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今卻是越來越多不生孩子?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今卻是越來越多不生孩子?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要是女人不能生孩子,那麼這個女人註定在這個家庭中不會有任何地位,甚至婚姻都會不保。要是男人無法生孩子,各種各樣的奇葩方式都可以會遭遇。一個家庭的穩定長久,更多的是依賴孩子。

可是,現在社會改變了,越來越多的人推遲生孩子的年齡,甚至有的人選擇丁克。

最近發佈的生育率調查,各個身份都有一定量的下降,特別是經濟發達北京,傷害生育率低得嚇人。雖然老年人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早生育孩子,趁著他們年輕可以幫忙。可是年輕人對此卻是很無奈,這麼高昂的生活成本,一個孩子的到來,必然會是一筆巨大的開銷,而且孩子還需要投入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

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生孩子了?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今卻是越來越多不生孩子?

在以往生孩子可以獲得的收益頗豐。養兒防老,有了孩子有人送終。在年老之時,有人在身邊陪伴和照顧,不會感覺孤獨,更不會無所依靠。在臨終時,有人會在身邊,不會充滿對這個世界的遺憾,減少對死亡的恐懼。當然,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可以獲得人生的價值感。父母通過養育子女,培養優秀的成女,同時也跟著享受榮華富貴。

同時,以往養育孩子的成本要少很多。傳統家庭是男主外,女主內。相對來說會有一方專門騰出時間和精力來照料孩子,同時可以很好地兼顧家庭。傳統家庭一般是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之間可以相互照料,這可以節省父母在孩子這方面的投入成本。

如今整個社會的改變,導致在生養子女這一塊變成了高投資,高風險,收益又非常有限的事業。養兒防老這個觀念可以算完全不奏效。越是優秀的子女,越不可能停靠在父母身邊。他們要去更廣闊的地方是探索他們的無限可能,能夠留給父母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所以那首《常回家看看》是很多人都無法做到的承諾。當然,越不優秀的孩子,越有可能留在父母身邊,因為他們還需要從父母身上繼續吸取生活的養料。(啃老)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今卻是越來越多不生孩子?

至於生養孩子所需要耗投入的成本,僅僅是經濟這一塊的花銷少則幾十萬,多則無上限。一個女性因為生養孩子所需要承擔的生理上的不適,精神上的煎熬,還有工作,事業上的風險,這些隱形的投資更是不勝枚舉。

現在生養一個孩子能夠獲得就是心理價值。孩子是我們的一面鏡子,通過孩子我們可以反觀自己,可以在和孩子的相處中,找尋到生活的意義,生命的支持。

可是,這些又不是隻能從養育孩子身上去獲取。社會的巨大發展,讓我們可以從生活的很多方面去探索,去發現生活的意義,生命的支持。

生養孩子真的不是我們生活的唯一選擇了。

不要責怪那些遲遲不願意生孩子的人,因為他們可能真的不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完事他們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