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過故宮嗎?你對故宮有哪些情結?

用戶7007981890


小君當然去過故宮,而且次數真的記不清,反正是心裡想去了,就會突然奔過去。

對於故宮,我的情結有很多。

“吸收”故宮之精華

故宮是一座超大型的歷史文化寶庫,在這裡,幾乎可以看盡中華文化。

比如它的建築佈局:

嚴格按照《周禮》的講究,又繼承歷代皇宮的建造精華。

其實,如果要了解中國的建築文化,看故宮就能懂大半。

你看它的花窗:

三交六椀菱花代表天地交而萬物生。

冰裂紋代表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也代表了寒窗苦讀,是一種堅持和信念、希望。

再看它的飛簷和斗拱,撐起了皇宮的脊樑。

有時,看著這些凝固的雕樑畫棟,我的心裡總是會有一種敬畏,一種感動。

同時,也特別想浸泡在它們之中。

對故宮,有最真摯的愛

愛一個人,就是時時刻刻都有種想跟他分享所有的衝動。

對於故宮,不管是開心、悲傷或是憂鬱,我都願意過來和它一起分享。

讀大學時,故宮旅遊還沒有這麼火爆,尤其是入冬進入淡季後,每天來旅遊的人真不多。

那時,每每遇到不開心的事就會花上20元門票來故宮裡走走。

找一個人少的角落,靜靜的呆一下午。

彷彿真是在和這座宮傾訴。

而它也會靜靜傾聽,好像也真的在安慰我。

直到現在,我依然懷念那個人少的故宮。

我想,我的心裡是真的愛它。

洋洋灑灑寫了一篇,對於故宮,情結太多,但總結起來,就一個字——愛!


宮殿君


我與故宮——康有和(幼荷藝術)

我小時候四五歲,

沒上過幼兒園。

在五四大街四十二號住到七歲上學。

那時候家裡沒有電風扇,

更沒有空調,

小孩子不知冷熱。

每到夏天傍晚吃罷飯,

我和我哥常抱著小板凳,

走過五四大街粗壯的白蠟樹,

順著筒子河往西,

跟著我媽去故宮北門乘涼。

印象裡神武門廣場上燈光昏暗,

幾乎沒人,

只有滿地荒草,

好多蝲蝲蛄刺溜刺溜,

被我們幾個小屁孩兒追著到處跑。

北大紅樓、筒子河、角樓、故宮、景山,渾然不知深淺所以,

卻早已映在心底。

連同那個紅門四合院,

海棠、棗樹、香椿樹,

迴廊、魚缸、葡萄架,

還有那尊漢白玉的老壽星。

無數次夢迴,

每以為是兒時的家。

後來學畫畫、人藝上班,

無數次路過,

卻不敢貿然闖入探尋童年時光,

我知道,

那早已不是夢裡的家了。

唯有畫畫才能使我連接過去和未來,

安於當下。

跟兒子康鶴鳴一起,繼續畫……


康有和


作為一個北京土著,說實話對故宮還是有很多情結的。小時候去故宮覺得像迷宮一般,印象最深刻的是和爺爺去那次,快關門時候的落日餘暉把人的影子拉得好長,爺爺拄拐走的慢,我站在神武門旁邊,特別怕爺爺被關在裡面,急得快哭了……

後來慢慢長大,開始對這些歷史文化越發有興趣,因為開始更多的去故宮看看,看那些皇家建築,看那些歷史文物。

而現在對於文化的創新和保護,想必也能讓故宮越發厚重,越發煥發新的光彩。


輕野漫行


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城,一直以來對於絕大多數國人來說,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禁地。直到90多年前的1925年,馮玉祥把溥儀趕出故宮,開放參觀,這才讓我們有了走進去了解的機會。據說開放之初,故宮內被擠掉的鞋到處都是,可見人們對這座皇家宮殿有多麼好奇。

我想對於我和大多數遊客來說,故宮至少有三個情節。

一是建築情節——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集中國建築於大成,它的佈局設計、規制講究都是看點。三大殿、三宮和東西六院,每一處建築的構造、設計、佈局、方位,對於喜愛建築的我來說,建築情節就是能夠多看懂一些。


二是文物情節——故宮作為世界五大博物院之一,館藏文物超過90萬件,其中大多數都是國寶級文物,無論是您喜愛書畫、金銀還是瓷器,故宮都是值得反覆看了又看的地方。而且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展覽,據說要把故宮的文物都看完要上百年。

三是文化情結——大量的影視作品以故宮為背景,講述了有趣、鮮活、感人、勵志的故事,帶著對這些故事的好奇和探尋,遊覽故宮也是一種不錯的旅行體驗。


小哥掄布


故宮就是一部活歷史,它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近600多年中國歷史發展的凝結。

1.氣勢恢宏。只有身臨其境,你才能感覺到她的恢宏。進入故宮,你第一感覺必是渺小。彷彿一下子被震撼、被包圍、被左右,有一種穿越感,自覺不自覺就被她恢宏氣勢、富麗堂皇、莊重威嚴所壓制,有一種窒息感。

