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轉型做機器人?能挽救它的中年危機嗎?

4月12日,根據天眼查的信息顯示,娃娃哈在2019年3月27日成立了一家人工智能機器人公司—浙江杭州娃哈哈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4000萬,法定代表人為宗慶後,其中娃哈哈持股為65%,另兩位股東總共持股為35%。該公司的經營範圍包括智能機器人、機器設備以及零部件的研發製造和銷售等。

娃哈哈轉型做機器人?能挽救它的中年危機嗎?

一個生產食品飲料的企業竟然跑去做機器人?相信任誰聽到都會驚訝幾分,畢竟這個跨度並不是一星半點兒的大。毫不誇張的說,這樣的轉型不管是對娃哈哈本身還是對宗慶後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宗慶後早前就曾表示娃哈哈做機器人主要就是建立在兩個判斷上面,一則是現在的體力勞動已經沒有人願意去做,二是危險、危害健康的工作不應該靠人力勞動。同時,宗慶後還稱智能元件比機器人重要,因為核心零部件高度依賴進口,機器人制造成本目前來說很難降低。

娃哈哈跨界做智能機器人或許是為了迎合時代發展的趨勢,但這其實也是一個比較冒險的方向,畢竟現在的AI技術並不成熟,不少公司都是出於在探索的階段,所以對於娃哈哈來說到底能夠做的如何還不得而知。

但事實上這並不是娃哈哈第一次有了做機器人的想法。2017年宗慶後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就表示他們已經開發了裝炸彈的機器人,裝鉛鋅電視的機器人,因為鉛鋅損害肺功能。其實早在2011年開始娃哈哈就已經在慢慢的接觸機器人了,2012年娃哈哈曾經參與過兩項863項目,該項目都是圍繞機器人的應用與研究的;2013年—2015年,娃哈哈也分別在有序的進行機器人的研發,到目前為止,娃哈哈應該已經成為了食品飲料生產企業當中具備自行研發設計和安裝調試的企業了。

娃哈哈轉型做機器人?能挽救它的中年危機嗎?

娃哈哈在智能機器人方面的佈局應該算是比較長遠的了,在不少資深的業內人士看來娃哈哈深入高科技領域正表明了他們在多元化方面的嘗試和堅持,但也有部分人看來娃哈哈的此舉卻是因為他們在主營業務方面所呈現出的憂患。

宗慶後曾經提出“娃哈哈的營收業績要達到1000億的目標”,但事實上在2013年娃哈哈的業績達到783億的最高業績之後便急轉直下,從2013年到2017的這四年間,直接降到了456億元,慢慢開始走向下坡路。

成立於1987年的娃哈哈集團現如今已經走過了32年的歷史,時代在變,風口也在變,對於娃哈哈來說也正在逐漸遭遇自己的“中年危機”,壓力也在不斷增大。雖然在業績遭遇下滑過後,宗慶後一直在用自己的方法試圖挽救娃哈哈,包括在童裝、奶粉、房地產和白酒等行業都有所涉及,但最後的事實卻證明這些多元化戰略最後都基本沒有什麼起色,奶粉市場佔有率低,童裝銷售額並不如想象中的好,白酒甚至到了無人問津的程度;廉頗老矣,空有滿腔熱血也很難去跟上時代的腳步。

娃哈哈轉型做機器人?能挽救它的中年危機嗎?

而如今娃哈哈押注智能機器人,這也意味著它所面臨的壓力將會進一步升級,留給它的沒有後路,必須要研發出技術高、競爭力強的才能夠站在市場制高點,否則也只能夠成為陪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