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中國留學生越來越“壕”?不止

每年三四月份是赴日外國學生報到入學的時候,其中包括很多中國年輕人。初來乍到,他們一般都要去校外租房,因為學校的學生寮(宿舍)很少且難以申請。在日本租房,一開始要準備的錢數額不小。除了當月房租,還要給房東禮金和押金。在東京、大阪等城市,1LDK(一室一廚一衛)約20多平米的小房子,月租起碼要七八萬日元(約4200元至4800元人民幣)。

幾天前,《環球時報》記者在日本某國立大學留學生新生住宿統計表上看到,不少中國學生早已在學校周邊租下房子,還有將近1/3的住宿是“自持”——買下了屬於自己的房子。有一名留學生買下的是日本當下最受歡迎的超高層公寓的一間:90多平米,採光很好。就算日本房地產不景氣,這樣的公寓至少也要500萬元人民幣。此外,有些中國留學生開奧迪新車上學。

一名送女兒入學的母親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她來自上海,在日本花費將近300萬元人民幣給女兒買了間公寓房。“我覺得日本房租挺高,租房不划算。自己買下來一間,將來我們來日本看女兒時就不用住酒店了。女兒畢業後這個房子可以租出去或者賣掉。”她說。

新一批中國留學生的“財力”讓記者吃驚,他們和以往兩波赴日留學潮中的中國學生的生活條件有天壤之別。上世紀80年代末,來日本留學的中國人根本住不起1LDK的公寓,多是合租群居。本世紀初,在日本獨自租下1LDK的中國留學生依然不多,很多人拼命申請學生宿舍或租住破舊公寓房。在出行上,很多人穩定下來後才會買輛二手車。

這些年輕人的主意也很“正”。當記者問他們在日本的規劃時,每個人的回答都不相同,而且大多數人的眼光不侷限於日本。這和以前留學的人“走一步看一步”的思維差別很大。“我這個專業,全世界最好的實驗室和實習地在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我打算博士階段爭取到那邊深造。”一名理工科專業留學生對記者說。

“我學的食品加工,未來我會回國發展。目前的小目標是就我國還未制定的食品行業的一些細則標準試著自己作出建議方案,借鑑日本一些經驗也結合我國的實際,相信一定能填補一些空白。”一名女留學生說:“博士畢業後就回國創立自己的公司。”

打工、攢錢,餐館、工廠遍佈他們的身影,這是過去中國在日留學生給人留下的印象。特別是那些上世紀80年代來日本的人,最開心的是過年帶著錢和中國沒有的家電回國。那撥人見識到當時遠比中國繁華的日本,從骨子裡佩服日本,甚至認定中國未來趕不上日本,在日本遇到各種不公也多采取忍耐的態度。但如今的中國留學生不同。

他們明顯更加自由、獨立且有經濟頭腦。他們不再總去餐館、超市、書店和工廠等從事體力勞動的場所,而是依託國內巨大的消費力做代購,或者乾脆自己開店。更重要的是,他們當中很多人不哈日,而是積極依法爭取自己的權益。之前日本某連鎖酒店在客房放置否認南京大屠殺書籍事件發生後,他們迅速到日本國會前集會抗議就是一個例子。這是新一代中國留學生的風貌。

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李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