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鄧亞萍總是“招人黑”?


這個問題值得深思!鄧亞萍是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第六人有個看法,作為公眾人物,喜歡你的人有很多,不喜歡你的也都有人在!做好自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個人覺得我們還是要抱著客觀、公正的態度去評價鄧亞萍。她有很多勵志故事,身上還是有很多閃光點的。至於“招人黑”我們放在後邊具體說!

鄧亞萍在乒乓球領域的影響力應該屬於殿堂級人物!職業生涯期間開創了屬於自己的時代---鄧亞萍時代,人送外號乒乓女皇!女子乒壇首位大滿貫,14年的運動生涯獲得18個世界冠軍,中國奧運史上首位奪得4金的女子運動員,時任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多次為她頒獎,連續8年排名世界第一。

這些記錄都是鄧亞萍老師創造的,其背後付出的艱辛和汗水是我們常人不能體會和想象的。單衝她在競技體育領域取得的成就,她應該獲得世人的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鄧亞萍是個進取心非常強的女子,退役後,她沒有轉型從事體育相關的事業,而是獨闢蹊徑,向學業發起挑戰,自己感覺到文化知識儲備不夠,開始給自己充電,用了8年時間(2001-2008)先後取得清華大學學士學位、英國諾丁漢大學碩士學位和劍橋大學博士學位!

拋開她的體育成就,單看學業成就,令人刮目相看,有人質疑她的學業成就,因為她曾經連英文的26個字母都認不全,怎麼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實現學業中的大滿貫!第六人覺得這就是鄧亞萍了不起的地方,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們很多吃瓜群眾只是看到了人家取得的乒乓球大滿貫、學業大滿貫這些成就,而沒有看到她為此付出的艱辛努力和孤獨寂寞!

鄧亞萍學業有成之後,她開始了自己的事業,先是從政,而後創業,幾經沉澱,她還是回到了屬於她的體育產業,而正是她的跨界引來了外界對她的非議。比如:“敗光了20億”事件,這事至今沒有定論,孰是孰非,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對此鄧亞萍選擇保持緘默,並說到:公道自在人心,謠言終會破滅!但是第六人在想,這事太蹊蹺!鄧亞萍一個人能“敗光”20個億,你信?反正我不全信!

還一個把她推上風口浪尖的就是鄧亞萍給“神父下跪”事件,這事已經經她本人闢謠!那人根本不是神父,而是學院的負責人!當時是根據校方的習俗舉行的畢業典禮,不止是她一個人下跪!

至於有人說鄧亞萍的兒子國籍是法國人,這個是人家自己的選擇,名人入外籍成為“外國人”,這樣的人多如牛毛,在國內一抓一大把,誰也管不著吧,至少鄧亞萍是中國人!

還有她應某大學邀請,成為兼職教授也引來非議,甚至遭到了學校正規教授的堅決反對,第六人覺得以鄧亞萍的資歷和經歷當個客座教授還是綽綽有餘的,比當下有些磚家學者有乾貨!

質疑鄧亞萍的人,含沙射影者有之,上綱上線者有之,譁眾取寵者有之,火上澆油者有之,鄧亞萍對此並沒有發聲懟回去,她說到:“我只能繼續修忍辱啦!真的感謝,真心感到溫暖!我也希望這些藉此機會想出名的人,想賺錢的人,想發洩的人,想罵我的人,都能從中得到想要的東西,只要他們高興我也算做功德了!”

作為自媒體人,第六人覺得面對是是非非,不人云亦云,多一份獨立思考!鄧亞萍的勵志故事充滿正能量,值得尊敬,我們應該學習人家這種孜孜不倦的進取精神和奮鬥精神。對於有關她爭議的事情,因為我們不瞭解真相,或許她身不由己讓她有難言之隱,當然很多事又豈是我等之輩能左右的了的啊。您說呢?

