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男怕三十,女怕十八”為啥女人怕十八呢?

悠悠鄉村路


男怕三十,女怕十八。這是為何呢?

一:男人三十而立。

男人三十歲時,通常已經成家立業了。每天睜開眼睛時,看到的是年邁的父母,幼小的兒女,妻子因為照顧而做全職太太。當你睜開眼睛的時候,身邊的親人,全部是依靠你的人,而你做為家裡的頂樑柱,卻沒有一個可以讓你依靠的人。

三十歲,男人在事業上,打拼了多好,已經有一點基礎了,但是隻能做到中層幹部。這剛好是,你不能任性辭職的年齡段。因為一家人指望著你養活。而你又不能像個像個職場老油條那樣混日子等著退休。因為,指不定哪天混著混著,就丟工作了。


三十歲,混職場的都身有體會吧。拼激情,拼加班,拼努力。是拼不過那些二十幾歲的單身漢的。拼資歷和經驗,又拼不過上面的老江湖。三十歲,這個尷尬的年齡段,在職場上,常常都是像走在薄冰上,一不小心就掉水裡了。

三十歲後,失業了,是不容易找工作的。因為,對公司而言,不如年輕人的潛力大,又不如四五十歲人的老練。


在普通人裡,三十歲,剛成家,生完孩子,買了房子,口袋沒多少積蓄,而每個月供房,供孩子讀書等,支出特別多。而薪水,由於才處於公司中層,不會像四十歲後那麼高薪。

三十歲的男人,每天睜開眼睛,在身邊人期待的目光下去上班,就像去上墳吧,匆匆忙忙地擠公交,擠地鐵,到了公司後,還要在領導面前裝成一個聽話的孫子,在手下面前裝一個和藹的大哥,在同事面前裝一個笑口常開的好夥伴。

當上完墳回家後,又要面對孩子們亂糟糟的學業,妻子對你不體貼的抱怨,面對父母那望子成龍不得的目光。

好不容易,躺床上想好好休息下時,又要面對如虎如狼的妻子那含情脈脈的等待。

二:女怕十八。

在古代,女人是很早就會嫁人生小孩的。一般十五六歲,就開始嫁人,然後生小孩。過上一種和婚前在孃家截然不同的生活。

在古代,女人結婚,可沒有現在這種婚姻自由,自由戀愛的事。都是父母包辦的,很多女人,都是結婚後才知道自己的男人是什麼樣,夫家如何的。




在這樣的婚姻情況下,女人的後半生是否幸福,看得往往就是運氣。運氣好的,嫁的老公會體貼,夫家人好相處,生活條件好。運氣差的,可能從此過上暗無天日的日子。

所以,那時候的女人是特別怕到十八歲嫁人的年齡的。

這裡指得女怕十八,其實就是說女怕結婚後的遇人不淑。

其實,不僅過去是這樣。現在哪怕自由戀愛結婚的,女人同樣會怕結婚後,老公是否會如婚前體貼,夫家人是否好相處等問題。


村哥小凡


農村有句俗話是 “男怕三十,女怕十八”,以前的時候我並不是太理解這句話,直到現在我也三十多歲了,才設身處地真正悟懂這句話。


男怕三十

男人普遍都比女人晚熟,二十來歲的男人一般玩心都很重, 就算是結了婚也沒什麼變化。直到三十歲左右才能慢慢的成熟起來。因為這個年齡的男人開始上有老下有小,身上的擔子開始加重。大部分的男人這時候就會逐漸變得成熟穩重起來,而有一小部分的男人還是沒擔當,沒責任心,做事也還和二十來歲毛頭小夥一樣,這些人以後也就這樣了,成不了大事。古人說“三十而立”就是這個意思。



女怕十八

古時候的女人到了十八就要嫁人了,十八歲以前在孃家,十八歲以後在婆家。而古代女人地位低,講究“嫁夫隨夫”,不管丈夫好壞,都要跟著他。如果嫁對了男人,日子會越過越好;如果嫁錯了男人,後半生只會越過越苦。

綜上所述,在以前男人三十歲,女人十八歲都是他們人生的一道分水嶺。不過在現代社會,好多人讀書出來再打拼幾年,年齡都不小了,結婚也比較晚。而女人如果嫁錯人可以離婚再嫁,有些女人自己的事業也很出色,甚至比男人都強。所以“男怕三十,女怕十八”這句話在現在已經不太適用。


核桃樹下話三農


在農村,有很多俗語都是老一輩通過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代代相傳,有些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值得的我們去學習。農村俗語:“男怕三十,女怕十八”為啥女人啪十八呢?



