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遊記之十一——天津博物館(珍寶館)

天津遊記之十一——天津博物館(珍寶館)

有了去自然博物館的經歷( ),想去看看它旁邊的天津博物館。這種一個城市裡,好幾個文化館在一起的,應該只有天津了。

去的那天已經開始轉涼了,地鐵出口處的廣場也沒有遇到滑輪滑的小朋友。

天津遊記之十一——天津博物館(珍寶館)

陽光從雲洞裡穿出來,廣場邊的公園裡,景色還是很美。

我們選了另一條路,直接去博物館。

天津遊記之十一——天津博物館(珍寶館)

博物館前的廣場雖然很大,但是博物館更大,我們換了幾個角度,也拍得不理想。廣場上風很大,也沒有找角度重新拍,沒能照下全貌。

天津遊記之十一——天津博物館(珍寶館)

裡面的安檢人員很客氣,門口也寫著要去票務中心憑身份證取票。票務中心在正門東邊,轉過去可以看見玻璃門上有牌子。我去的時候人不多,沒排隊拿到票了。

天津遊記之十一——天津博物館(珍寶館)

進入裡面的中廳,目測應該有八層樓那麼高。沒有柱,應該比這還要高,很像一個大型的會議廳。東邊有扶梯,分段到達各個樓層。工作人員建議我從西邊走,有電梯,也有展廳。

我拿了一份導遊圖,準備去二樓的珍寶館。

珍寶館裡的東西,應該是精選出來非常珍貴的。門口的一些寶璽、瓶、金、玉器,算是珍寶裡體積小,可以歸類,且年代近的。

我們往裡走,到中間的展櫃處觀看。

明代 甜白釉梅瓶

天津遊記之十一——天津博物館(珍寶館)

明代 甜白釉梅瓶

我對古器沒有過研究,但是看見這些器具,真的如它的名字一樣,感覺甜。說明牌上寫:外壁壓印錐拱花卉紋。這個沒看懂,不知道是指什麼?

清 雍正款窯變釉如意耳尊

天津遊記之十一——天津博物館(珍寶館)

清 雍正款窯變釉如意耳尊

造型別致,顏色鮮亮。原來這種叫做如意耳尊呀。

清 萬笏朝天圖

天津遊記之十一——天津博物館(珍寶館)

清 萬笏朝天圖

這幅長卷有17米多,在長長的玻璃展櫃裡展出。

天津遊記之十一——天津博物館(珍寶館)

清 萬笏朝天圖

萬笏朝天在蘇州太平山筆架峰,形容群石林立如同百官手中的笏板。

圖中形象生動的描繪了乾隆南巡,當地官員百姓,萬人空巷的迎接乾隆皇帝的情景。這幅圖名也是取一語雙關之意。

天津遊記之十一——天津博物館(珍寶館)

清 萬笏朝天圖

畫中還有店鋪、寺廟、庭院、田舍、遠山近水。

天津遊記之十一——天津博物館(珍寶館)

清 萬笏朝天圖

說明牌上提示:畫中只是用了一幅黃羅傘蓋表現乾隆皇帝。

我來回走了一遍,也沒發現,還是從照片上找到一處,圈出來大家看看是不是。

天津遊記之十一——天津博物館(珍寶館)

綠蔭掩映處那頂黃羅傘蓋,應該就是。

北宋 范寬 雪景寒林圖

所有來這裡的遊客,都會去看鎮館之寶——"雪景寒林圖"。我們沒有看見這幅真跡。但是仿品也能感受這幅畫的恢弘壯麗和氣勢磅礴。

天津遊記之十一——天津博物館(珍寶館)

一位講解員講解到,今年是天津博物館建館一百年。今年6月份,慶祝百年天博時,這副真跡展出了十天,距上一次展出已經六七年了。當時很多人前來參觀,幾乎排不到近前。

由於是宋朝的絹本,已經到了保存時間的極限了。而且,因為當時織布可以織很長,但是最多隻能織不到半米寬,而這副圖,有一米六寬,中間隱約有結合的痕跡。如此巨幅實屬難得。

當時還沒有流行畫家落款,這副畫范寬用的是藏款。仿品上是沒有的,它旁邊有個放大的解釋圖。

天津遊記之十一——天津博物館(珍寶館)

拍了好多遍,光線太暗,只有這一幅勉強可以看清。

我用紅色的點,標註了藏款在原圖的位置;紅色的字對應的右邊,是原圖上放大藏款的位置。應該能看出來。沒有拍到整幅《雪景寒林圖》,希望有拍得好的朋友能夠分享一下。

明 德化窯何朝宗白釉觀音

天津遊記之十一——天津博物館(珍寶館)

明 德化窯何朝宗白釉觀音

中國瓷器製作技術的高超,有目共睹。擅長以靜顯動,能以堅硬的質地表達出柔軟細膩感。看著這尊觀音,完全感受不到瓷器的冰冷,感到的是衣飾是飄逸舒適,觀音的大慈大悲的神情直抵人心。看完不自覺地想合十一拜。

玉壺春瓶

天津遊記之十一——天津博物館(珍寶館)

這隻玉壺春瓶,沒有拍下名字,但是卻能從畫工嫻熟上、其顏色的運用上、色彩的過度上,體會那一份生動精緻、輕巧細膩。

珍寶館裡還有很多名家書法、繪畫、青銅器、玉器、瓷器等,沒有照好,就不一一羅列了。

補上一張,去的時候拍的,池邊被風吹得擠向一邊的蘆葦,作為結語。

天津遊記之十一——天津博物館(珍寶館)


附註:北宋范寬雪景寒林圖:絹本,水墨,縱:193.5釐米,橫:160.3釐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