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曾經制造過哪些奇葩武器?

風雲一點通


戰爭總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既能令人變得瘋狂和冷酷,也會激發人的創意和奇想。二戰時期,德國人的創造力達到了頂峰,類似飛碟、導彈、飛翼機等新概念武器層出不窮,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實際上,前蘇聯在新概念裝備的創意方面也獨具一格,曾經研發設計了大量的新奇武器。

“滾滾前進”的球形坦克

蘇聯和德國幾乎在同一時期研製球形坦克,但設計上有很大區別,後由於德國戰敗,德國坦克未能完成就被蘇聯繳獲,而蘇聯則在1941年4月完成了這種SHT-2T坦克的製造。

SHT-2T整體外觀是圓球形的,外部主要由殼體和履帶組成,履帶包覆著車體作為推動車體行進的機構,兩條履帶集中在球體中部,由金屬和橡膠製作,具有一定彈性。坦克車體上方有一座機槍炮塔,車體兩側還各有一門76mm主炮,分別安裝在轉軸上。這種配置可以擴大火力射界。

坦克重35噸,為了解決球形坦克的穩定性問題,設計師利用陀螺效應設計了獨特的平衡系統,並在車底安裝了重達四噸的壓艙系統,確保其在行進途中不會側翻。與笨重的制式坦克不同,SHT-2T的靈活程度很高,可像陀螺一樣旋轉,可以輕易越過壕溝或1.2米高的斷層,時速大約50到60公里。

1943年9月,一輛SHT-2T坦克曾參與了實戰,球形坦克在兩輛T34坦克的掩護下衝向德軍陣地,一炮掀掉了一輛德軍坦克的炮塔,並摧毀了德軍陣地,德軍射出的子彈都被弧形裝甲彈開了,令德軍大吃一驚。

但是,各種創意的設計並沒有克服球形坦克的劣勢:除了難以克服的機械問題,球形坦克的接地面很小,使其更容易陷入泥濘;其槍炮只能安裝在側面,依然存在很多射擊死角;球形設計還增加了車輛的高度,增加了被發現和打擊的幾率。

因此,這種奇妙的構想也只能曇花一現,僅造出有限的數輛後就無聲的消失了!

“神出鬼沒”的潛水飛機

前蘇聯潛水飛機最早研發於1934年,起飛重量15噸,航程800公里,潛深45米,最多可以在水下停留48小時。裝有三臺1200馬力的活塞發動機,飛行時速200公里,水下則依靠蓄電池航行,僅有2-3節的航速,水下潛航最多5-6海里。

飛機有3名乘員,但有2個駕駛艙,分為飛行用的前部飛行艙和脊背上高聳的航海艙。可攜帶2枚457mm魚雷和2挺自衛機槍。魚雷掛載在機腹,只能用於水下發射。

潛水飛機主要用於打擊敵人水面艦艇、基地巡邏、雷場維護和艦隊護衛,它能在空中飛行,發現目標後憑藉高速佔領有利的伏擊位置,然後水上降落並潛入水下,再伺機接近和攻擊敵人。通常在白天接近敵人港口,在空中偵察,尋找有利的航道,然後降落到水面。天黑後航行到敵港附近,然後潛入水下,滲透並襲擊敵人港口。由於速度低、潛深小、時間短、這種飛機就算能射出魚雷很難逃走。

鐵翼銀牙的飛行坦克

一戰期間發明的坦克,到了二戰時期,已經發展成為“地面閃電戰之王”。為了應對新的戰爭威脅,蘇聯試圖發揮坦克的優勢,結合飛機快速機動的特點,研製一種能夠跨越千山萬水的“飛行坦克”。

1940年完成第一輛樣車,被定型為“KT-40型飛行坦克”。KT-40實際是在一輛T-60輕型坦克上加裝機翼、尾翼和機尾,組成一架滑翔機。在空中滑翔時的操控方式極為特殊:炮管轉向後方,與機翼、副翼以及尾翼方的方向舵相連,通過炮塔的轉動控制方向舵,炮管的上下襬動控制副翼。

按照設定,KT-40像滑翔機一樣由牽引機牽引到目標上空後鬆開牽引索,滑翔著陸。著陸前,KT-40的發動機將驅動履帶高速轉動,以便安全地接觸地面;著陸後,車組成員將拆除機翼和機尾,迅速投入地面戰鬥。

但是,KT-40的首次試飛就不成功,甚至沒有飛離地面。蘇聯曾試圖對T-60進行“瘦身”,以讓母機把它拖運空中進行遠距離作戰。坦克瘦身必然面臨減重與防護、火力之間的矛盾,大幅度減重後會導致戰鬥力的銳減,最終導致無法投入戰鬥。面對諸多難以克服的原理矛盾和工程難題,KT-40的研製工作很快就劃上了句號。


