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沼氣池,中國農業專家用知識改善非洲居民生活

2018年11月7日下午3時許,黃健輕輕轉動開關,一尺多高的藍色火焰從沼氣灶兩個孔中冒出,沼氣戶主阿達萊奧∙里奧高興得手舞足蹈:“謝謝你們了!我太感動了!感謝中國政府和專家給我們無私的援助!”

黃健是由中國農業農村部向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派出的農業專家。這一天,黃健在聖普洛巴塔縣修建的第一口沼氣池順利通氣,正式投入使用。

推廣沼氣池,中國農業專家用知識改善非洲居民生活

黃健(左)手把手教會戶主使用沼氣

黃健在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工作,主要從事農村能源規劃、技術示範推廣、技術培訓等工作,是一名高級農藝師。十年前,黃健偶然間看了紀錄片《走進非洲》,他意識到自己的所學正是當地人民所需要的。從那時起,他就下定決心,有機會一定要去非洲,利用自己的知識改善當地人的生活。

2016年,機會終於來了,黃健作為農業專家參與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為期兩年的中國-烏干達農業多邊“南南合作”項目。2018年,中國農業農村部開始向聖普派駐第二批農業專家,剛從烏干達回國不久的黃健毅然報名,經過層層選拔,包括黃健在內的6名農牧業技術專家及2名翻譯,組成了中國第二期援聖普農牧業技術援助組。2018年4月12日,專家組抵達聖普,開始了為期兩年的援助任務。

變廢為寶

抵達聖普後,經過調研,黃健發現由於聖普沒有大規模生產石油、天然氣以及煤炭的能力,能源極度匱乏,農村炊事用能主要是燒木柴,不僅燃燒效率低,還不環保。與此同時,當地養殖業產生的大量牲畜糞便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嚴重影響了養殖戶的生活環境。常年從事農村能源規劃的黃健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最環保、快捷的途徑就是建設沼氣池。

推廣沼氣池,中國農業專家用知識改善非洲居民生活

黃健(右)進行沼氣池放線

沼氣是各種有機物質在隔絕空氣,溫度與PH值適宜的條件下,通過微生物的發酵作用產生的一種可燃燒氣體,是一種可再生能源。牲畜的糞便經過在沼氣池的密閉發酵就可以產生沼氣。沼氣可以用來燃燒,作為煮飯等日常生活的能源,而生產沼氣過程中產生的沼渣、沼液則可以作為農作物的肥料。

“修建沼氣池是改善當地人生活質量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案,既對人畜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改善環境,又為人們生產生活提供了燃料。”黃健對《中國與非洲》記者說道。

說幹就幹。很快黃健完成了初步調研並開始組織沼氣池修建的籌備工作。與此同時,困難也隨之而來。

黃健首先面臨的就是選址問題。為了保證沼氣池建成後每天可以足量產氣,必須將沼氣池建在規模養殖大戶。據黃健介紹,建一口8立方米的沼氣池至少需50公斤的育肥豬10頭,而這樣大規模的養殖戶在當地並不多。對於不具備修建沼氣池條件的農戶,黃健決定引進中國製造的省柴節能爐。

“這種節能爐比普通爐灶節約薪柴80%以上,薪柴燃燒充分,減少了二氧化碳和煙霧的排放,乾淨衛生。”黃健說。

此外,當地的建材成本很高。據黃健介紹,當地同樣的水泥價格是中國的4倍,石子、砂是中國的2倍以上,水泥磚更是達到中國的8倍。為了保證建材的質量,黃健嚴把物資採購關。他根據沼氣池建設的技術標準,對照技術參數,多次到市場、磚廠、沙石廠現場調查,把好物資質量關,摸清物資價格。

推廣沼氣池,中國農業專家用知識改善非洲居民生活

黃健(右二)指導現澆混凝土沼氣池

在黃健到來之前,中國援聖普第一期農技組專家在當地成功修建了三口沼氣池。而此前,聖普還沒有自建的沼氣池,當地居民對沼氣池的瞭解也很有限,這就導致了當地缺乏修建沼氣池的相關技術人員和工人。為此,在修建每口沼氣池之前,黃健都會制定詳細的技術方案,編印培訓教材,翻譯後發放給泥水匠。同時,黃健還採取現場教學的方式,手把手給施工人員傳授技術。

“每一個施工步驟我都會親自示範,然後由泥水匠按照技術方案施工,施工不符合要求的,全部需要返工,直到完全符合技術標準。”黃健說。

就這樣,在抵達聖普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黃健帶領當地施工人員順利建成了三口沼氣池,得到了當地居民的認可。

“將畜禽糞便密封發酵產生沼氣,用來煮飯、燒菜,可以節省大量木柴,減少森林砍伐,這項技術對聖普非常有用。”修建沼氣池的工人馬里奧∙桑託說道。

改善生活

據黃健介紹,沼氣池在方便當地人日常生活的同時,對於節能、環保方面也有深遠意義。

首先是極大的減輕了農戶的經濟負擔。據黃健介紹,在沼氣發酵原料充足的情況下,建一口6-10立方米的沼氣池,加強日常管理,所產沼氣可解決5至10人常年做飯、燒水和照明,既節約了能源,又為農戶減輕了經濟壓力。

其次,沼氣池可以直接改善當地人的生活環境。當養殖達到一定規模,大量的畜禽糞便會對環境造成汙染。而沼氣池對人畜糞便密閉發酵,進行了無害化處理,阻斷了疾病傳染源,直接改善了人居環境。

另外,發展沼氣池還可以保護生態,發展農業循環經濟。黃健介紹,建一口8立方米的沼氣池所產沼氣的能量,相當於3畝薪炭林一年的產柴量,也就是可以減少對3畝薪炭林的砍伐。同時,建沼氣池產生的沼液、沼渣是優良的有機肥料,既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又減少了化肥、農藥對土壤的破壞。

“沼氣池可以促進‘豬(牛、羊)—沼(沼氣、沼渣、沼液)—菜(糧、果)’生態產業鏈的形成,建立農業循環經濟模式,具有較好的綜合效益。”黃健說道。

可持續發展

黃健介紹,如果按照技術要求加強日常管理維護,一口沼氣池可持續使用20年以上。“只有將沼氣池的建設、維護技術教授給當地居民,才能真正利用沼氣池實現可持續發展。”黃健說道。

為了讓當地人實現自主修建沼氣池,黃健在此前依靠從中國進口鋼板模具澆築沼氣池的基礎上,開始嘗試修建砌塊沼氣池,利用當地生產的實心水泥磚砌成。沼氣池大小可根據畜禽養殖數量、戶主的家庭人口數量確定。

在修建沼氣池的同時,黃健利用空餘時間結合聖普的實際情況,編印了《沼氣實用技術培訓資料》,開展培訓,內容涉及沼氣池的選址、建造、日常管理,以及使用沼氣、省柴節能爐的好處和使用規範。截至發稿時,黃健已舉辦培訓班4期,培訓聖普農業部官員、農科院官員、泥水匠、養豬場主、養殖農戶等100人次,發放培訓資料100餘份。

“經過學習和實踐,我完全掌握了沼氣池建設技術,既可用模具建混凝土沼氣池,也可以用磚砌沼氣池,非常感謝中國沼氣專家!”泥水匠桑託說道。

談起未來,黃健希望在為當地修建沼氣池的同時,能將技術留下來,讓沼氣池能真正幫助當地居民改善生活條件,實現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