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治療師是怎麼讓自閉症小朋友學會提問的?


言語治療師是怎麼讓自閉症小朋友學會提問的?


2019年3月24日下午,發育障礙領域著名專家、大米和小米體系總顧問鄒小兵教授受邀來到大米和小米(深圳)兒童成長中心,通過四地連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實時直播的方式為大米和小米全體員工進行了自閉症障礙醫學觀的培訓。

在培訓中,鄒教授談到一個觀點引起了“大米和小米”編輯的好奇——

“學會恰當地提問——孩子離‘最佳結果’就不遠了!”


言語治療師是怎麼讓自閉症小朋友學會提問的?

鄒教授在大米和小米(深圳)兒童成長中心培訓


鄒教授解釋說,醫學和康復醫學以及特殊教育科學的進步使得我們堅信,幾乎所有障礙兒童(包括自閉症、發育遲緩、智力障礙等)都可以得到改善。

很多家長可能從很多途徑瞭解到,自閉症是終生的疾病,是不能治癒的。如果從生物學異常的角度來看,也許是對的。不僅是自閉症,大多數的發育行為疾病,例如多動症、學習障礙等疾病也被認為是不可治癒的,即相關的障礙終生存在。

但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從社會適應的角度來看,我們也許可以說,假如孩子能夠得到科學的早期干預和適當的家庭教養,自閉症是可以達到“最佳結果”的!這個社會適應性的角度是:如果某個人能夠在這個社會中獨立生活、學習和工作,我們就可以認為這個人是一個正常人,如果他(她)成年以後除了可以獨立生活、工作,甚至還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可以結婚育子,那就可以認為與普通人無異。

當自閉症孩子學會自己主動提問題,圍著家長“為什麼,為什麼”恰當地問個不停時,就代表著孩子開始獨立探索世界了,也是孩子邁入“最佳結果”的重要一步!

學會提問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說非常重要,那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主動提問?

今天,我們請來了大米和小米(深圳)兒童成長中心的三級言語老師黃霞用遊戲實例告訴大家該怎麼做!


實例教學,讓孩子學會提問


口述 | 黃霞

大米和小米(深圳)兒童成長中心三級言語老師


1“我要吃餅乾” 和“餅乾在哪裡”究竟有什麼區別?


假如小朋友想吃餅乾,你的孩子會怎樣表達自己的需求?

有的小朋友可能會直接提要求說“我要吃餅乾”,而有的卻會問“我可以吃餅乾嗎?”或者“餅乾在哪裡?”

兩種相似的表達方式,卻反映出小朋友不同的思維方式,如果小朋友在溝通中開始使用問句,那就代表他不只是要求一個具體的物品,而是開始要求“可不可以吃”,“在哪裡”等信息。

這意味小朋友開始對外界產生好奇,開始學習運用溝通的方式來獲得更多的外界信息,以解決各類問題。這對以社交為核心障礙的自閉症孩子來說,意義重大。

也如同鄒教授所說,自閉症孩子學會提問,就等於在康復訓練中向前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2.學習“提問”前,小朋友需具備這些能力


既然,學會提問對於自閉症小朋友康復有如此大的促進作用,是不是就立馬進行教導呢?

答案是否定的。

不同年齡段和不同能力的小朋友,主要的學習目標也各不相同,家長應根據小朋友個人的能力水平和嬰幼兒的成長髮育規律設置合適的教學目標。

例如,如果小朋友還不能說出完整的句子,只能說“爸爸”,“媽媽”,“餅乾”等少量詞彙時,家長的教學重心最好放在提升小朋友的理解能力和擴大詞彙量上。

當小朋友能夠理解疑問詞,如“在哪裡”,“誰”,“為什麼”等等,且能夠穩定、熟練地運用“爸爸在開車”或者“我要吃餅乾”等簡單句表達自己想法後,家長就可以引導孩子提問題了。


3三大條件讓你抓住小朋友的好奇心


在教導小朋友提問前,家長們可以先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情況下,小朋友會向周圍人提問?

首先, 小朋友一定是面臨了一個自己不知道答案的難題;

其次, 小朋友知道,別人瞭解問題的答案;

最後, 也是最重要的,小朋友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弄明白了這些,我們就可以根據小朋友的興趣,設計出符合上述條件的小遊戲,引導他們提問。


言語治療師是怎麼讓自閉症小朋友學會提問的?