最後,向乒乓女皇鄧亞萍女士致敬!同意的請點贊支持吧。有不同看法的歡迎下方留言討論交流。


國球第六人


鄧亞萍被人"黑"?!錯!鄧亞萍的球技毋庸置疑!可謂乒壇一霸主!別說國外無人能及也!就是在中國更是眾多乒壇高手也望而卻l步!那為何一個集榮譽於滿天下與光環於一身的優秀人物會遭非議呢?廣大的網友也只不過是對鄧退役後的作為有所不滿而已,說的都是大實話!是的!一個運動員為國家的榮譽而奮鬥,把自己的青春年華都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這個是值得肯定的!但鄧退役後為何要去做一些牛頭不對馬嘴的事情呢?而且還是花的納稅人的20個億?!別說你嘗試沒有成功!就算你絞幸成功了,那也是國家的錢啊!如此,每一箇中國奧運冠軍,運動員退役後不去做跟自己shan長的老師,教練,培養祖國的下一代!而是去做一些個讓人質疑的題外之事!想必這就是鄧所謂遭"黑″的原因所在吧!


春天132143141


有人曾專門整理出了關於鄧亞萍的25條“惡名”:敗家娘們,向神父下跪,香港巨資買房,四大惡心女人,評論李娜,教中國足球做人……可以說,自從2010年入職“即刻搜索”之後,鄧亞萍就陷入了輿論的漩渦,只要她出現,就會招人“黑”。這種情況,在知名運動員中極為少見。

鄧亞萍之所以混到如此境地,跟她那幾年的特定身份有直接關係。2002年退役後,鄧亞萍進入了體制內,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她升任國家體育總局器材管理中心副主任,是正兒八經的正廳級幹部。之後,他先後在共青團北京市委、人民日報社任職,都是正廳級官員。

2010年,鄧亞萍擔任人民日報社副秘書長、即刻搜索總經理。2013年年初,即刻搜索和盤古搜索開始交接合並之際,“燒光20億”的傳聞在網上曝出,經過媒體轉載,持續發酵。在這個過程中,鄧亞萍始終沒有開口。

這是因為,作為公職人員,鄧亞萍服從領導,很講紀律講原則,按照報社要求不回應。”既然在組織裡,就要尊重組織的規矩。”鄧亞萍對這一點非常堅定,這也符合她後來學到的西方職業精神。

那時候,有無數的媒體都找到了鄧亞萍,希望她能開口。但是,按照規定,她接受媒體的採訪要通過審批。即刻搜索與盤古搜索合併期間,國家審計署曾對即刻搜索做出相應審計工作——官方出結論前,鄧亞萍說什麼都不合適。

基於此,鄧亞萍對“敗光20億”傳聞始終閉口不言,只在一個公開場合迫不得已回應了一句:公道自在人心,謠言終會破滅。但是,這句話只有短短12個字,其內涵只有局內人才能體會,無法打消外界的疑慮,反而引起了更大的輿論反感。

事實上,截止“敗光20億”傳聞曝出前夕,即刻搜索自2010年5月成立至2013年2月,各年資金投入總量為5.09億元,其中約85%的費用用於技術研發,何來20億之說?現在回頭來看,最近這幾年關於鄧亞萍的一些負面新聞基本都是假的。

身為當事人的鄧亞萍,這幾年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可又無處訴說。面對無數好友的關心,她只能在朋友圈裡進行回覆:“我只能繼續修忍辱啦!真的感謝,真心感到溫暖!我也希望這些藉此機會想出名的人,想賺錢的人,想發洩的人,想罵我的人,都能從中得到想要的東西,只要他們高興我也算做功德了!”

事實上,鄧亞萍是典型的勵志偶像,不管是做運動員還是求學,她所達到的高度都非普通人可比。在14年的運動生涯中,她拿到了18個世界冠軍,成為中國奧運歷史上第一個奪得4枚奧運金牌的人。退役後,她先後在清華大學、諾丁漢大學和劍橋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可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而且,鄧亞萍還具有非凡的魄力,在2016年從人民日報社辭職,下海創業。這一年,她已43歲。要知道,她已經是正廳級的幹部了,有多少人奮鬥一輩子,都達不到如此高的職位。可是她去意堅決,聯手洪泰創新空間共同打造了國內第一家體育產業創新創業平臺。


馬宏觀


為什麼被黑的總是鄧亞萍?


