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天天宅在家的小子,靠啃老又買了第3套房”

“那個天天宅在家的小子,靠啃老又買了第3套房”

昨天開選題會,我的合夥人水青衣跟團隊成員說了一個故事。

年末聚會,我去跟一群發小吃飯。

大浪喝多了幾杯,開始發揮“評論家”本性:

以前我們隔壁那家賣米粉的,記不記得?

對對,就是他家小兒子,又買第3套房了。

憑什麼?啃老啊。他天天到店裡,啃爸媽的賣米粉錢。

大浪說的“隔壁的小兒子”,是我的高中學弟阿輝。

他家倆姐弟,自從姐姐阿雅嫁到國外,他也就從深圳回了家鄉,一直在店裡幫忙賣米粉。

這些年,我每次回我父母家,都能見到他,偶爾坐下吃碗米粉,聊上兩句。

說阿輝是因為啃老買的第3套房,我對大浪的話,啞然失笑了。

這個世界,真的是存在一種惡意,叫“見不得別人好”啊。

“那個天天宅在家的小子,靠啃老又買了第3套房”

1、環境受限,就要比別人多邁出一步

阿輝家的米粉店,早年時是開在一個五交化小市場裡。

那個市場有32間鋪面。右邊30小間,全部賣五金用品。左邊2間大的,是電器超市。

阿輝父母開的店,在第33間。

不是鋪面,連門都沒有,就在市場最盡頭的拐角處,挨著兩面牆。

後來,搭了雨棚,圍了個門,弄了灶臺,再加一些鍋碗瓢盆,就開業了。

因為米粉店沒有名字,就像是市場多餘出來的,賣五金的老闆們,開玩笑給取了綽號,叫“多一家”,稱呼阿輝爸媽為多哥多嫂。

開在死角,不打廣告,晃一眼就錯過;買五金的客人,匆匆來匆匆走;米粉選擇少,口味又清淡。

這麼多不利情況,怎麼可能會有生意?但他家就是有人來買。

阿輝說,全靠他家的冰箱。

30家小店都是私人小老闆,早餐在家吃,吃完到菜場買點菜,中午各家都在店門口架個鍋,炒一頓午餐。

夏天熱,近40度高溫,沒有冰箱肉容易壞。以前沒有多一家,老闆們中午基本上都炒素菜。

後來,多嫂看到有一家老闆娘說肉壞了,扔了,好可惜。就主動說自己米粉店有冰箱,可以拿過來放。

一家放,十家放,後來家家放。多哥多嫂也不惱,樂呵呵把自己家的肉菜儘可能往旁邊挪,騰出位置給大家。

地小肉多。多嫂每次都不嫌煩,把別人的一袋袋拿出來,翻出自己的,又一袋袋幫他們放回冷藏室。

後來,小老闆們發展到連晚上的菜,也一起買,一放就是一天。

偶爾有人晚上七八點收了工,忘記了拿。多嫂眼瞅著天黑,要關門了,還會親自送到店面去,開玩笑說,多一家豬肉快遞到了。

這一天天的,小老闆們過意不去,不知道是從誰開始,早餐就不在家吃了,都到多一家吃米粉。

生意雖然好了些,但阿輝家的3套房,還真不是完全靠賣米粉來的。

“那個天天宅在家的小子,靠啃老又買了第3套房”

2、成功背後,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多哥老實,米粉用的材料安全健康,油和肉都是自己一家四口吃的。

有一次,鋪面的小老闆懶得做午飯,問能不能搭個夥。多哥多嫂熱情答應,也沒收錢。

後來搭夥的人多了,最早搭夥的小老闆,從前是在大酒店當主廚的,就給多哥提建議,乾脆早餐賣米粉,午餐賣小炒,還幫忙制定菜單,教他們做菜。

生意越來越好,就會出現“見不得別人好”的壞人。有聲音投訴到物業,說多一家是違章建築,同樣是在市場裡掙錢,憑什麼他家每月不用交租金,只是交點佔地費?

