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改革中,檔案局是怎樣改革的?

胡慶文


不管是機構改革,還是事業單位改革,都將涉及到檔案局。因為現在的多數檔案局和檔案館是合併設立的,也就是常說的局館合一,這種設置模式,不符合改革的政事分開原則。改革可能會有以下方式。

【1】行政職能劃入黨委辦

我國有檔案法,檔案局是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開展工作,但檔案局一般屬於參公的事業單位,屬於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按照改革的要求,檔案局承擔的行政職能,可能會劃入同級的黨委辦公室,並在黨委辦公室加掛檔案局的牌子。也有相關的人員,會隨著職能的劃轉,相應劃轉至黨委辦公室。

【2】單獨設立事業檔案館

很多地方都設置了綜合檔案館,方便群眾查詢有關的資料和檔案,存儲一些重要的檔案資料,這屬於純粹的公益服務職能,應該作為公益類的事業單位設置。改革後,可能會將檔案館單獨設置為事業單位,為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和人民群眾提供公益服務。

【3】不再從事相關經營業務

原來有一些的檔案局,也存在一定的經營職能,為相關單位或者企業提供檔案服務的時候,會收取相關的服務費用。做的比較規範的地方,則不會從事相關經營活動。改革完成後,可能會進一步強調事企分開的原則,檔案館不能承擔相關的經營活動。


憑欄思君VIP


檔案局(館)是一個機構,兩塊牌子,檔案局在很多省市是參公單位,縣區多數為公益一類,檔案館沒有疑問,全國上下都是公益一類。檔案局(館)主要職責是履行檔案事業行政管理和檔案保管、利用兩種職能。本輪機構改革,類似檔案局這樣的行政類事業單位將被清理,剝離行政職能收歸機關或整合到其它職能相近的行政機關。今後,除執法類機構外,不再增設或單設行政類事業單位,徹底根除“事業局”。

具體到檔案局,機構改革後,檔案局基本被歸併入黨委辦,作為掛牌機構存在,機構性質有的改行政,但原參公人員不置換公務員身份;有的直接剝離檔案局原有的檔案行政管理職能併入黨委辦相關科室,將檔案局改為公益類事業單位與檔案館合署,全部脫離行政體系,作為公益服務機構存設。改革後,原參公人員保留身份待遇不變,直接退休編制核銷。


80後小公


歸檔案館好啊,這也體現他們主要職能。就是檔案局審批這多私人的檔案公司,對保密的角度來說是不合理的。什麼行業可以放開成為中介,但檔案為特殊。好多私人檔案公司人員流動大,根本不能保證穩定,沒有保密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