去年夏天的一個公共活動上,我見到了鄧亞萍。似乎消失了很久的鄧亞萍。

這只是我第二次見到鄧亞萍,其間相隔十二年。我和她既無私交,也沒有工作過從。表面上看,鄧亞萍沒有任何變化,還是那樣爽朗直率。但她似乎又有點又不夠直率。即刻搜索發生問題之後,我在FT中文網的專欄上,寫過一篇關於即刻搜索和鄧亞萍的評論,鄧亞萍仍然記得那篇兩年前的文章。

在那個歡迎貝肯鮑爾訪華的晚宴上,我並沒有追問鄧亞萍和即刻搜索的問題,她也沒有多談,閒聊中偶爾涉及,點到即止,又有點意猶未盡的味道。

我想以鄧亞萍的性格,她當然願意直爽面對一切,特別是對她的公開質疑。然而身為體制中人,她是不能不顧紀律、完全以個人方式來直接面對一切的。意猶未盡,一言難盡。或許未來很長時間,她都難以說明自己和那個不太走運的互聯網項目。

又過了幾個月,鄧亞萍這個名字再度出現在媒體熱議中,不是因為她參加了勞倫斯獎頒獎,不是她在其他公開場合的發言,而是因為被中國政法大學聘請為“兼職教授”。我看到校方公佈這一消息的圖片背景,是在政法大學運動館中,背景還是乒乓球訓練環境,這樣的一個“兼職教授”,鄧亞萍又有何當不得?

但不爽的人不少。

有學校教授不欲與鄧亞萍為伍,在微博上宣佈要退出大學。有學生在論壇上抗議,表示對校方隨意任命“兼職教授”不滿,雖然沒有說要立即退學,但言辭激烈,似乎一眼看穿了教育體制的腐朽不堪。更有媒體的跟進批評,各種指責,含沙射影者有之,上綱上線者不寡。社交媒體上,更被這條新聞鼓譟得有些群情激昂,彷彿抓住了一條醜聞線索,大家要一擁而上,不拳腳相加,就顯示不出自己的風骨和態度。

跟進者,指責的不僅是“兼職教授”,更有“虧掉國家二十億”的罪名。一時間,似乎是民意滔滔。當然,這多半都是社交媒體上的“民意”。

我沒經歷過文革,卻對那段人性扭曲社會扭曲的歷史,有過一些側面的瞭解。從父輩的講述、透過各種史料影像的鋪陳,你可以看到當整個社會陷入集體無意識中,盲從盲流有多麼可怕。很多時候,人人喊打,並不是因為人人都認定那個被鞭笞的對象,有多少值得鞭笞的理由,在被灌輸洗腦和裹挾的暴流中,人人喊打,只是因為別人都在喊打。

有多少獨立思維,有多少自己的判斷?這個社會、乃至這個民族,根子裡最缺的恐怕就是這個,哪怕中國也有脊樑、哪怕至聖千餘年前就教諭過慎獨之重要。喊打和盲從,只是為了不落伍、不落單。譁眾取寵者,那些大張旗鼓者、叫囂喧天,擺出一副獨領風騷的模樣,更是譁眾取寵、自以為是的率先垂範。

這種教授,不要也罷。真有風骨,何必在微博上自領風騷?



鄧亞萍為什麼不能當這樣一個“兼職教授”?鄧亞萍是誰?這是中國體育歷史上最優秀的競技精英之一,在國際體育競技和國際體育政治舞臺上,為中國贏取過太多榮譽的人物。她退役之後,求學的艱辛和刻苦努力,是公眾視線沒有太關注,恐怕也沒興趣關注的經歷。英國多年修來的碩士博士學位,不是一紙政令就能換來的榮譽頭銜。

十多年前,在北京的世界體育大會上,我就聆聽過鄧亞萍的英文演講,沒有長期錘鍊和學習,她的思維和談吐,不可能達到那樣的水準,甚至退一步說,沒有真正努力學習過,她的英文都不可能那麼流暢通達。她當然不完美,在人民網和即刻搜索的一些公開談話中,肯定有過不足處,但一個將二十年時間,全部奉獻給乒乓球事業,退役之後才重新讀書的退役運動員,能達到如此高度,有組織和環境的培育,更因為自身努力和勤奮。

以鄧亞萍的競技成就、海外學歷學位和她的社會影響力,兼職一個大學教授,綽綽有餘。這樣的合作,對學校推廣體育運動、提升社會影響力,應該只是好事。對鄧亞萍,增加自己在社會視線中的活躍度,也是好事。然而不期而來的輿論暴力,讓好事成災。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鄧亞萍是公眾人物,因為她被指認要對即刻搜索這個項目負責,哪怕即搜索的故事真相全貌,我們一無所知。在真相沒有全面展現前,就將鄧亞萍釘上恥辱柱,這是否公平?