多哥多嫂一問門面費,承受不起,畢竟兩個孩子都在上學讀書。

於是就回了家,在自己家裡正式開了間“多一家米粉店”。幸好家離五交化小市場也就兩站公交車距離,吃慣了的熟客,還是會回頭來找。

中午的小炒就變成了外賣。多嫂每天早上去小市場記訂單,做好後,多哥騎著小三輪車送。

後來有了電話,多嫂就方便多了。

大浪只看到他們在家賣米粉,其實阿輝回來後,做過很多事,不僅僅是幫家裡門店上了外賣平臺,還做袋裝螺螄粉,進行網絡銷售。

誰說每天在家,就一定是在啃老?

青衣的故事說到最後,她話鋒一轉,講了看到阿輝的覆盤日誌帶來的震撼。

她說,從一個職業寫手的角度,我跟你們講阿輝的故事,其實有很多點可以寫。例如他媽媽的真誠利他,他家小店的起起伏伏。但我最想寫的是“轉彎”。

阿輝的覆盤日誌裡寫得最多的,也是這兩個字。

“小時候,我家的店就開在市場拐角。我媽媽也常常跟我說,做人要學會轉彎。

我曾經覺得,夢想一定是要在大城市才能實現的。實際上,回到了家鄉,也一樣可以有很好的出路。”

“那個天天宅在家的小子,靠啃老又買了第3套房”

3、夢想,可以轉彎

跟青衣一樣,我對“轉彎”這個詞,也有很深的感觸。

夢想是可以轉彎的。這句話,我第一次聽,是在奇葩大會上,方文山談他的創作生涯。

最初,方文山連五線譜都不認識,他痴迷電影,想要進軍電影行業。很可惜,20年前臺灣市場小,電影不是很景氣,他沒能進入電影圈。

但後來方文山認為:電影用情節講述故事,我可以用歌詞講述故事。於是轉身到音樂界,成了後來著名的作詞人。

著迷電影的時候,方文山曾花了很多時間精力參加編劇培訓班,獲得過編導證,寫過許多劇本。然而,當時的臺灣,不是名人作品,不會有人願意投資。

他在一次次的失敗中慢慢清楚,單純依靠編劇,無法實現夢想。

方文山說,他的歌詞早年在外比稿,一次都沒有成功過,然而機緣巧合,命運讓他遇到了周杰倫。

雖然兩人初識的時候,並不是那麼合拍。但他後來在給周杰倫的曲子填詞中,每次都被錄用,無人能敵。兩人的詞曲風格終於讓他們成為了華語樂壇的黃金搭檔。

正因為在歌詞上的超高成就,讓方文山有機會導演了周杰倫歌曲的MV,進而現在才有機會編導一部以戲劇為題材的電影。

他繞了這麼大一個彎,終於圓了最初的夢想。

“那個天天宅在家的小子,靠啃老又買了第3套房”

4、會轉彎地堅持,才會有滿滿的成就

黃渤也是拐了個彎實現夢想的典型。

他一直有著歌手夢,中專畢業後來到北京,組建藍色風沙樂隊,浪跡北京各大酒吧,在全國各地商演,歷時七年,始終沒闖出什麼名堂。

後來回到青島老家當過舞蹈老師,幹過工廠小老闆。最後經朋友介紹到管虎那裡出演電影《上車走吧》,才開始了演繹事業,從此他愛上了當演員,有了為之奮鬥的目標。

隨後他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因為長相問題沒被錄取。

無奈只能曲線救國,第二年報考配音專業,終於成功,那年,他26歲。

黃渤兩次獻唱春晚,圓了歌手夢。試想,如果沒有好的演技,好的票房,正面的觀眾緣,也許他沒有這個機會。

正是優秀演員的身份,讓他實現了歌手的夢想。

蔡康永說,命運的呼喚很神奇。上帝關上一道門的同時會打開另一扇窗,就看我們如何通過這扇窗到達那道門。

夢想是可以轉彎的,不一定要走直線,撞得頭破血流。

會轉彎地堅持,才會有滿滿的成就。


作者:焱公子,髮型光芒萬丈的跨界理工男。多年500強,專注寫職場。寫有靈魂的故事,過有溫度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