下面,我將通過一個遊戲實例來告訴大傢俱體該如何操做。

遊戲名稱:“糖果在哪裡”

主要遊戲材料:糖果

遊戲人員:爸爸、媽媽和孩子

遊戲內容:

下午茶時間到了,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去廚房找糖果。

這時,媽媽看到廚房的桌子上有孩子喜歡的糖果,就興奮地對孩子說:“你看,糖果,我們吃糖果好不好”。等待孩子自己的反應。媽媽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孩子注意到桌子上有他喜歡的糖果。

接著,媽媽要在孩子的面前重複問一次爸爸要不要吃糖果,確保孩子知道爸爸也注意到了桌子上的糖果。

然後,媽媽可以和孩子說“我們先去洗手吧”,將孩子帶離廚房,然後爸爸則趁機把糖果藏到看不到的地方。

注意爸爸不要把隱藏糖果的行為做得太刻意,最好是把糖果藏在桌下,假裝糖果是自己掉落的。

等媽媽和孩子洗完手回來,孩子自然就會注意到糖果不見了,並且孩子也會知道一直在房間裡爸爸有可能知道糖果去了哪裡,這時候媽媽就可以引導孩子提問了。

媽媽可以先給孩子做一個示範,在孩子的面前,向爸爸詢問“糖果去哪裡了?”。這時候,爸爸要做出回覆,要把隱藏糖果的位置告訴媽媽。讓孩子明白通過詢問,就可以得到糖果的位置信息,找到糖果。

通過爸爸的指引,媽媽和孩子找到糖果後,就可以一起吃糖果了,吃到一半,媽媽可以跟孩子說“好渴,我們去喝點水吧”,再次將孩子帶離桌子。

爸爸則故技重施,將糖果藏到不同的位置。

等媽媽帶著孩子回來,再次注意到糖果不見了時,媽媽就可以鼓勵孩子自己進行提問了。

需要注意的是,媽媽不要用下指令的方式要求孩子提問,例如媽媽不要對孩子說“你去問爸爸,糖果去哪裡了”。

因為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孩子很可能會養成先等待別人提示說:“你去問……”,再進行提問的習慣。

正確的教學方式應該是:媽媽把自己當成孩子的代言人,跟在孩子的身後直接說“糖果去哪裡了”,然後等待孩子進行提問。

等孩子順利提問後,爸爸就可以立刻把糖果的位置指給孩子看,幫助孩子獲得糖果,通過自然情景的強化,鼓勵孩子自主發問。


言語治療師是怎麼讓自閉症小朋友學會提問的?


4小朋友學會了“提問”,但不喜歡“發問”?你是不是做錯了這件事?


在實際教學中,我聽到過家長這樣的反映,我的寶寶已經會”提問“了,但很少對生活中的事情主動“發問”,是不是他對其他人或其他事沒有興趣?

在我看來,這可能是因為一些家長在教小朋友問問題時,目的性過強,只專注於讓小朋友學會使用問句,忽略了他們本身的好奇心。

例如,有的父母會指著一個小朋友早已認識的礦泉水瓶,對他說“寶寶,你去問奶奶,這是什麼呀?”

小朋友自己心中已有了答案,就不會配合家長去向奶奶提問了。

所以,家長需要記住的是,讓小朋友學會”提問“,並不只是教他們學會使用疑問句,而是要幫助小朋友培養好奇心和主動問問題的習慣。

還有,有的小朋友學會了提問後,可能會化身“十萬個為什麼”,家長一定要耐心地回覆,有時不知道問題的答案也沒關係,那就陪著孩子一起慢慢思考。


作業時間到

黃老師遊戲實例教學時間到這裡就結束了

各位家長學會了嗎?

如果家有具備“提問”前提能力的小朋友

那就快來挑戰一下黃老師貼心準備的課後作業吧!

1. 口袋裡有什麼?

媽媽準備一個裝有神秘小禮物的盒子,讓小朋友和爸爸一起猜測盒子裡有什麼,小朋友有可能憑自己的猜測說“小汽車”,“小餅乾”,媽媽告訴他說“不對”,然後爸爸在小朋友旁邊充當他的”代言人“,直接提示說“裡面有什麼?”等待小朋友重複。

2. 屏障遊戲

爸爸媽媽提前準備好兩張畫紙,一張大卡紙和一些彩筆,讓爸爸和小朋友圍著一張桌子面對面坐好,然後用卡紙遮擋住爸爸和小朋友的視線,讓他們分別畫畫。繪畫完成後,爸爸可以問小朋友“你畫了什麼?你是不是畫了一隻小豬?”,得到他的回覆後,媽媽負責充當小朋友的”代言人”,引導他反問爸爸“你畫了什麼?”


在完成作業中遇到的任何難題

言語治療師是怎麼讓自閉症小朋友學會提問的?


封面圖片來源|優圖網@FOOD001

微信ID:damihexiaomi2015


言語治療師是怎麼讓自閉症小朋友學會提問的?


“大米和小米”起源於原南方都市報首席記者姜英爽(大米)於2014年創辦的自媒體平臺,專注於自閉症及發育障礙(ASD)領域的科學知識、方法論等傳播。

經數年發展,已成長為融自媒體平臺、線下干預訓練中心、學前融合教育支持服務、家長線上支持課程平臺等為一體的綜合性ASD兒童支持服務實體。目前,“大米和小米”已先後在深圳、上海、廣州、北京等一線城市,開設了四家兒童成長中心和兩家融合幼兒園,更多社區店也在籌備中。

深圳 13682646196 / 18938044894

上海 18516618207 / 18521556705

廣州 18620202651 / 18620202671

北京 18910241617 / 18910245767

學前融合教育支持服務諮詢電話

1354412512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