更重要的是,那些為了反對而反對的人,其實是隨波逐流之輩。在這樣的輿論暴力語境下,他們找到了一條看似凸顯個性、張揚風骨的捷徑。對於那些輿論暴徒,鄧亞萍是一個最好捏的軟柿子——你往她身上潑髒水,她囿於身份,無力也無法反駁,於是黑她就變成了一件成本最低、最可能以小博大的事。誰會在意這事真相如何?為了反對而反對,反正代表著體制、有著政治身份地位的人,都可以被視為因循守舊的落伍者,踩他們幾腳,自己才能爬得更高。

我為鄧亞萍感覺不值。不是這“兼職教授”不值,而是為她被太多宵小侮辱不值。開口閉口“浪費國家二十億”,在事情真相沒有完全展示出來之前,只因為鄧亞萍在那個項目推行時,是最高光的人物,就要承擔這樣的罵名,實在不值。

她仍然不能說明一切,這是體制中人的拘束。即刻搜索的情況,不論結果如何,鄧亞萍作為參與者之一,肯定與之相關,然而在莫須有的輿論暴力中,被鞭笞成這般模樣,這就成了一個時代的疾患。


是木魚君


怎麼說,我們也不能總是看到別人“招黑”的一面,還是要關注他們身上散發的正能量哦!大部分人對鄧亞萍的印象還是極其正面的:坐擁18個世界冠軍頭銜,其中4個奧運冠軍,是為國家獲得無數榮譽的“乒乓女皇”,當然不可否認“招人黑”的現象確實存在。

說起具體原因,其實首先網絡上本就活躍著一批隨意謾罵、到處撒潑的群體,因為公眾人物的影響力,常常會成為被黑對象,細細觀察會發現,那些慣常黑人的網友往往黑的不止一個人,每個名人下面都會有他的身影。

另外,招黑常常是由某事件為導火索,然後量變到質變的累積過程。放在鄧亞萍身上,也是如此:2010年國家投資20億創立“即刻搜索”項目,鄧亞萍任總經理一職,但到2013年,該項目取得的市場佔有率不及萬分之一,負債累累,公司面臨倒閉,鄧亞萍調離,外界理解為不到兩年時間,20億資金打了水漂,此事一出便在當時引發各界爭議;隨後的2014年,香港媒體曝出新聞:神似鄧亞萍的業主以3.4億在香港購房,再度引起熱議;2015年,鄧亞萍被聘為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又遭政法大學某教授公開質疑,再次將她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主要問題焦點是幾年來每每在公開場合被問及此問題,鄧亞萍常常是以沉默應對,始終沒有給出正面回應,這種情況下再加上網友盛傳其兒子為法國國籍、博士授予儀式時當眾下跪等私人做法方面的問題,這才導致鄧亞萍一直頗受爭議。

對於鄧亞萍身上的一系列事件,我們因為不清楚原委就不做評判了,只要記住她曾是為國爭光的“乒乓女皇”就好,同時多學習她身上所散發的積極能量。


乒乓雜誌


鄧亞萍年代,無人出其右,奧運會世界盃世錦賽,能拿的冠軍她都包攬了。那是開啟中國女乒絕對統治力的開端,按理說她退役後會有一個燦爛的新的生涯。

但鄧亞萍生生把一手好牌打的不好,高調亮相卻將乾的事情幹出爭議,特別是她做搜索引擎引起了極大爭議,這是完全外行來帶著做純專業的事情,這怎麼可能做好呢。

鄧亞萍失去了乒乓球場上的威風,在退役後的職場上,她是有點兒心比天高力不足。加上媒體的擴大化影響,鄧亞萍所做的事情被放大,連她退役拿清華學位拿劍橋學位的事情也被拿出來說叨。

你對鄧亞萍最深的印象是什麼?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呵呵,其實小編想問,為什麼魏紀中遭人黑呢?有些明星似乎就有點被天然黑的屬性,而有些明星就是天然白。這麼說一定要不站隊,不先入為主。當年范冰冰被黑成什麼樣子?後來成功洗白了,然後又進入了“萬劫不復!”具體到體育圈內,鄧亞萍在運動員時代,除了1994年亞運會輸給了小山智麗之外,就沒有任何瑕疵。退役之後,她學霸一樣的成績畢業。後來進入仕途之後,就一個“人民搜索”,讓其敗光了所有光環。可事實上,“人民搜索”是鄧亞萍弄黃的?當然不能是,可是就有些人對此樂此不疲,以訛傳訛,越穿越邪乎。鄧亞萍然後就被妖魔化了,只要她出現,底下就是罵聲一片。他們不認識鄧亞萍,當然也不知道鄧亞萍做過什麼,知道罵就好了。這就是中國那句話,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尤其是現在媒介,當一種哪怕是錯誤的觀點佔據上風時,沒有純粹的官方以正視聽是改變了大局的。

