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哲學的核心是什麼?

趙彥淳85647282


作為最為世人所知、最具影響力的哲學人物之一(甚至沒有之一),黑格爾之理論不但澤被後世數百年,同時也因為這種無與倫比的影響力而備受反感------(其理論)甚至被穿鑿附會至極。

當然,如今站在哲學門外之人對黑格爾的“反感”,僅僅只是來源於學術界中指隙漏沙的隻言片語,非但不能對其知言論人,甚至都難以“知言”。

我們首先需要糾正一個誤區,即雖然黑格爾被稱作“大哲學家”,但他並非是純粹的哲學家(甚至可以說哲學部分並不算出特),而是一位絕代的“歷史哲學家”(牟宗三語)。這麼聽起來大家是否會覺得“悖論”?其實並不會,首先哲學並非是獨立的學科,它是非常具有關聯性的,中文的哲學本是日文對philosophia的翻譯。

(西方著名哲學家們)

philosophia((熱愛智慧、追求真理))------如何追求真理?無非是在普遍問題之上的思辨,即如此,哲學是可以、或者說必須關聯到人文、理性等多元化角度方能闡述,而且大哲學家也都是這麼“身兼數職”的:萊布尼茨是數學家也是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更是科學家、哲學家;羅素又是數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邏輯學家....甚至於說在各哲人的哲學體系都是在繼承和批判中不斷絞合又各顯特性的。

簡單的瞭解哲學的關聯性,我們再來就比較好談關於黑格爾的“合理性”問題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存在即合理”是《法哲學原理》序言中的一段截字,我們顯然不能空中建樓的去談合理性,必須將之放在“歷史性”的角度中、黑格爾的學問中去思辨這個問題。


黑格爾的學問,牟宗三先生稱之為“辯證的綜合”,但如果用一句玄幻小說的術語來說,就是黑格爾妄圖“一念生萬法”。

我們談辯證,往上說,需要一個總引、一個綜合;但光是形而上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形而下的分解、使得條例清晰。這麼說罷,如果把哲學比作一本書,那麼這個書名就是哲學體系的綜合表述,而目錄則是對這個綜合的分解,其作用便是讓人能循序漸進、清澈明晰的去了解這個綜合。

黑格爾的問題就是:他的哲學只有一個書名和內容,沒有目錄,甚至就連內容都是滾雪球一般將所有東西都糅雜到一起,卻又生人勿進--------純思辨的闡述很容易讓學人走到魔道上去。

顯然,我們單看黑格爾的純哲學體系,是談不了“合理性”甚至都很難去聽講他的哲學內容-----因為大家(包括我)是很難受用這些東西。那麼怎麼看他的合理性?是從他博雅的涉獵,從他對人文世界方面的哲學去看待“合理性”。

什麼是人文哲學?即法律、文化、歷史、藝術、國家等等方面,且我們更需要在人文世界中找到“具體的解悟”。


有具體的解悟提起歷史意識、文化意識、建立真正的歷史哲學,正視人文世界價值世界之真理,乃當今開闢生命理想之途徑以御魔之唯一法門。 ---------一九五四年《政論週刊》

雖然這段摘句帶有一些不可明說的歷史背景,但卻是“具體的解悟”最好的詮釋。非如此,不能明白黑格爾的Concrete whole(具體的整全)、Concrete universals(具體的普遍者)。

譬如,我們知道個體和普遍性是對立的,但黑格爾講國家,是將國家看成了“獨體個體”集合的整體,是文化上、精神上的整體;而這個整體又是由真實存在的、各有個性的個體而構成的--------這是建立在唯心和唯物中對個體和普遍性互相獨立對立的消融。我們從人文角度上看顯然是合理的,但脫離現實又是不合理的。

