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男孩以死謝罪:孩子犯錯怎樣懲罰?你的選擇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9歲男孩以死謝罪:孩子犯錯怎樣懲罰?你的選擇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9歲男孩以死謝罪:孩子犯錯怎樣懲罰?你的選擇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近日一個“撞碎玻璃以死謝罪”的新聞上了熱搜,9歲男孩留下的遺書特別扎心:nai nai(奶奶),我前天把學校的bo(玻)裡zhuang sui(撞碎)了,我之到要chen fa(懲罰),suo(所)以我跳lou(樓)了。

還在上小學的男孩,連奶奶和樓字都不會寫,甚至連懲罰都不會寫,連拼音都拼錯,卻知道懲罰有多重。稚嫩的他最終選擇用死亡來逃避懲罰。

家長錯誤的懲罰究竟有多可怕?答案是,能徹底毀掉一個孩子,能直接把他送入無盡的黑暗,甚至能直接讓孩子走向死亡。

9歲男孩以死謝罪:孩子犯錯怎樣懲罰?你的選擇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9歲男孩以死謝罪:孩子犯錯怎樣懲罰?你的選擇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做記者時,一次去眼科病房採訪,對象是眼睛受傷的10歲女孩辰辰。

辰辰父母下地務農,留她自己在家裡玩,拿廢針管當玩具的她,一不小心將針頭扎進了眼睛。她的第一反應不是哭喊,不是求助,10歲的她選擇一把將針頭從眼睛上拔了下來,對父母保持沉默。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星貓親子家園】公眾號

十幾個小時以後,辰辰的眼睛開始紅腫、流出混濁的液體,這才被粗心的父母送到醫院,險些延誤了最佳治療期。所幸,經過搶救她的眼睛保住了。

辰辰囁嚅地說,我怕媽媽打我。我當時的震驚現在還記得,沙子進眼睛的疼痛成人都受不了,針頭扎進眼睛的劇痛,小小的她究竟怎麼忍下來的?父母的懲罰難道比針扎進眼睛還要疼嗎?

13歲的孩子沒有完成寒假作業,不敢面對父母,選擇把所有零花錢都留給遠在老家的爺爺奶奶,遺書上說,對不起,爸爸媽媽,我知道你們討厭我,我走了,請不要傷心難過。

韓國4歲的小女孩,晚上睡覺不小心尿了褲子,媽媽醒後暴怒,直接將她關在寒冷的廁所罰站。4個小時後,女孩昏迷死亡。

青海玉樹一個孩子偷錢被發現,憤怒的父親用皮鞭抽打孩子,用冷水往孩子身上潑……

每個孩子都是在犯錯中成長起來的,只是有的父母會做孩子的避風港,給予適當引導,讓孩子安心地修正錯誤;另一些父母則會用抽打、家暴、語言損毀的懲罰,來毀滅一個孩子。

孩子不敢面對的從來不是懲罰本身,而是父母。

9歲男孩以死謝罪:孩子犯錯怎樣懲罰?你的選擇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9歲男孩以死謝罪:孩子犯錯怎樣懲罰?你的選擇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重慶9歲男孩航航是個小遊戲迷,他迷上了一款手機遊戲,為了打遊戲,航航盯上了奶奶手機微信裡的零錢,用這筆“鉅款”偷偷給自己買了遊戲裝備。

航航媽媽坦言,剛知道這件事後,非常生氣,第一反應是一定要揍他一頓。可和老公冷靜下來想一想,認為痛打一頓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所以他們決定變換一種方式,讓孩子體會到掙錢有多不容易。9歲的孩子能用哪種方式賺錢?夫妻商量後,冷靜地告訴航航,你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你偷的錢,請你撿水瓶賣錢為自己還債。

國慶長假、週末,航航的業餘時間都在撿廢品中度過,記者採訪時,他已經撿了2個星期的廢品,正在烈日下捆一袋紙的他,提到自己偷錢的事兒,擦了擦頭上的汗,認真地說,掙錢太難了,我以後絕對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心裡暗暗為航航父母打CALL,聰明的父母兵不血刃,就能巧妙地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承擔。

壞的懲罰,除了讓孩子懼怕父母,逃避錯誤之外,很可能讓孩子在痛苦和報復中度過一生。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星貓親子家園】公眾號