軍備解碼


最近網友們的問題是越來越有意思了。前蘇聯曾經制造出了各種“神奇”的武器。在這給大家分享一下。

四條履帶的坦克

通常而言,一般坦克的履帶都是兩條,但是前蘇聯曾經制造出了一種四條履帶的坦克。279型坦克是冷戰中被前蘇聯製造出來的,在常規作戰中,坦克幾乎是陸地之王,但是在遇到核武器的時候也不能倖免,所以為了讓常規武器也能面對核武器,蘇聯軍隊就想到了核戰坦克。279型坦克是一種經典的代表武器,這一型號的坦克採用的是四條履帶,這樣使得坦克的抓地能力強,不會被核爆的衝擊力吹翻,同時這種坦克也有著較高的防禦能力,具備三防能力,在核戰的情況下是理想武器之一。

水下步槍

除了前面所說的陸地奇葩武器之外,這個水下步槍在現在看來也是比較奇葩的武器。在冷戰時期,世界上各個國家都在開發或者發展自己的特種部隊,而其中蛙人或者是兩棲部隊就是重點發展方向,在傳統作戰中,一般是不會再水下進行射擊的,但是特種部隊不一樣,他們的武器一般都比較特殊,例如“水下步槍”。因為一般的武器在水中的使用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因為水的阻力大),所以蘇聯就研發了這種適合水下使用的步槍,這種步槍曾經在我國也有裝備,還進行了仿製。

飛行坦克

前面說了陸地的和水裡的,接下來這個就是天上的了,“飛行坦克”這個武器顧名思義就是飛在空中的坦克。二戰的時候坦克曾經成為戰場的主角,在“閃電戰”中更是神器一般的存在,未了快速打擊法西斯贏得勝利,蘇聯曾經試圖研製出“飛行坦克”,蘇聯的設計師想要將坦克和飛機結合起來,讓坦克上天。但由於當時的技術有限,KT-40飛行坦克並未研製出來,雖然曾經上天過一次,但是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最大的一點就是太胖了,曾經蘇聯的設計師們給坦克“減肥”但是並沒有成功,丟掉武器和燃料的坦克就像丟了劍的劍客一樣。

除了以上列舉的三種武器之外,其實蘇聯也還研製了很多千奇百怪的武器,其中就有水上飛機,三管口步槍,還有更神奇的飛機+潛艇組合。

如有補充歡迎評論。


四十五度軍報


279型核戰坦克。冷戰中,美素兩國發展了一系列的核武器,但是如何讓常規部隊在核戰爭中也能繼續作戰成為了一個問題,所以蘇軍就想到了核戰坦克。279型就是其中的一個經典代表,279型採用了四條履帶,能夠保證其穩固的抓地力而不會被核爆的衝擊波吹翻。同時其防護能力強,具有三防能力,生存力高,可以說是核戰爭下的理想武器。

裡海怪物。這種像飛機的武器其實屬於地效飛行器,能夠以高速在水面航行,同時也能搭載很多武器設備。當時美國發現這種武器後大吃一驚,由於最初是在裡海發現的,所以得名裡海怪物。

三管步槍。冷戰中雙方在輕武器方面也有很多建樹,期間也有很多奇葩武器。美國在50年代搞了齊射計劃,誕生了一系列多管武器,而蘇聯也有自己的多管武器,這就是三管步槍。其創造性的使用了三個槍管,扣一次扳機能夠射出3發子彈。不過該槍的實用性則是一個問題,所以最終也停留在了樣槍階段。

APS水下步槍。冷戰中各國也開始發展特種部隊,其中就包括蛙人等兩棲部隊。但是傳統的輕武器在水中效果不佳,畢竟水的阻力遠大於空氣。於是蘇聯就研發了這種水下步槍,裝備特種部隊使用。後來我國也得到過這種武器,並加以仿製裝備我軍使用。


僱傭兵


歷史上,很多國家都造出過不少奇葩武器,它們主要都是各國為了探索未來而建造。雖然這些武器比較奇葩,但是卻為後來的科學技術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寶貴數據。

1.T-35重型坦克

T-35重型坦克是蘇聯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設計,在蘇德戰爭初期使用的多炮塔重型坦克。它是世界上唯一有量產的5炮塔重型坦克,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坦克,然而多炮塔坦克的機動力低下和不可靠在實戰中被充分體現出來。