以上,就是對黑格爾哲學的合理性的一些較為淺顯的闡述,然則雖然淺顯,但如果沒有將人文實際和黑式哲學辯證結合,也會雲裡霧裡。


無聊到巔峰



千萬別小看黑格爾,他算得上是西方近現代思想史上的“一代宗師”;《不列顛百科全書》稱他為“最後一位現代偉大哲學體系創始人”,說他的哲學“繼康德、費希特、謝林之後,標誌著德國古典哲學的頂峰”。黑格爾對後世影響巨大,羅素說,到19世紀末,“在美國和英國,一流的學院哲學家大多都是黑格爾派”。黑格爾哲學的核心是辯證法。

一,黑格爾,1770年生於普魯士的斯圖加特。這個地方,1871年併入德意志帝國。後來所說的德國哲學,其實與普魯士的淵源更深,特別是黑格爾和費希特。黑格爾是稅務官的兒子,早年在斯圖加特語法學校、蒂賓根大學學習,畢業後曾任家庭教師。1801年起歷任耶拿大學講師、紐倫堡中學校長、海德爾堡大學教授、柏林大學教授並於1830年出任柏林大學校長。1831年感染霍亂去世,葬於費希特墓和諷刺作家左爾格墓之間。 二,羅素說,黑格爾“一生沒有多少重大事件”——差不多都是在校園和書齋裡度過的。1801年,黑格爾進耶拿大學當講師。當時,同為哲學家的謝林和費希特都在這個學校。黑格爾進校後,很快顯示出他的哲學“鬥士”精神,1805年被魏瑪政府任命為“特命教授”。1807年,他的《精神現象學》出版,其哲學思想迅速走紅——這算是他一生中的大事。這本書主要講——人的意識從純意識開始,經自我意識、理性、精神和宗教,發展為絕對知識的過程。他在書中描述——外界的實在,既歸於感覺又歸於智性概念,而這些概念往往很難確定。意識若不能發覺自身之外的永恆客體, 自我意識也就不能發覺自身之內的永恆主體。自我意識與世隔絕,感覺到這一點的是理性。但在精神階段,意識不再是孤立的、批判的和對抗的,而是社會的內在精神。這是具體意識的最低階段,即道德的潛在階段。1812-1816年,黑格爾出版了《邏輯學》一、二部分。1817年的第二版,改名為《哲學全書》,包括了“邏輯哲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三部分——是他全部哲學體系的全面闡述。 此時,他的哲學已經在德國大學中佔據了統治地位。
三,黑格爾不同於以往哲學家之處,在於以下諸點—— 1,正如美國哲學家梯利所說,黑格爾哲學“特別引起許多思想家注意的,是它的邏輯方法,這種方法似乎避免了唯理主義的生硬的抽象和神秘主義的輕率的想象;還有它自詡可以達到的絕對的確實性,以及它在克服困難和解決人文科學中幾乎每一領域的問題上,顯然取得的成就”。 2,黑格爾對於哲學任務的界定,也是與眾不同的。他主張,哲學的任務是如實地認識自然和整個世界,硏究和理解其中的理性,這種理性不是膚淺、暫時和偶然的形式,而 是永恆的本質、和諧與規律。 3,黑格爾對於世界的看法,同樣是與許多以往哲學家不同的。黑格爾提出,觀念或宇宙理性不僅表現在自然和個人中,而且也表現在人類制度、權利或法(財產、契約和懲罰)、道德或良心以及習慣和倫理的義務(家庭、市民會和國家)中——這是黑格爾的法哲學思想。

