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師生,中國的鄉村教育終將記住你們的榮光與奉獻

當我寫下“中師生”三個字的時候,心情異常複雜,因為我的初中老師江老師就是一位中師生,前天,他剛剛從鎮上的初中學校退休。

退休的當晚,我給江老師打了電話。江老師在電話中,說了三句話。

他說,他的一輩子,都奉獻給了農村和鄉鎮的教育事業,他無悔。

他說,他直到退休,都沒有評上中學高級職稱,工資不高,對家庭,他有虧。

他說,他現在退休了,他上師範的學校,早已經成了一座工廠,母校沒了,他很痛。

江老師的三句話,讓我淚流滿面。

中師生,中國的鄉村教育終將記住你們的榮光與奉獻

中師生,是時代的選擇。

現在高三的學生,言必稱“985”“211”“雙一流”,他們還知道什麼叫“中師生”嗎?

我知道,而且,我永遠感恩中師生!因為我是一個偏遠山區的農民的孩子,如果沒有中師生,沒有江老師,我和我的小夥伴,仍然是那個在黃土地上,重複著放羊故事的孩子。

中師生,改變了中國農村教育的現狀,值得在中國的教育史上,大書特書。

中師生,是中等師範學校學生的簡稱,從學歷上講,簡稱為“中專生”。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初,國家為了緩解農村中小學校師資缺乏的問題,出臺政策,從初中畢業生中選招優秀畢業生到中等師範學校學習,畢業後,到農村基層一線教學。

在國家大力發展基礎教育,特別是農村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師生應運而生。

實際上,這個政策,也得到了許多農村學生的歡迎。農村本來就窮,初中畢業後,直接上中師,便少了高中三年的學費,而且,早畢業,早拿工資,又能夠幫助家裡減輕負擔。

正是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許多學習成績優秀,完全可以考入好的高中,考入好的大學的初中畢業生,考入了中專師範。

不過,他們完全想不到的是,後來的職稱等政策,會給他們當初的選擇,帶來一系列困難。

中師生,中國的鄉村教育終將記住你們的榮光與奉獻

中師生,是農村教育的脊樑,農村教育的榮光。

中師生的學歷不高,人們俗稱的中專生,但是,他們的教育涵養、教學水平、敬業精神,絕對不低於現在的本科生。

當時的中師生,按照“一專多能”的要求進行“通才式”培養。他們在學校時,學音樂、學鋼琴,學硬筆字、板書,學數學、學語文,學“三字一話”。這樣,在師資力量嚴重缺乏的農村中小學,他們畢業時,便可以一以頂十,每一門課程都可以教。

江老師是我們鎮初級中學的傑出代表,他教過語文,他的黑板字像印刷體一樣,美麗、大方。他教過我們數學,那一年,鎮上缺數學老師,他二話不說,從語文轉行教數學。結果,那一年的數學競賽,我們一個偏遠的鄉鎮中學,竟然拿了全縣的一等獎。

無數個像江老師一們的中師生,他們吃在鄉村中學,住在鄉村中學,甚至找的媳婦,也在鄉村或者鄉村中學。

他們把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的農村教育。

他們,就是中國鄉村教育的脊樑,就是中國鄉村教育的榮光。

中師生,中國的鄉村教育終將記住你們的榮光與奉獻

中師生,苦樂自知終無悔

我們生活在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凡人,中師生也是。每一個老師該有的高興與煩惱,中師生們同樣存在。

無論是歷史的選擇,還是個人的選擇,中師生的學歷,一直成為他們前行的一個最大的“包袱”。

無論教學質量多麼高,最後,評定的職稱的時候,學歷才是“硬槓槓”,高級職稱需要本科學歷,中專學歷與此相差甚遠。

我的江老師,其實在剛剛畢業沒幾年的時候,就想考取函授學校,可是,當時,我們在山區的偏遠學校,老師本來就少,他的申請一直沒有被批准。

後來,剛剛進校沒幾年的毛頭本科生,職稱都要比他高。每每談及這個,江老師都無奈地搖搖頭。

如今,國家的政策在向基層的農村老師傾斜,職稱也向農村的基層老師傾斜。

但是,江老師卻退休了,這就是一代中師生的生活。

中師生,中國的鄉村教育終將記住你們的榮光與奉獻

每一個人,身處歷史的洪流中,都是這個時代的一分子。中師生這個光榮的稱呼,就是歷史的選擇。

一代代中師生,用自己的努力、奉獻,用自己的教育情懷,書寫了無愧於歷史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