2.承載過去。在當下中國,再沒有比故宮更能代表傳統的東西了。因為她承載了太多的信息,代表了太多的過去。就建築來講,從佈局、架構、材料、裝飾等等,把歷代皇朝所能表達的東西她的吸取、凝鍊、加工、拔高和發展,單就卯榫結構來講,她都是精華中的精華,都需要我們頂禮膜拜、潛心研究。

3.集錦文化。一座紫禁城,半部中國史。皇家宮殿,自然是文化集大成者,太和、保和、交泰…單就命名來看,她都是歷史的集錦。陰陽五行、上尊下卑、坐北朝南、唯我獨尊、統纜天下等觀念體現得淋漓盡致。藏書、藏品、文物等更是集歷史之精華。

總而言之,故宮的一切都是學問和歷史,值得後來人去深入研究琢磨。

個人粗淺理解。謝謝。





山若棋


故宮去了幾次還是神往的地方!

骨子裡就喜歡歷史這玩意。說不清楚,只要沾邊的,都想看看。諸如穿越時空,更是沒來由的中意。天馬行空的想想,看看。

不知道眾位看官,每次經過故宮時有沒有感覺,午門沒什麼,但從景山前街過時,每次看到角樓就覺得怪怪的,尤其是從護城河邊看過去,有一次,突然還看到個廣告,有個穿白衣的女子,坐在護城河邊與角樓成角度的拍藝術廣告,天,怕怕。此處景色是不錯,可~~~

關於故宮的靈異事件,更是知道的比較多了,這裡,我也不必多說,有興趣的百度上搜搜,多不可數。不過倒是個不怎麼具有研究心理的人,每次進去,也就是和大家一樣,隨大流看看,別人不進的地方我也沒什麼興趣進去看,皮毛,膚淺。

看鑑寶,有時候也想擁有一雙法眼,識得寶貝,識得過去。潘家園想去,沒去,都走到門口了也沒進去,不知道為什麼?

有時候也奇怪,看電視,家裡裝修,並不喜歡古裝片,不喜歡中國式家居。剖析自己,模糊,模稜兩可。

近來聽頭頭說了一大堆面相,手相的事。

她說她現在信佛,我聽的身上密密的出了一身汗,這小子,也是在給自己找個寄託。信則有,不信則無。有人跟我說過,曾苦苦找尋菩薩的存在,突然一天,路偶遇一和尚,告知,不必找尋,佛自在心中,頓大徹大悟。此境界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的。

寫此文,耳邊總有人不停的說話,思緒被不停地打斷~~

不過想想,天性八卦?探究究竟,是個不錯的答案。哎,或許我這點膽,真讓我看守故宮去,我也就不敢了。

還是多學科學,多學知識,響應號召,為好。


輝狼開車去旅行


去故宮聽到最多的抱怨就是,是真壯觀啊,人也是真多啊,無論怎麼拍都避不開人[淚][淚][淚]暑假一到,人更可怕🙈🙈

但其實,找對了地方,這一切都不是問題!來故宮,記得一定要上午門城樓,這樣你就登上了故宮外圍的城牆,也就站上了故宮一個制高點,隨手拍都是片呀~~

上城樓路徑見圖5,從進票口進來那就是午門,過城門左轉看圖即可到~

城樓上近期還有齊白石真跡展,故宮文創店,東南角的角樓有關於故宮營造的展覽~遠望可見北京高樓,古典與現代的融合,這裡可以看很好啊!











fountain


05年開始北京讀書四年未曾去故宮看一看,可能是抱著在“家門口”總會有機會的想法,到畢業離開後才恍然。後來在外地工作學習,每逢回北京都會進故宮看一看。故宮是熟悉的,熟悉的坐落在這個千年古城中。故宮是陌生的,陌生的隱藏了百年古都的興衰。每次都習慣從午門進,神武門出,帶著敬畏的心去“朝拜”太和殿,看完後,琢磨著去“窺探”後院的那些事兒。每一次去故宮,感覺都不一樣,也許這就是它的魅力吧,博大而精深!



Love清風


她婀娜多姿,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每一寸都是那麼巧奪天工;她莊嚴肅穆,經歷600多年,那麼令人讚歎。可以說,故宮是在建築史上第一無二的傑作,600年間無出其右者。


小事兒放大鏡


我去過北京的故宮,感觸良多。不過我要說的是另一個“故宮",另一種“情結"。在我們樂山,有一個叫"戰時故宮"的博物館,它是源於八年抗戰時期,為避戰火,北京故宮的珍貴南遷,其中最主要的九千多箱珍寶藏於樂山安谷,其間日機多次轟炸樂山城,但珍寶藏於鄉間祠堂,保密工作好,珍寶無一受損,為表彰樂山人民護寶功績,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經請示國民政府同意後,親筆書寫"功侔魯壁”牌匾相授。我為我家鄉與故宮有如此之緣而深感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