閱我以往的悟空問答,80%都是抑鬱情緒、抑鬱症、焦慮等細節與相關的引導技術。

最後一個善意的提醒:抑鬱情緒和抑鬱症並不相同,如果孩子能放開心和家長傾訴,儘可能減少去精神科、神經科,因為去了這樣的科室也會給孩子帶來內心的衝擊,有些孩子並沒有太多的歷練,加上內心比較薄弱,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從而變成焦慮症...

希望這些能夠幫助到你...


霖士心理


是不是得了抑鬱症,心理諮詢機構有專門的測試診斷方法,要尊重事實,尊重科學,不要隨便‘戴帽子’,這個不贅述。

說起孩子(成人環境的大學也是如此)厭學,裡面會有多種原因,大多與所處的學習、生活環境密切相關,多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出現了問題,比如,有的是小圈子內受欺凌,有個‘小霸王’凌駕於頭上,無法解脫受屈辱的局面;或者是有極特別的老師,缺乏師德與社會公德,毫無仁愛、公正之心,莫名的不喜歡哪個,並且,大庭廣眾之下毫無掩飾,表現自己的喜好,以時不時的敲打別人為快感,引以豪。這種人在教師隊伍裡絕對是有的,他們也是一種不健康心理的人群,不適合做教師這個職業,很多學校的悲劇事件都與這些人有著直接的關係。

做為家長,要及時發現孩子的不正常現象背後的原因,不能簡單粗暴,高壓政策,孩子的心靈承受不住內外夾擊,在‘無出路’的情緒籠照之下,一切畸變都可能發生,厭學,常是初級表現,也是直接的表現。關愛孩子,瞭解真象,及時改變不適環境,杜絕任何人們不願看到的悲劇發生。


深藍芝藍深個無忌


厭學並不能判斷是否有抑鬱症。

榮格研究認為小孩在四歲之後產生自我意識,知道“我”所代表的含義,當自我意識產生之後,小孩才有可能開始出現心理病症。

厭學並不是抑鬱症的普遍表現,喜歡玩不喜歡學習是大多數小孩的天性,由於大腦發育還不完善,對於很多問題的理解很難,所以大多小孩都不願意學習,不願學習這一點即使是成年人也是如此,所以這不是抑鬱症的表現。

小孩抑鬱症的表現多是沉默寡言,鬱鬱寡歡,而造成這種情況需要從多方面去查找原因。

第一是父母,父母是否對小孩太嚴厲,家裡是否經常吵架打鬧,不許小孩發表意見,如果有這種情況,對小孩內心會產生重要影響。經常和孩子交談,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是避免抑鬱症的有效方法。

第二是老師,學校老師對孩子是否有暴力傾向,並且不準孩子回家告訴家長,如果有則也會壓抑孩子的成長出現抑鬱症。這種情況需要父母每天對孩子進行交流,讓他如實告知在校情況,並且要鼓勵孩子大膽表達。

第三是同學,人性深處都有惡,同學之間出現欺負的現象也時有發生,也會對孩子抑鬱症造成嚴重影響,所以除了每天向孩子瞭解情況之外,還應積極向老師瞭解情況,防止這種欺負的現象發生。

另外,很多小孩不願向父母傾訴,是因為缺乏同齡人的原因,所以孩子抑鬱症少的家庭通常都是多孩家庭,因為孩子之間會願意交流,這樣客觀上避免了抑鬱症的出現,孩子的成長也會更健康。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百科閱覽,會有更多關於心理學和夢境心理學等知識帶給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