四,黑格爾哲學的核心,是貫穿其體系的辯證法。《不列顛百科全書》說,黑格爾“淵博的具體知識則為他提供堅實的基礎。他發現一切事物——邏輯的、自然的、人的、神的——都可納入辯證法的架構,在正題與反題之間幾度徘徊,隨後又回到更高級、更豐富的綜合”。他聲稱,宇宙是一個演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實現目標或目的,即宇宙理性的目的。而在這個過程中,矛盾是一切生命和運動的根源。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矛盾的原則統治世界——這就是黑格爾由低到高、不斷髮展、否定之否定的辯證法。黑格爾認為,“邏輯”的起點是概念;冥頑不靈的理智、無意識的理智,是展開了的概念;自然是邏輯觀念演化成精神所經過的轉化階段;然後,體現或外在化於自然中的觀念,復歸於自身而變成為精神——在精神中觀念向自己顯示自己。 精神經歷辯證的演化階段,顯示為主觀精神、客觀精神和絕對精神。 絕對精神是最根本發展源泉——他的哲學的客觀唯心主義特點是顯而易見的。
五,黑格爾哲學的影響十分廣泛。在諸如丹麥存在主義者S.克爾愷郭爾、轉向社會活動的馬克思主義者、維也納實證主義者,還有英國分析哲學的先驅莫爾等等,都可見明顯的黑格爾哲學的影響。他1831年去世後,很快,“保守派與革命派,有神論者與無神論者均從他的著作中得到啟發。”數十年後,其學說在德國大學中仍佔統治地位,並遍及法國和意大利,繼而擴展到英國和美國。從19世紀的30年代起,就誕生了“黑格爾學派”。其中包含著的保守派和自由派。人們也用“老年黑格爾派”和“青年黑格爾派"來指代保守派和自由派。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和馬克思,都被認為曾屬於“青年黑格爾派”。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了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並將黑格爾哲學的方法和體系加以區分——保留了黑格爾的辯證法,擯棄了其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創建了辯證唯物主義。《不列顛百科全書》說,這個哲學,“一直為後來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家所繼承”。即便到現在,黑格爾哲學,仍然是德國古典哲學留給後人的一份寶貴精神財富。

至於有人說到黑格爾的主要對手是叔本華。這未免太高抬叔本華了。黑格爾“名滿天下”的時候,叔本華的課還沒有人聽,後來出書也賣不出幾本。黑格爾生前是否知道有叔本華這麼個人都大可懷疑。評說歷史人物及其思想,最根本的原則,只能是尊重歷史。


一老沈一


其實,任何哲學家都不可能有效地做到立足於抽象的概念去做邏輯推理和價值判斷的,任何哲學家的任何一次實質性的命題都必定是對其以前的概念進行抽絲剝繭的改造,所以一切哲學的原點都是單元性狀的現實,只不過不同的哲學家對現實理解的角度和高度有所差異罷了,黑格爾當然也不例外。我對德國近代古典哲學非常厭惡,包括黑格爾和康德在內,在其體系性的著述裡,其實思想幹貨很少,玩的都是晦澀的概念堆砌,從這個角度而言,德國近代哲學其實是對古代西方哲學的一種倒退。三十年前,我闡述我的這個觀點時,某以研究黑格爾著稱的教授罵我不懂哲學。確實,我似乎永遠也不可能成為“合格”的學者,但我確有分辨真假學術的能力,所以我一直不以為然。其實,在我看來任何實質性的思想創見都是零碎的,只有源於究天人之際地那類思考才能算得上是“哲學”,其餘都是胡扯。


南海石57583028


黑格爾是“炮製”“西方(歐洲)中心主義”的始作俑者、向一切“他者”民族“(認為是奴隸、低等民族)精神殖民”的集大成者、暴發戶!憑著日耳曼軍國主義的崛起,他的思想強調“主子意志”,他是在文化領域充當了八國聯軍的頭子“瓦德西”!當華夏民族遭受滅頂之災時,很少有幾個像“老雨果”一樣站出來控訴,拋灑一點同情之淚!

我早年讀過,賀麟教授譯的《黑格爾早期神學著作》,平庸、乏味沒什麼才氣,匠氣十足。難怪他的對手叔本華,評價他的著作說是瘋子醉漢的胡言亂語,高足青年馬~說起他的哲學,稱是“黑格爾那大糞堆一樣的體系”。我也是不願把大好年華耗費在垃圾上而沒多去讀。

要拆解黑格爾的哲學,得從一個高維度“文化哲學”的高度,否則非被他的詭辯“忽悠瘸了”不可!