尤其是信息出口眾多,沒有哪個媒體能一統天下,這也造成了信息傳播的延遲和疏漏。鄧亞萍的敗光20億,與一汽的“500億經費”其實是一個道理。鄧亞萍說過“公道自在人心”。而小編的親戚就在一汽,這個“500億科研經費”應該是一個道理,完全扯淡。


球哄哄


鄧亞萍是國乒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她的職業生涯共拿到18個世界冠軍,集世乒賽、世錦賽、奧運會冠軍於一身。她在乒壇排名連續8年保持世界第一,是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那時的鄧亞萍往小了說是乒壇偶像,往大了說是民族英雄。

鄧亞萍之所以被人“黑”,都是因為她傳說中敗光了“即刻搜索”的20億。自“敗家娘們”成為鄧亞萍的人生標籤後,她去哪裡、她做什麼,已經變得不再重要。

與蔡振華一樣,鄧亞萍也被看成是“乒乓球”外行領導內行的典型,之後鄧亞萍兼任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同樣被廣大網友噴,更有老師和學生旗幟鮮明的進行抵制。同時,鄧亞萍回覆敗光20億的爭議用的那12個字,更是將自己放入了黑名單:公道自在人心,要嚴重會破滅。這種官腔式說法,尤其令人厭惡。

不過如今鄧亞萍已經離開仕途,開始了她的下海生涯,還是給一個祝福吧。


大局觀


鄧亞萍從乒乓球的功成名就,退役後在國內就讀高等學府到出國留學取得博士學位,種種成功,賜於她更高期望,她還想證明自己點什麼?一切雖然幾經艱苦,卻來的又自然而然,對政、經、商不同領域的“敢闖”如同乒乓球在賽場上揮動的“前三板”。跨界,試水太深,仍未能證明她涉足其他上層建築的能力與乒乓球的實力可媲美。

鄧亞萍的確在乒乓球方面是準杆式人物,為國家的體育事業做出了貢獻,贏得了至高榮譽,也給自己鋪墊了前程似錦的人生路。然而,對榮譽、銜頭的奢求變得無止境。被黑,似乎是不自量力,與她跨界且幹起風牛馬不相及的事有直接關係,各個領域未見成功幾許,相反,在任人民日報搜索網絡股份公司總經理期間傳虧了二十億,這個數字實際未知真假,至少存在“虧了”這麼一回事。輾轉多領域見不到“成績單”,顯然是一個不安份的人,體制中人不受體制約束,總不能把過去的“光環”當成現在的“資本”,行事魯莽演變成狂莽,我行我素。絕不能把國家的財產視作兒戲、當成個人“試水”的種種“賭本”,“虧清光”也用不著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一句話就可不了了之。被“噴”她,“黑”她,都不如說是她自己的太自我,太不自量力,自己把自己死死釘在恥辱的“十字架”上。運動員出身,並不是說體育人不能從事別的行業,如果脫離自身實際能力,被優越感蒙了頭,凡事都躍躍欲試,必然適得其反。當然,對於受聘於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一職,必然有支持的因素,至於勝任可否,實實在在值得提出疑問,是不是濫竽充數?高等學府就是為了增厚影響力,而聘這麼一個“兼職教授”?公眾人物應受到公眾的監督、質詢,這樣體制內才更健康。


Yifan5


鄧亞萍被人黑,很大程度是鄧性格如此,鄧性格過於鋒芒畢露,不討人好,舉個例子,當初剛出道,有次和喬紅配對雙打拿了冠軍,賽後記者發佈會上,她就直言喬紅髮揮的不行,拿冠軍主要是靠她,那時候小小年齡就如此口吻,也幸虧喬紅脾氣好,才能和她配對,要是何智麗或者陳靜估計當場就會翻臉。當然,後來成就霸業也靠的是這種性格。只能講成也性格,被黑也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