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鑑別田黃石?

手機用戶夯粗


一一一一水雲鶴: 直言田黃如何鑑別鑑定,田黃特徵有哪些,各種說法,各種網絡文章,對新手而言無非是雲裡霧裡的抽象概念。沒有見過上手過多塊田黃並參照比,以下文字也是隻能想象。

 田黃作為我國特有的“軟寶石”之一,在全世界範圍內只有我國福建壽山一塊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產,因此產量極其有限。需要注意的是,並非任何田黃都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田黃的質地優劣懸殊,價值高低差異極大,不能一概而論。多數用於收藏與投資的田黃也僅是其中少部分特徵明顯、各方面俱佳而無可挑剔的上品。因此,如何品鑑上品田黃石材或田黃印章就成為田黃初學者必須掌握的要領。

  田黃的鑑定標準上好的田黃首先顏色要正,所以田黃的“黃”就要求黃得如同金子般燦爛。上品的田黃還要通透、純淨、細膩,紋理要美。同時作為硬石的代表石材,田黃出土時均為橢圓形,所以上品的田黃應該飽滿、渾圓、比例協調。當前的收藏界在辨別田黃上有三大標準,即“有蘿蔔絲紋、紅筋、石皮”。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田黃石的品種、樣貌多樣,如果僅用這幾個標準來衡量,難免會以偏概全。因此在鑑定田黃時,除了要觀察以下一些常見特徵,還要綜合考慮質地、色澤等其他因素。

 1.石形

  田黃的母石為山料,呈稜角狀,經過重力與水流的搬運及磨蝕作用,其稜角逐漸圓化,形成形態多樣、大小不一的卵石(獨石),呈次稜角狀或次圓狀。如果發現稜角尖銳或渾圓光滑的“田黃”就值得懷疑,可能為掘性石或山料磨製而成,但如果在加工過程中破壞了其原形就難以識別了。田黃一般為幾十克至幾百克,超過千克的非常罕見,幾公斤的田黃應值得警惕。

 2.石皮

田黃長期埋藏在水田中,經風化作用,其外表通常會形成不同特徵的皮層。根據皮層的厚薄,可分為厚皮(>1mm)、薄皮(<1mm)和稀皮(細霧狀);皮層有單層皮與多層皮。田黃的皮色主要有黃色、黑色與白色。黑色皮俗稱“烏鴉皮”;皮為白色而石色為黃色,稱為“銀包金”;皮為黃色而石色為白色,稱為“金包銀”。田黃的不同皮色可能與不同顏色的土質有關,即黃色的土壤形成黃色皮,黑色的土壤形成黑色皮。由於田黃普遍發育石皮,有“無皮不成田”之說,故石皮成為鑑定田黃的重要特徵之一。轉自:國家文化藝術品網

3.蘿蔔絲紋

  採用透射光觀察田黃的內部,其普遍發育似“蘿蔔絲紋”紋理,是非常重要的鑑定特徵。田黃內部的“蘿蔔絲紋”多種多樣,發育程度不同,按粗細可分為條帶狀、條紋狀與細絲狀;按形態可分為直線形、網狀形與不規則形;按顏色可分為白色、黃色與棕色;按透明度可分為半透明與微透明。田黃基本上都具有“蘿蔔絲紋”,“無紋不成田”的說法成立,但不能絕對化。

4.紅格(或紅筋)

  田黃的“格”或“筋”實際上是一種裂隙,這些裂隙在地表條件下,特別是水田裡,普遍受到Fe2O3溶液的滲入與沉澱,被染成黃紅色,故稱為紅格或紅筋。但也有少數沒有顏色,為白色裂隙,則稱為無色格。田黃有紅格(或紅筋)的現象較普遍,也有“無格不成田”之說。

 造假方法與真偽鑑別隨著藝術品市場的升溫和田黃價格的逐年提升,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田黃仿製品,種類之多、數量之大,嚴重影響了人們對於收藏的信心。田黃的造假方式越來越多,如何使其現出“原形”成為考驗收藏者眼力的難題。

1.冒充法

  該方法由來已久,主要用產於壽山一帶的其他石種冒充田黃。這些石種的外觀類似田黃,但其本身具有一些獨特的特點,如鹿目格無“蘿蔔絲紋”而有“鴿眼砂”,溪蛋無“蘿蔔絲紋”和紅格,牛蛋黃無“蘿蔔絲紋”且密度大。

2.拼接法

  拼接法指將許多小塊田黃(小於30g)拼接為大塊田黃,並在拼接處以工藝手段掩蓋其痕跡。這種拼接田黃的鑑別方法是:(1)尋找接合縫。接合縫一般用膠黏合,放大觀察可看到膠的存在,或用熱針試之會冒白煙;(2)內部的格紋特徵。在強透射光下,可發現其內部的不同部分,紅格和“蘿蔔絲紋”的形態不同,粗細與色調相差很大,還有突然斷開、不連續等現象。

