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窩、麻面、柱根部爛根等現象專項處理方案


一、蜂窩、麻面、孔洞面層處理:

(一)表面處理

(1)鑿毛:用人工鑿毛方法,鑿掉蜂窩、麻面等表面層的混凝土,使基底露出堅硬、牢固的混凝土面,鑿毛務必徹底全面,但也不宜深度過大,以免損壞混凝土。後用鋼絲刷清除表面的浮層物。

(2)沖洗和飽和。對鑿除的混凝土表面,採用水槍(採用自來水)將碎屑、灰塵沖洗乾淨,並連續、均勻地噴灑,使表層混凝土達到飽和狀態,且表面無明水。

蜂窩、麻面、柱根部爛根等現象專項處理方案

二、處理方案

(1) 蜂窩處理方法

小蜂窩:先洗刷乾淨後,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平壓實

較大的蜂窩:基底處理完畢後,支模用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仔細填塞搗實,

(2)麻面處理方法

麻面層清理後,澆水充分溼潤後,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漿,將表面抹平壓光。

( 3 )孔洞處理方法

將孔洞周圍鬆散混凝土和軟弱漿模鑿除,用壓力水沖洗,支設帶託盒的模板,灑水充分溼潤後用高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仔細澆灌搗實。

蜂窩、麻面、柱根部爛根等現象專項處理方案

三、施工及養護

1. 施工

(1)灌漿。待混凝土面鑿毛清洗後,手摸混凝土表面時,感覺到似溼,應立即灌漿或抹漿,採用人工壓抹,操作速度要快,朝一個方向,一次用力抹平,避免反覆抹。

2. 養護

灌漿後24小時不得使灌漿層振動、碰撞;在終凝前對錶面抹壓光,終凝後覆蓋養護。

四、混凝土澆築後蜂窩、麻面、孔洞形成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乾淨,粘有乾硬水泥砂漿等雜物,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粘出現麻面;

2、模板接拼裝不嚴密,澆築混凝土時縫隙漏漿;

3、混凝土振搗不密實;

4、按操作規程澆築混凝土,下料不當,使石子集中,搗不出水泥漿,造成混凝土離析;

5、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多,沒有分段分層澆築,振搗或下料配合不好,末及振搗又下料,漏振造成蜂窩;

6、模板孔隙末堵好或模板支設不牢固,振搗混凝土時模板移位,造成嚴重漏漿或牆體爛根,造成蜂窩。

五、以後施工過程中的預防方法:

1、模板及支撐必須有足夠的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所用模板表面必須潔淨平整,均勻塗刷隔離劑,並且稜角分明,嚴禁使用變形模板,,模板安裝必須橫平豎直,模板縫隙加雙面膠帶(防止漏漿),做到接縫嚴密,不漏漿。柱模板加固時Φ14對拉螺絲間距要依據柱的截面計算而定。支撐系統必須穩固可靠,不得有跑模現象。

2、在澆砼前先清理乾淨模板內和墊層上的雜物,並且用水溼潤模板,防止混凝土濺落在模板上,保持模板表面潔淨無浮漿。嚴禁私自向砼中加水,控制砼的塌落度,如果發現砼拌合物的均勻性和稠度發生較大變化及離析等不合格現象,應及時採取措施。

3、振動棒要快插慢拔(特別注意慢拔,以致能達到引氣的效果),插點要均勻,振動棒應避免碰鋼筋、模板,隨澆隨振,嚴禁漏振現象。嚴禁振動棒觸及模板,確保砼振搗密實,無氣孔,對砼的振搗一定要責任到人。

4、砼連續澆築,砼的自落高度不得超過1.5米,嚴防石子堆積影響質量,每層澆灌厚度不超過30-50cm,相鄰兩層時間間隔不得超過2小時。澆注過程中要時刻注意模板是否發生變形,一旦發現及時調整加固,模板兩側各派一個人監視,應特別注意模板處的漏水,防止砼漏漿和起砂。

蜂窩、麻面、柱根部爛根等現象專項處理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