1.黑格爾的文化思想

德國中學校長黑格爾讀書較多,他的關鍵詞“絕對理念”或譯為絕對精神,與柏拉圖的“理念”有繼承,是在康德理性主義的滋潤下,使他用更巧妙的語言方式講神學,不過他竊取了東方老子的“道”及陰陽辯證法的博大精深的新內核,改為他陰暗、晦澀的語言術語敘述邏輯、自然、精神的演化過程。其實本質講的是“主子與奴隸”的關係,影射歐洲主子民族對其他亞非拉民族的殖民掠奪是神的旨意,“凡存在即是合理”。他稱拿破崙是“馬背上的世界精神”,雖然後者已侵入了他的家園,(不知這教授是咋想的!)必將征服歐洲、世界!一句話“弱肉強食”而已!這一思路被後來的尼采發揮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就是超人、希特勒邏輯的完成!

2.哲學思想

簡言之,黑格爾的形而上學或本體論,是以神秘的近乎神一樣的“絕對理念”為主的客觀唯心主義,和認知論上的辯證法為主導的思想體系。其《精神現象學》對後來的哲學心理學有影響。

3.值得一提的是其美學思想,我很早就能熟記他的名言:“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是不是很深刻?老傢伙厲害!

這是我們從華夏文明立場,所應該能做出的,理性的、積極批判的解讀方式!

樂活一家之言,不喜勿噴!一起學習,共勉!


樂活光陰


客觀評價一個人的工作業績在當前的中國是比較難的。首先我們的傳統文化就沒有這個事,沒有可繼承的東西,現代西方的做法在國人心目中基本是不接受的。中國仍然是人情社會為主,利益趨勢,使得每個人的價值觀很難有共同點,出於私利,讓人真實地評價自己的同事真的是不容易的事,於是事業單位每年一次的業績評價基本流於形式,優秀的名額按照上級按照比例分配給幾層單位後,科室或小組基本上是輪流坐莊,人人有份,真正工作付出比較多的,和工作付出比較不多的是無法涇渭分明的。否則會矛盾激化,大家都尷尬,接下來的工作都不好做,誰願意因為一個評優得罪人呢。再者還有單位的頭頭利用評優實現自己的想法,就更是把問題複雜化。如果平時把所有考評都細化,最終都是虎頭蛇尾,堅持不下來,不了了之。往往在一個單位裡工作不上心,比較自私的員工肯定有他獨特的活法,正所謂香的不香,臭的不臭,大家都息事寧人,湊活著過,不願意撕破臉,也沒有資格撕破臉,誰知道那個工作不上心的員工是不是老總的小叔子,小舅子。得罪了他自討苦吃,弄不好連自己的位子都保不住。


qzuser241878362


黑格爾在德國大學裡,研究中發現了什麼人都在不遺餘力製造生產著生命的災難。大自然有一種不以任何人意志為轉移的自否巨力。列寧在學習中稱否定之否定律,我這裡將黑格爾的發現稱目的之目的律。人有了目的,如找不到下一個目的,那就完蛋啦。黑格爾就是那樣完了蛋的人,他認為否定了大自然,再否定了工人和農民,兩個否定以後,就不需要第三個第三百個否定了,再否定就否定自已的蛋黃了,沒蛋黃,哪還有什麼核心可言嘛?黑格爾企圖肯定的努力,最後以自我破產為告終。馬克思終生感謝黑格爾,沒有黑格爾的破產,馬克思沒辦法為全人類的解放而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息。是黑格爾的辯證法發現才成就了一位世界性天才,和巨人。朗鹹平最近受清華學生會邀請演講,說歐洲的社會主義學得反而並不走樣,一部分人富起來,並不是大多數人的窮下去。