3.塑料仿製法

  此法主要是用半透明的淺黃色塑料冒充田黃,其鑑別方法為:(1)外貌特徵。顏色與質地較均勻,內外一致,無石皮;(2)內部特徵。在強照射光下內部乾淨、均一,無紅格、“蘿蔔絲紋”和雜質;(3)觸感法。將其貼於面部有溫感,天然田黃則為涼感;(4)手掂法。因塑料的密度遠低於田黃,手掂輕;(5)刀刮法。用刀刮之,呈片狀,而田黃則呈粉未狀:(6)熱針試驗。用熱針觸之,冒白煙,散發塑料味。

4.山石仿製法

  山石仿製法指利用各種蝕變型黏土類岩石依照田黃的顏色、石形、石皮等特徵進行仿製。目前,這類田黃仿製品在市場上數量,由於其外觀與田黃十分相似,其欺騙性也大,使不少人上當受騙,鑑別時需結合儀器與感官分析。鑑別方法為:(1)測量石質。運用紅外光譜儀等儀器對石質進行測試,以確定其主要礦物組成以及樣品的密度。(2)觀察石形。山石仿造的田黃礫石形態通常為單調的渾圓狀,表面光溜,缺少天然田黃表面的大小不規則狀凹坑與溝槽。(3)觀察石皮。仿製的石皮質地較乾澀,皮色較鮮豔、均一,不自然;而天然石皮質地較細滑,色澤較柔和,顏色不十分均勻,非常自然。(4)觀察石色。經染色處理的田黃仿製品總體上顏色較均一,有些過於鮮豔,有些過於色濃,不夠柔和。



水雲鶴


田黃的名貴,是廣大收藏愛好者眾所周知的。就近一兩年的田黃及田黃石作品拍賣情況來看,基本已經達到每克田黃價值約6.4萬元的層次,而同一時間的黃金均價大概在每克275元上下,相當於前者基本達到了後者的230多倍。不過,也正是由於田黃的價格一直走高,不少利慾薰心的投機分子往往以次充好或者乾脆採用各種作假手段仿造田黃作品,以此謀取暴利。因此在收藏或投資過程中,需要我們掌握一定的田黃知識和作品鑑別技巧,以防備上當受騙和產生經濟損失。

圖1:清·田黃石秋菊舞蝶薄意章,拍賣成交價格:8,050,000元,尺寸:4.7×2.1×192.5px。

收藏界看田黃,一般有形、質、色、皮、紋、格、黃鐵礦及主要礦物成分八個要點。所謂“形”,是指田黃經過流水沖蝕作用,原石的稜角已經被磨圓,基本都成為了形態天然的次稜角或次圓狀的卵石;因為磨蝕,表面還會出現不規則大小的凹坑與溝槽形狀。第二個“質”,一個是指質量,田黃的質量多見幾十到數百克的;另一個是它的質地,真正的田黃,其礦物構成非常緊密,所以質地一定是細膩、溫潤、凝潔的。至於“色”,主要是說田黃色澤普遍具有蠟狀和油脂光澤,有微透明的也有半透明的,但是肯定不會出現色澤厚重混沌或者太過透亮的情況。

圖2:田黃石博意雕擺件,拍賣成交價格:8,000,000元,尺寸:高550px;重590g。

接下來說到田黃的“皮”,田黃有外皮一般是因為發育過程中的風化作用,是自帶的。人們通常說“無皮不成田”也是因為大部分田黃都帶皮,也有少量不帶的,要尤其注意分辨。主要有黃、白、黑三種,一定是色澤天然但分佈不一定均勻,皮層緊湊,皮上有自然毛孔,皮與石核之間存在自然的過渡而不是有著特別分明的界限。而田黃的“紋”,更加具有特色,稱為“蘿蔔絲紋”。這是一種隱含在田黃肌理內部的紋路,一般有似蘿蔔皮內層或內心紋理、粽粒狀、網眼狀、疏網狀及水流狀紋理等多種形態,用透射光觀察田黃內部即可看到。當然和田黃的皮一樣,也不能將“無紋不成田”絕對化,因為確實有非常少數的田黃,其蘿蔔紋的特徵比較弱。除了“紋”,還有“格”,這實際指的是田黃上的一種裂隙,普遍是紅色,稱作“紅筋”,也有部分白色的“無色筋”,它也是鑑別田黃的充分非必要條件。

