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武狀元林汝浹傳奇,林氏十大武狀元之一

中華林氏以“忠孝為本,書香傳家”,人才輩出,歷史上曾出過十個文狀元,十個武狀元,福鼎武狀元林汝浹便是其中的一個。值得稱道的是,林汝浹文武同修,擅長詩賦,出口成章。

福鼎武狀元林汝浹傳奇,林氏十大武狀元之一

林汝浹(1178年—?),字伯深,號則庵,長溪縣勸儒鄉望海里九都丘頭村(今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鎮磻溪村)人。自幼家貧,但資質聰慧,通讀《四書》《五經》,精通詩詞歌賦。

相傳,有一天,他到一位遠房親戚家賀壽。親戚見汝浹文質彬彬,便請他以壁上一副《松竹梅邊鹿鶴圖》為題賦詩。汝浹沉思片刻,立馬吟出:“鹿鶴昂昂梅竹前,松青竹翠鶴千年。莫教一日風雷發,松竹成林鶴上天。”親戚讚歎汝浹博學多才,自那以後便時常接濟他,資助他讀書。

福鼎武狀元林汝浹傳奇,林氏十大武狀元之一

汝浹是“小神童”的名聲漸漸傳開。有一天,他到王鐵匠鋪裡買剪刀,王鐵匠便想考考他的才華,請他以剪刀為題即興作詩兩首,如果作得好就免費送他一把剪刀,如果作不出就說明汝浹是徒有虛名,有錢也不賣他剪刀。

附近的民眾聞訊紛紛過來圍觀,想一睹神童的風采。只見汝浹略加思索,便吟出詩兩首,其一:“一雙蒲劍兩邊開,幾向紅爐煉出來;寄語嫦娥須展手,藍袍急急為君裁。”其二:“因緣一合一番開,用盡機關磨就來,全賴中間腰有力,羅衣長短任君裁。”

兩首詩詞將剪刀的作用體現得淋漓盡致,王鐵匠當即贈送了一把鋒利的剪刀給汝浹,並拍手叫絕,自此汝浹的名聲大震。

林汝浹的祖上是從 “武術之鄉”浙江平陽遷徙而來,因而,林汝浹自小便跟隨父親習武,功夫超群;又兼學醫,善治骨傷。

福鼎武狀元林汝浹傳奇,林氏十大武狀元之一

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辛未科,林汝浹赴京應試,殿試時他不僅通曉兵法,口吐錦繡,筆落珠璣,而且弓馬嫻熟,拳腳無敵,中武舉第一,授閤門舍人。該科共錄取武進士40人,文進士465人。

當年中秋佳節,寧宗趙擴設宴百花樓,令群臣詠新月詩以助興。汝浹即呈一律:“高壓群星出海涯,清光不許亂雲遮;上懸碧落三千界,下燭紅塵百萬家。陶徑柳疏金影現,榭庭簾卷玉鉤斜;嫦娥特地通消息,報道君家有桂花。”寧宗大悅,賞黃絹5匹、白綢10丈。

福鼎武狀元林汝浹傳奇,林氏十大武狀元之一

林汝浹中狀元后,本想在戰場上為國效力,抵禦外敵,收復失地。但朝廷腐敗,他縱有滿腹文韜武略也得不到重用,始終在七品官階徘徊。

《濟南郡林氏宗譜》記載,林汝浹初授武郎、閤門舍人;二任武翼大夫、殿前正將、閤門舍人;三任武經大夫、池州計議、閤門舍人;四任閤門舍人;五任武節大夫、知英德府;六改閤門舍人;七任武德大夫、柳州知府;八任武功大夫,瓊州、彬州安撫使,主管辰州明道等職。

福鼎武狀元林汝浹傳奇,林氏十大武狀元之一

雙魁書院

端平二年(1235年),林汝浹告老返鄉。理宗皇帝特賞賜白銀萬兩,並下旨在汝浹故里修建狀元坊和狀元府。汝浹不願鋪張浪費,在他再三要求下,只花了五百兩銀子在林氏宗祠外建了一座功名石坊,未建宏偉壯觀的狀元府。

剩下九千五百兩,一是用來修路,在故居前開了一條九曲通道貫穿整個村落,便利行人往來,因而得名“九曲裡”;二是用來重修大洞庵,後署名為雙魁書院,培養人才。

林汝浹和兒子林健翁親任書院院長,廣收學生,聘請名師教育子孫。

福鼎武狀元林汝浹傳奇,林氏十大武狀元之一

據瞭解,磻溪林氏源自莆田九牧林,具體支系待考,這裡也希望磻溪林氏宗親指正補充。據《濟南郡林氏宗譜》記載:濟南郡,林尊公、唐“九牧”公之後裔義章公於唐開元初偕子遷居溫郡昆陽(今浙江平陽縣)三十五里前侖;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遇公自浙江昆陽徙居閩之磻溪(今福鼎市磻溪鎮)西宅拓基立業,為磻溪林氏肇基始祖,繁衍生息至今已有1041年。

磻溪林氏以“孝父母、和兄弟、別夫婦、序長幼、睦宗族”為家規祖訓,倡導詩書繼世、忠孝傳家、清廉律己處世修身之道。自宋代至清嘉慶時期,磻溪林氏共湧現出太學生以上品級者達96人,其中有進士林光祖、武狀元林汝浹、抗元名將林棟等。

(作者簡介:林興華,筆名琪翔,高級編輯,歷史學學士,文學碩士,今日頭條號“東南新華”,代表作《福建狀元的那些事》《尋找南少林》《西部娃的渴求》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