每一臺T-35坦克都有做一些小小的改變,因此,每臺T-35坦克都是獨一無二的。

2.LPL飛行潛艇

LPL飛行潛艇:該飛行潛艇由前蘇聯鮑里斯·烏沙科夫,在1934年於聖彼得堡的捷爾任斯基海軍工程師學院學習期間,提出了一個項目草案,該項目的初衷是要將飛機和潛艇優點結合到一起。 LPL是一種用於打擊敵人水面艦艇,基地巡邏,雷場維護和艦隊護衛的潛水飛機,它能在空中飛行,發現目標後憑藉高速佔領有利的伏擊位置,然後水上降落並潛入水下,接近和攻擊敵人。

3.空中“火刺蝟”

二戰期間,蘇聯想出了一種特殊的空中攻擊武器 , 空中“火刺蝟”。其原理很簡單,就是將“圖波列夫”轟炸機的投彈倉改為多排PPSh41式7.62毫米衝鋒槍,一共有11排,每排裝備有8只衝鋒槍。88支衝鋒槍一次齊射可以發射出6000多發子彈,理論上火力非常強悍。

4.反坦克狗

二戰中,蘇軍和德軍在戰場上展開了瘋狂的坦克大決戰。腦洞大開的蘇聯想出一個剋制德軍坦克的辦法,那就是訓練一批反坦克狗。這些狗被教授在坦克底下找食物,開戰前,它們會被餓上好一段時間。戰鬥時,這些狗的背上就係著炸彈衝上戰場,炸彈上的撥杆只要觸到坦克底部就會發生爆炸。但是真到戰場上才發現,這些狗竟紛紛跑到了自家的坦克下,引爆了炸彈。原來蘇軍的坦克是柴油為燃料的,德軍的坦克卻是汽油的,聞慣了柴油氣味的狗紛紛竟調轉槍口。

5.球形坦克

1941年4月,球形坦克完成了模型設計和製作。該車直徑10米,極速90Km/h;引擎2000馬力,戰鬥重量:50噸;裝甲:200~250毫米。機動性非常優異,可以輕易地轉向目標,平衡系統也非常獨特,使用是類似陀螺儀的原理,行進過程中很平衡。車體兩側還各有一門L-10 76mm主炮。

6.米-10直升機

米-10直升機,是前蘇聯米里設計局研製的重型起重直升機。米-10在研製過程中大量使用了米-6的技術。因此二者在動力裝置、旋翼、尾槳在內的很多設備都可互換。唯一不同的是,米-10採用了高的長行程四點式起落架,可以直接滑行到貨物上方實現裝載。果然大長腿就是有優勢。

7.風暴戰士作戰服

風暴戰士包括頭盔系統、面具系統、服裝系統及其配套系統,重風暴戰士系統重達60斤左右。蘇聯的想法是為士兵鍛造一款堅不可摧的護身符,因此風暴戰士能保護包括關節和身體的重要部位,面具採用了防彈玻璃。

8.1K17激光坦克

1K-17型激光坦克是前蘇聯在冷戰時期為對抗由美國主導的北約而研發的一種路基車載激光武器。這種車輛的主要作戰目標是破壞敵方導彈、地面車輛和航空器的光電設備。後來由於蘇聯解體而未能真正服入現役。

9.雅克-28

雅克-28是蘇聯雅克夫列夫設計局所設計的第一種超音速飛機,該機以其難得的多才多藝而在世界航空史上被廣為稱道。這種最初作為轟炸機而研製的後掠翼雙發飛機,後來又發展出了偵察機、電子戰飛機、教練機和攔截機等多種型號,甚至還在給列寧格勒傳遞報紙模板的任務中充當過一段時間的運輸機。

10.279核坦克

冷戰中,美素兩國發展了一系列的核武器,其中有不少腦洞大開。279坦克就是其中的一個經典代表。279核坦克由基洛夫工廠設計師託洛亞諾夫於1957年所研發的原型坦克。主要負責攻堅以及反碉堡作戰,發動地面攻擊時能夠支援反裝甲任務,乃至核戰爭條件下的坦克作戰。

11.“森林殺手”系列越野車

蘇聯的螺旋推進車是一群不折不扣的西伯利亞森林殺手,他們不但碾過、而且是徹底破環阻擋他們前進的一切從林障礙,其中一些採用獨特的“螺旋”行動方式,其異想天開令人歎為觀止、瞠目結舌。

12.裡海怪物

裡海怪物,是原蘇聯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利用翼地效應設計的地效飛行器。1963年,開始建造地效飛行器。1966年,飛行器首飛成功,體積亦不斷擴大。西方國家到了80年代初,才透過偵察衛星發現這種飛行器。可以用來發射導彈、反潛和突擊登陸。