圖3:田黃黃金黃薄意雕隨形擺件,拍賣成交價格:6,144,600元,尺寸:重量2490g。

最後要說到的就是田黃的黃鐵礦及主要礦物組成。黃鐵礦指的是原石中本來含有分佈廣泛的星點狀亮黃色的黃鐵礦,後來在田黃溪裡受到風化作用往往因黃鐵礦分解而轉化成黑褐色,這是非常明顯的一個特徵。不過這種風化作用的過程是比較複雜的,也不一定所有田黃都能見到。至於主要礦物組成,一般藉助紅外光譜、X射線粉末衍射等科學手段來判定,符合相關成分及組成比例的即為真田黃。

圖4:田黃凍雲蝠薄意印 ,拍賣成交價格: 6,547,500元,尺寸:3.7×1.8×265px。

在鑑別時,一般將多種方法結合起來,準確度是最高的。同時,掌握一些常見的作假手段也是增加判斷準確率的途徑。目前,田黃的作假大致有這幾類:一是用壽山一代的其他石種冒充;還有的是用田黃的小塊次料拼接成大塊;另一種是用半透明的塑料仿製;最後還有一種山石仿製法,這種方法包括選石、染色、造型、作皮、雕刻等多個複雜步驟,仿製出來的效果也最接近,需要尤其注意。

圖5:清乾隆 田黃石雲蝠紋山子,拍賣成交價格:7,475,000元,尺寸:高300px。該山子呈自然隨形狀,通體雕刻流雲及十八隻姿態各異的蝙蝠,為突出蝙蝠的立體感,其身上有雕刻有細圈紋。山子乃文人書案上陳設之文玩,具陶冶性情,愉悅心情之功能。

現在以一個例子來說明,這裡有一件藏友手中的,用山石仿製方法做出來的田黃烏鴉皮山子擺件,材料溫潤光滑,質地細膩,外觀上也頗為雅緻。仿皮為烏鴉皮,皮上雕山谷隱士圖,正反面相互呼應。那麼它假在何處呢?首先它選的是山料,這個通過看或者儀器就能鑑定,也就是說大形上就不能叫田黃了。其次擺件整體的顏色過於均一和發亮,與田黃不符合。還有就是這個皮乾澀生硬,沒有天然毛孔,並且因為染色處理留下了染色劑沉積,導致它的色澤生澀不潤。最後是雕工很一般,按道理田黃材質珍貴,非大師巨匠一般不會雕刻田黃作品,也沒有那個經濟能力負擔原料費用,那麼應該雕工精湛才對,這個擺件卻工藝較為粗糙,由此露假。

圖6:田黃凍隨形素章,拍賣成交價格:5,983,200元,尺寸:重117g。本品以田黃為材,隨形雕山型橢圓章,其色澤濃郁金黃自然,紋理細膩血筋明顯,質感瑩澈通透、石性凝結,屬十分典型的桔皮黃田黃凍佳材。

圖7:田黃薄意雕螭龍扁方章,拍賣成交價格:6,278,400元,尺寸:重268.7g。

圖8:田黃石羅漢擺件,拍賣成交價格:6,249,100元,尺寸:高112.5px。

圖9:田黃山水薄意隨形章,拍賣成交價格:5,957,000元,尺寸:重:232g。

圖10:桔紅黃田黃凍松下對弈擺件,拍賣成交價格:7,000,000元,尺寸:重1395g。

“芝麻開門收藏網”專注古玩收藏鑑定估價,歡迎在評論中發表不同意見!


芝麻開門收藏


田黃石的鑑定主要憑石感經驗來判斷,外觀特徵和儀器輔助。首先要過手大量的真品,有些人真品沒上手過單憑理論書本是不夠的。上來就找皮,蘿蔔絲紋,紅筋.....這些只是從大多數田黃中找出的一些特徵而已。而並非無皮不成田,無筋不成田,無蘿蔔絲不成田......比如,有的皮很薄,一經雕刻打磨石皮即被清除,比如,田黃在形成遷移過程沒有產生裂紋,那麼土壤中氧化鐵無法滲透,紅筋也就無法形成......


擷石人


田黃的特點:田黃的特點是細膩溫潤,呈為透明、半透明狀,蘿蔔紋明顯,新出田黃的表面帶破者較多,間有格紋。色澤和質地變化較多,田黃,紅田,白田。田黃有黃金黃,橘皮黃,琵琶黃,桂花黃,雞油黃,熟慄黃,皂黃,桐油黃。其中特別通靈脂潤者,又名田黃凍,紅田十分少見,色澤鮮紅豔麗猶如紅橘皮,白田多白裡泛黃,非純白色,銀包金,金包銀,金銀地十分稀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