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豆瓣8分以上的书,你错过了哪一本?

有一套书,光看封面和书名就让人肃然起敬:

这些豆瓣8分以上的书,你错过了哪一本?

“人文与社会译丛”,译林社人文社科版块的宝藏,致力于译介西方半个多世纪以来最新、最好的学术成果,持续不断地为国内读者理解转型中的、愈发多元的社会提供智力资源和广阔视野。

转眼,这套书已经进入第20年个年头,品种即将超过140种。丛书一直秉持着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生活的经验层面相连的宗旨,像《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现代性与大屠杀》《风险社会》《善的脆弱性》《学做工》等书,不仅对学界有价值,也影响了大众的思考方式。其实,“人文与社会译丛”中这样的书其实还有不少,今天我们就再推荐五本。

这五本书在豆瓣的评分都是8分以上,共同点是:阅读难度被高估,重要性和趣味性被低估。本期推送,用编辑解读、精彩书评或内容摘录的形式向你再次介绍它们,说不定能帮你找到被错过的那一本。

* 所有图书点击书名即可购买 *

这些豆瓣8分以上的书,你错过了哪一本?

《帝国之河》

[美]唐纳德·沃斯特 著 侯深 译

为了大开发,人类付出过什么代价?

1980年代,美国西部已经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所建造过的最宏大的治水社会,当众人都沉浸在征服与拓荒的成就感中时,美国环境史学创始人唐纳德•沃斯特却写下了《帝国之河》,指出西部运转的本质:人类强行对自然元素做出“更好的安排”。“一群勃勃进取的现代化者,他们试图欺骗他人,可能也同样欺骗自己:认为他们所希望创造的是一桩永续的善业。”

美国西部开发的神话在此书中被破除,骄人成就以外,是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是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环境灾难。

这些豆瓣8分以上的书,你错过了哪一本?

中国是典型的治水社会,从大禹治水的神话,到当代各级政府的水利工程,改造自然向来是资源匮乏地区谋求发展的主要思维。然而,真正的和谐能够通过统御自然的技术获得吗?《帝国之河》依然有警示意义。

这些豆瓣8分以上的书,你错过了哪一本?

《帝国之眼》

[美]玛丽·路易斯·普拉特 著 方杰、方宸 译

有时候,没看到的东西比看到的东西更重要

很多时候,在试图了解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历史或现实时,我们会倾向于认为,来自外部观察者的视角是要比内部视角更为可信的,一个外国旅人在此地的行记——或者用一个更为学术的词汇说,旅行书写,往往会提供一种关于此地的相对客观、公正的见解,发现本地人因为熟视无睹、习以为常而看不见的东西。

当然,并非所有的外国人旅行笔记都是靠谱的。征服者往往会带着预先设定的成见来观看被征服者土地上的一切。……美国学者玛丽·路易斯·普拉特在《帝国之眼》一书中做了一些有趣的案例分析,向我们证明,殖民主义是如何藏匿在一些看似温和无害的旅行文本中的。

这些欧洲人在非洲或美洲的行记,多是一眼看上去极为真实的,或是纯科学的眼光,或是纯个人主义的眼光,普拉特仔细探究了这些眼光所看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她揭示了这些眼光所没看到或者故意没看到的东西。

——张伟劼,《:究竟是谁的目光》

这些豆瓣8分以上的书,你错过了哪一本?

《图绘暹罗》

[美]通猜·威尼差恭 著 袁剑 译

地图是一种语言,引导人们思考“我们是谁”

前现代的“暹罗王国”是如何变成了“泰国”这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所谓的“泰国性”是如何形成的?地理学以及制图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泰国历史中发挥了怎样决定性的作用?

泰裔美籍学者通猜·威尼差恭在其已成经典的著作《图绘暹罗》中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遵循传统边界理念的国家,在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一过程中,地图扮演着塑造人们“国家感”的重要角色,是它在人们的头脑中建构起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地缘机体”。

这些豆瓣8分以上的书,你错过了哪一本?

……地图并不仅仅只是地图而已,“从一开始,它就是一种新知识,一种新的地理学‘语言’,它产生新信息,构思关于暹罗领土的新意识。它成为思考、想象以及规划所期望领土的新框架,成为讨论暹罗的有效语言”,概言之,它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不仅规定了人们如何想象自身所处的地理空间,还重塑了过去,并最终引导人们如何思考“我们是谁”。

——维舟,《忧郁的边疆:帝国夹缝中的暹罗》

这些豆瓣8分以上的书,你错过了哪一本?

《美国生活中的同化》

[美] 米尔顿•M. 戈登 著 马戎 译

有没有一个社会,能把每个人都当作人?

人们倾向于去关注那些最直接、最清楚和明确的事件。譬如当一个黑人在密西西比州被乡村恶棍们痛打,或是在佐治亚州的选举投票站因受到恐吓而逃离……因为我们自认是“自由主义者”,所以面对这些事件时,我们都觉得它们相当紧迫,而且会激发我们的义愤和关注,也许迟早还会引导我们寻求补救措施。所有这些做法当然都很有益处,但是对于这些具体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根源,则未必能因此而被发掘出来。

正是由于许多不完整的想象以及对美国人群体生活性质的整体理解的缺乏,形成了催生偏见态度的肥沃土壤。事实上,美国白人新教徒们极少意识到自己仅仅是美国居民中的一个群体,他们认为自己居住在美国,而其他人不过是以各自“群体”的方式生活在美国而已。人们有时会提到一个具有荒谬讽刺想象的俚语:鱼儿永远也不会发现水。

这些豆瓣8分以上的书,你错过了哪一本?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人们在这个社会里可以并排站在一起,以同等的自豪并毫无顾虑地说:“我是一个犹太人,一个天主教徒,一个新教徒,一个黑人,一个印第安人,一个东方人,一个波多黎各人”;“我是一个美国人”,还有,“我是一个人”。

这些豆瓣8分以上的书,你错过了哪一本?

《大屠杀与集体记忆》

[美]彼得·诺维克 著 王志华 译

只要需要,集体记忆可以被修改

一般说来,历史事件绝大多数都是在它们发生之后立即就会被谈论,然后会渐渐地消逝于人们的记忆之中。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屠杀犹太人事件,为什么会在1990年代,突然成了美国文化中的热门话题?

历史学家彼得·诺维克对这个奇怪的时间点非常好奇。在《大屠杀与集体记忆》中,他考察了美国犹太人对二战中的大屠杀事件的认识变化,从战后年代的低调处理,到1990年代的“大屠杀热”,反映出不同时代中,集体记忆如何因变化的风气以及当前需要被设计和修改,而族群谋求生存的主题贯穿其中。作者指出:历史地理解某物就得认识到它的复杂性,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观察它;就得了解当事人的动机和行为充满歧义,包括道德的歧义。而集体记忆从根本上说是非历史的,甚至是反历史的。对集体记忆做出反思,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历史智慧。

本 期 互 动

你是“人文与社会译丛”的读者吗?

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本?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将选出5位留言精彩者,各送出1本今天推荐的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