13.1143型基輔級航空母艦

基輔級航母體現了蘇聯航空母艦的獨特風格,除搭載有艦載機外,裝備的艦載武器具備反艦、防空、全方位反潛、強大火力打擊能力。主要作戰任務是執行編隊反潛和制空、防空任務,擔任編隊指揮艦,實施空中偵察和警戒,攻擊敵航母編隊和水面艦艇,併為其它水面艦艇和潛艇提供反艦導彈超視攻擊、中繼制導或目標指示,支援兩棲作戰,實施垂直登陸等。

14.APS突擊步槍

APS突擊步槍是披露於世的第一支水下突擊步槍,APS突擊步槍是前蘇聯海軍為了防範海軍基地受到敵對蛙人的攻擊而研究出各種反蛙人技術而生產製造的,主要供特種部隊與武裝蛙人作戰時使用,也可用於攻擊鯊魚和水中其他危險動物。

15.KT-40飛行坦克

二戰開始後,坦克成為“地面閃電戰之王”。為了遠距離快速打擊德國法西斯,蘇聯紅軍曾試圖為地面行駛的坦克插上翅膀,使之成為能夠飛越千山萬水的“飛行坦克”。1940年,安東諾夫開始了“飛行坦克”的設計,1942年原型機首飛成功。不過由於當時技術的限制,“飛行坦克”最終未能投入實戰。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看的好給個贊!!!


東斯坦因


都說前蘇聯武器有點“暴力美學”,美不美不知道,暴力那是真的誇張。

1954年,風景如畫的比基尼島迎來美國人的一份大禮:一顆1500萬噸當量的氫彈。

當時的美蘇冷戰,真的是非常認真的在玩一個遊戲:你有的我也要有,而且我的更大更厲害!(你家裡如果有個三四歲的孩子,一定會明白這是什麼感覺。)

美國人這顆氫彈炸蒙了赫魯曉夫,這位當時的蘇共第一書記可不是一般的狂野,玩什麼都要往大了走。既然美國人有這麼大的氫彈,我們必須更大!

當然,美國人當時也明白,這麼大威力的東西,最大的作用就是嚇唬人。真到了要把氫彈丟出去的時候,那大家全完蛋了。

不過赫魯曉夫脾氣太倔了,他不打算和美國人你追我趕的玩,一次性來個大的,嚇蒙你!

這就像是趕一場拍賣會,全場人都覺得一輛二手車最高出價10萬,赫魯曉夫一過去:我出1億!好吧,大家都沒法玩了。


講真的,人家的是衝著1億的目標去的。

造核彈這種事情,赫魯曉夫關心到了親自掛帥,帶領手下人頂到天花板:來個1億噸當量的氫彈!

對,1億噸當量,赫魯曉夫的意思就是,美國人不敢再搶了吧,還是我們的最大。確實,直到現在,他們還是最大的。

很快,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人造爆炸裝置出現了:赫魯曉夫炸彈!

1億噸當量是什麼概念呢?墨西哥猶加敦半島有個巨大的隕石坑,是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留下來的,很多人都認為是這次撞擊導致了恐龍滅絕——這次小行星撞地球,所產生的撞擊當量就是1億噸。

這是個超級巨坑,再來一次的話,人類能不能扛著還不一定。

但是,赫魯曉夫造出了1億噸當量的氫彈,而且還準備試試啥效果。不過這時候尷尬了,威力太大,根本找不到地方可以試驗。

最後,只能忍痛割愛,裝藥量減半,炸個5000萬噸當量的試試吧。

(赫魯曉夫)

於是,在前蘇聯的新地島,圖-95戰略轟炸機帶著這個大傢伙,在空中引爆了。

末日般的景象,從此再沒有更厲害的炸彈爆炸過。


七追風


震驚西方的三倍音速米格25,竟然是全是不鏽鋼制的。“裡海怪物”。945型梭魚紅核潛艇(塞拉)。LPL潛水飛機。西伯利亞“森林殺手”系列越野車。末日武器“死之手”qeyimefey 。160轟炸機。核功力飛機。航天母艦。米亞-4。希特勒隱形戰機。殲-20。b-26。米-26直升機。颶風戰鬥機。暴風雪號航天飛機。b-29。蘇聯奧卡420原子炮和聚光406原子炮。目前世界上引爆過的當量最大的核彈(氫彈)。


文通39


不知道大伊萬算不算?這貨的爆炸當量能達到5000萬噸TNT,並且研製初衷是要達到100000000噸TNT當量的,後來實在是找不到試驗場地(可能會把地球幹掉),所以把量減下來了。不過威力依舊很大,據說這貨爆炸時,世界各地的地震檢測儀都探測到了來自東方的神秘震動(地球抖三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