好的懲罰,會用孩子能夠承受的方式,理解父母的苦衷;用溫柔的方式,讓孩子不再懼怕犯錯;用靈活的處理,讓孩子認識到犯錯的後果。

最終,孩子們可以在懲罰前能自由思考,在懲罰中得到成長,在懲罰後和父母關係更融洽。

9歲男孩以死謝罪:孩子犯錯怎樣懲罰?你的選擇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9歲男孩以死謝罪:孩子犯錯怎樣懲罰?你的選擇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怎麼懲罰孩子?《如何說孩子才會聽》的作者阿黛爾·法伯說,無效懲罰剝奪了孩子內心深層對自己錯誤反省的過程,每個孩子都需要正確的懲罰。

1、懲罰前,傾聽孩子感受

閨蜜的兒子把小朋友打了,聽到對方孩子家長告狀,閨蜜一秒暴怒,恨不得立刻把兒子抓過來暴揍一頓。

可是隨後閨蜜冷靜下來,想聽聽兒子的想法。兒子這才小聲地說,帥帥打過我好多次了,我實在忍不了才還手的。閨蜜心裡一驚,險些因為衝動委屈了孩子。

在犯錯後,家長的第一反應非常關鍵,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暴怒,鼓勵孩子把所有的感受都說出來,這樣才能瞭解犯錯的始末緣由。

2、批評不等於攻擊人格

你是不是傻!你缺心眼嗎?我就說你幹啥都不行!

父母責罵孩子時,語言暴力的後果比體罰還要嚴重。

心理專家指出,父母的日常用語會嚴重影響孩子,在父母的否定和批評的語言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特別容易安全感缺失,自我認同感差,長大後更容易責罵、打擊下一代。

在懲罰的時候,不要貼標籤,過度誇大事實,只要就事論事,心平氣和地講出道理,讓孩子知道錯在哪就可以。

3、用幫忙代替懲罰

朋友最頭疼的就是帶兒子逛超市,小傢伙每次都要把櫃檯上所有的玩具和食品都扯下來,堆在地上,夫妻倆氣得當眾“雙打”,兒子哭嚎,眾人圍觀,聲勢浩大。可下次再去時,男孩依舊奔跑搗亂,故技重施。

後來,朋友和老公想了個主意:去超市之前全家開會,列一個購物清單,鄭重其事地請兒子幫忙,孩子也不再用搗亂的方式來吸引父母注意力。

超市的食品區,再到米麵油、調料區,到處都有男孩認真選購的身影。以往的“保留項目”——捱揍也變成了其樂融融的購物,孩子的淘氣值也減輕了,還多認識了不少字。

4、讓孩子體驗自然後果

鄰居劉姐的女兒寫作業時非常拖拉、馬虎:標點符號點錯,錯別字連篇,多次算錯小數點。劉姐又氣又急,試過了罰站、責罵、談心都不管用。

老母親心力交瘁,說考研都沒這麼認真過,每天晚上花大把時間替女兒逐個排查,生怕女兒挨老師批評。一次,女兒不小心說走了嘴:我用不著認真寫,反正媽媽最後都能幫我檢查出來。

劉姐這才意識到,自己一直在做無效付出,孩子從來沒有真正為自己的錯誤買單。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星貓親子家園】公眾號

這天晚上,女孩照例拿來作業本甩給媽媽檢查,劉姐眼珠一轉,躺在床上捂著頭開始呻吟,哎呀,女兒啊,媽媽頭太疼了,你今天自己檢查吧。女孩撓了撓頭,草草地掃了一眼就早早睡覺了。

結果,第二天,女孩的作業錯誤百出,被老師當眾狠狠批評。這天放學後,女孩再也不用媽媽催促,自覺地坐到桌前,寫完後檢查了一遍又一遍,馬虎的毛病再也沒犯過。

讓孩子自己面對後果,他們能更清楚地直面問題。

9歲男孩以死謝罪:孩子犯錯怎樣懲罰?你的選擇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懲罰是每個孩子成長路上的必經之路。是用打罵來懲罰孩子,還是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巧妙地讓孩子知道,自己要為錯誤付出代價?這是每個家庭都要面臨的選擇題。

孩子犯錯時,別急著懲罰,先聽聽他的想法;在懲罰時,記住惡言惡語是把刀,不能隨意用在孩子身上;請孩子幫忙,認真分析孩子的行為,都可以找到有效懲罰方法;最後,不要試著為孩子遮擋一切風雨,適當讓他學會自己承受後果。

你的懲罰,究竟能給孩子帶來成長、感悟、進步,還是膽怯、恐懼、陰影?你的選擇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別用千篇一律的打罵懲罰寒了孩子的心,試著多變換幾種孩子能接受的方法,走進他的內心,用恰當的懲罰,伴隨孩子一起成長,才能收穫這世間最美的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