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人有多會吃?5000年前就會吸螺螄

蘇州人有多會吃?5000年前就會吸螺螄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蘇州有句俗話:“清明螺、賽過鵝”,說的就是蘇州人最愛的螺螄。螺螄有很多種做法,尤以醬爆螺螄是蘇州人最拿手的,濃油赤醬,再加一點點辣,放進嘴裡輕輕一嘬一吸之間,螺螄肉混著湯汁給了味蕾最飽滿的衝擊。據考證,5000年前的蘇州人就會享受這份快樂了


蘇州人有多會吃?5000年前就會吸螺螄


5000年太遠了,就說說從前吧。從前的蘇州曾有這樣一道風景線,每到傍晚時分,大街小巷裡都能看到手挽著竹籃的小女孩,沿街叫賣著“阿要買螺螄,鮮吱吱咯醬爆螺螄”。竹籃裡放著一隻砂鍋,四周捂蓋著舊棉胎,若是遇上了買家,兩調羹螺螄一分錢,撒上五香粉,熱乎乎,香噴噴,先饞倒的是不相干的過路人。


蘇州人有多會吃?5000年前就會吸螺螄


民國初期,玄妙觀三清殿後面有個著名的玄妙觀小吃世界,其中就有很受人歡迎的醬爆螺螄攤位一個銅板一盆,遇上不太會唆的,攤主給你根髮簪,用以剔出螺螄肉,這種狀況一直到六十年代還有。


蘇州人有多會吃?5000年前就會吸螺螄


也許是身價太低,外加吃相也稍顯狼狽,以前一般飯店裡很少有螺螄上桌,不過也有另闢蹊徑的,專以螺螄為主打的商家。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新落成的“吳中商城”裡,就有一家 “螺螄飯店“。

飯店的主打菜就是“醬爆螺螄”,另外還有些菜餚也都和螺螄有關聯,其中一道“田螺塞肉”,味道之鮮美,令人舉箸難放,生意非常火爆。


蘇州人有多會吃?5000年前就會吸螺螄


螺螄和田螺不一樣,螺螄小而尖,田螺大而圓,如果也來個“醬爆田螺”,味道就會比螺螄遜色很多。要不怎麼說蘇州人會吃呢?既然田螺的肉太大,那就把肉取出來,然後和五花肉丁放在一起剁成糜,再回填到田螺殼內,濃油赤醬一陣滾,肉香螺鮮,一吸一吮,湯汁四溢,簡直可以和鮑魚相媲美了。

另外,你可能想不到,田螺的營養、藥用價值也很高。據說有一次,唐伯虎見祝枝山有些鬱鬱不樂,便問為了何事,祝枝山說他兒子這幾天肚子脹脹的,幾天不排便了,請了好幾個郎中,也不見效。


蘇州人有多會吃?5000年前就會吸螺螄


唐伯虎想了一下,提筆寫下一首詩謎: “圓頂寶塔五六層,和尚出門慢步行;一把團扇半遮面,聽見人來就關門 ”,讓祝枝山猜。

你說這唐伯虎酸不酸呢,人家兒子病得正發愁,他還讓人猜謎,你就直說是田螺不就行了嗎?幸虧祝枝山腦子靈光,一聽就知謎底是田螺,然後按照唐伯虎的方法,選了三個大田螺與一枚薤白頭一起搗碎,敷在兒子的肚臍處,果然,一天之後病就好了。


蘇州人有多會吃?5000年前就會吸螺螄


在江南,還有一句耳熟能詳的的俗語“螺螄殼裡做道場”,常常被用來形容能在方寸之中做出大市面的事情。關於這句俗語的出處,大致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杭州版”,說是北宋南遷的時候,大批難民湧入杭州,因無以維持生計,只得在錢塘門外靠剔螺絲肉賺幾個辛苦錢,日積月累,錢塘門堆起了一座座螺螄殼小山頭。

風波亭上岳飛遇害後,有一獄卒悄悄地將岳飛等人的遺體埋在了螺螄殼堆裡。二十多年後,岳飛冤案得以昭雪,宋孝宗派人從螺螄殼堆裡找到了岳飛的遺體,下旨移葬至棲霞嶺,並召集江南各地一百二十名高僧匯聚在原葬地螺螄殼堆處舉辦水陸道場,杭城百姓振奮,奔走相告:“朝廷要在螺螄殼裡做道場’,超度岳飛等一干忠臣啦!”


蘇州人有多會吃?5000年前就會吸螺螄


另一個版本則更多一些宗教幻化的色彩。清朝時,有人對這個諺語專門做了解釋,說:螺螄在殼的裡面有三轉旋窩,就像是僧家所謂大乘、小乘、最上乘,所以,和尚可以在這裡做道場,這三轉旋渦,又像是道家所謂的上界、中界、下界,所以,道士也可以在這裡做道場。

蘇州人似乎更認同後一個版本,認為螺螄不止是餐桌上的美味,而且還是能給人帶來福報的神物。


蘇州人有多會吃?5000年前就會吸螺螄


所以,“螺螄殼裡做道場”這句話在蘇州人這裡,多是褒獎的意思,比如從前蘇州人家住房面積小,四五個人擠在一齊吃喝拉撒,但是能幹的家庭主婦還會在有限的空間裡栽花種草,巧妙佈置,鄰居就會誇讚一句:“張師母啊,奈真個能幹的,螺螄殼裡做道場哇!”

你看,蘇州人對這一粒小小的螺螄可真是念念不忘啊!螺螄不僅是一種美味,同時還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