李198588733


(用三段式)系統滴闡述了唯心辯證法在“形而上學”的框架內的尊容……!哈哈……(離即離非,是即非即——耶!耶!!耶!!!)——個人理解“辯證法”是那變動不居的“風箏”,而“形而上學”就是那不變的“底線”;辯證法要維護自己的“本真”,就必定離不開形而上學的“牽扯”。另外,作為“自在之物”的形而上學是無條件的“真”,也即是無可“指責”的,而指責其“機械片面”時的“形而上學”已非“自在狀態”了,已經是“自在的形而上學”的“映射”啦!還有對於“有機”的理解,它不是指碳氫鍵組成的有機分子“物”,也不是“蛋白質,氨基酸”,而應是“有血有肉有生命有靈魂(聯動)”能動之“物”。——總喜歡說“對立統一”,可是“形而上學”與“辯證法”之間的“對立統(同)一”擺在你面前,你卻“看不見”。唉!……


用戶447358621267


首先,黑格爾哲學是集大成者,他將康德的個體理性,推廣到了群體理性,即絕對精神理性。

所以其合理性是毋庸置疑的。只不過,每種合理性都有其前置條件,在哲學理論上的合理性,就是其理論的語意條件。這是很複雜的問題,不展開。

這裡說一下我理解的黑格爾的哲學核心:一種公共精神理性。

首先強調精神二字。前面有其他學友的回答,認為黑格爾的哲學核心是道,這說對了一半:黑格爾的道,只是精神層面上的;而中國的道,包含天地自然,範疇更為寬闊。

接著說“公共”:公共,即一種大家都有的、認同的理性,或者說理性的交集。只不過黑格爾提煉的這種公共理性,是精神層面的!

問題由此發生:精神層面的公共理性,誰說了算呢?由此,很容易陷入唯心與獨裁。

所以黑格爾說,當時的普魯士政治理性,就是最好的公共理性。

總結一下:黑格爾的偉大貢獻是,將康德的個體理性,推廣到公共理性;其哲學理論的合理性與侷限性並存。


何為貴丶人文


西方文化的代表是以“哲學”觀念,看待這個社會,人文,科學……包括自然,宇宙……等等。這種文化內容(哲學觀念)不變的發展。和這個地區的學者,宗教,方方面面的“科學家,教士,神父”有很大的關係,甚至是關鍵的……理論基礎的掌控者。

當然,西方文化發展為什麼一定會停留在“哲學”理念中不能前進,這和他們所居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關係,在這就不論述了。

“黑格爾”是一位有思想的“哲學家”,他和其他的很多西方哲學家一樣,對人類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在哲學理論方面,貢獻很大。在“方法論”方面多有見解。如;辯證法,矛盾及對立統一……等等。

唯有可惜的是這些學者們僅是停留在“哲學”理論的“範疇”內。在矛盾中“摸爬滾打”跳不出來。最後對“科學發展目的”無望。最終歸宿與“神學”中。這也是對“科學”的最大諷刺。

這些西方學者真是可惜。如果他們能接受“東方文化”的開示。就不會落得這樣的結果。他們一定會用“科學證得”世界沒有“迷信”。


俠客島69176191


黑格爾是集古典政治哲學大成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在盧梭之後、馬克思之前對政治哲學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承上啟下作用。 黑格爾早期通過對宇宙的研究來解釋唯心主義的合理性,也在邏輯學上有非常大的建樹,但是他的核心還是為政治服務,即通過一系列的理論研究來創造合理的社會體系,存在即合理就是黑格爾提出的。 他受盧梭的政治哲學影響,又影響了年輕的馬克思和恩格斯,馬克思在黑格爾的著述基礎上,通過黑格爾的辯證思想發展出歷史唯物主義,否定了黑格爾集一生精力企圖說清的物質與能量(精神)的關係(但是因為不是客觀事實,從而無法完善),嚴格定義了能量產生於物質,為新時代的唯物主義奠定了基礎。 當代,物理學上還很難說清物質和能量的第一相互作用,但是人類社會一定是以物質為基礎而展開的,黑格爾雖然沒有指出這一點,但是受他的研究和思想影響的馬克思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一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