“男怕三十”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我們都聽過一句話話“三十而立”,這就是說男人三十歲重要轉折點。男人三十歲之前和三十歲之後,兩者都有不一樣的意思。三十之前可以過得無憂無慮的日子,而三十之後就想的比較多,有妻兒老小了,有很多事情都不能依靠父母了,只能自己去努力奮鬥目標,什麼事情都得自己去扛。要是到了三十歲還沒成家立業的話,不光是自己還是家人,都會被人瞧不起,就會讓人覺得你沒有志氣,做什麼事情都不去努力去做,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要父母去解決問題,這樣會讓你的家人抬不起頭,感覺很沒面子。



所以說“男怕三十”,男人在三十歲之前最好能成家立業,三十歲之後就可以安心的照顧家庭和做好自己的事業,宜早不宜遲,不然生活就會感覺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就不好了。

“女怕十八”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對女人來說十八歲就是一朵花,十八歲這個年紀對他們來說很珍貴,在爸父母那個年代的時候,女人一般十八歲的時候就談婚論嫁了,就要離開自己的父母,去另外一個環境生活,跟著不是很瞭解的丈夫過日子,其實這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有自己的婚姻幸福做賭注。要是嫁個好人家就什麼關係,可是嫁過去婚後生活過得不幸福,又遭到婆家人的欺負,就很不幸了。所以說“女怕十八”,在農村,以前有些女孩子就害怕長大,早婚對她們是一道坎,適當地宜遲不宜早。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的人的思想也發生了觀念,,婚姻觀也發生的變化。女人早婚的現象基本沒有了,但是還是會有早婚早育的。而男人三十歲成家立業的也非常多。這句俗語對我們還是有警示作用。各位友友,你們覺得這句俗語現在還有用嗎?歡迎大家評論留言!


客家妹小林


我是鄉村靜嫂,我來回答。

農村俗話“男怕三十,女怕十八”有什麼道理。

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俗話,有俚語,但要說俗話最多的,非咱們中國莫屬。

為什麼?因為中國是唯一一個幾千年沒有斷層的文明古國,很多老時候的話都完整的流傳了下來。流傳的同時,又有新的俗話產生。

要說俗話有什麼作用,其實俗話就是一部民間生活指南,裡面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我們仔細研究的話,就會發現這些俗話都包含著前人的智慧在裡面。

題主的這個問題,咱們必須要分成兩部分來解答,這樣才能體會到前人的智慧。而且我們解答過後,會發現這是句說面臨選擇時心境的俗話。



一、男怕三十

男人為什麼會害怕三十?《論語》為政篇裡有三十而立的說法,很多人會錯誤的理解這句話,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三十歲就該成家立業,三十了還在漂泊,沒有立起來,這是失敗的。

其實,不是這樣的,三十而立在這裡更多表現了一種心境。是說通過以前的學習和生活經驗,明白了為人處世的生活態度和原則。

那麼,我們再回到這句俗話上,男怕三十,怕什麼?這裡的怕,其實是一種對生活和人生的焦慮,是對自己的反省,年過三十,自己擁有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以後該如何為人處世?

這是個邁向徹底成熟的年齡,應該和以前懵懂的自己說再見了,應該確定自己以後的人生該走什麼樣的路。

換句話說,就是現在了一個人生的路口,面臨著巨大的選擇。

面對選擇,特別是大的選擇,我們常常會惶恐不安,會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

這句話就完美的表現了這種心境。



二、女怕十八

女孩子為什麼怕十八?其實跟上面一樣,仍然是面臨著巨大的選擇問題。

其實,在古代,對於女孩子十八歲這個年齡段,是沒有特別的形容詞的,為什麼?因為在古代,女孩子十八歲並不重要。

我們先來看看古代人是怎麼形容女孩子的。

1:七歲稱髫年。也就是幼年。

2:十二歲稱金釵之年。

3:十三歲稱豆蔻年華。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豆蔻是開在初夏的一種植物,不是盛夏,表明女孩子還沒成年。所以,現在人動不動用豆蔻之年來形容女孩子十八歲是不對的。

4:十五歲稱及笄。及笄代表成年,是有笄禮的,古時候未成年少女是長髮,過了及笄之年,就可以把頭髮盤起來,代表已經成年,笄禮也是成年禮。

5:十六稱碧玉之年,是可以嫁人了。這個年齡在古代是女孩子最美好的時期,二八年華正妙齡。

6:十七稱待年,也就是該嫁人還沒有嫁人時,也叫待字,所以有待字閨中這樣的成語。

7:二十歲稱桃李年華。為什麼是桃李年華?大家可以想象桃子李子成熟時候的樣子,代表一個女孩子已經成熟。

好了,回到問題本身,由上面形容女孩子的比喻詞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句女怕十八明顯是現代人或者是近代人說出來的,因為現代規定女孩子十八才算成年。

剛剛成年,恰恰是最危險的年齡,這個時候的女孩子,憧憬愛情而分辨不出真正的愛情,常常會盲目行事,而有時候,一個錯誤的選擇,耽誤的就有可能是一生。

所以,俗話的意思有警示的意味,是希望看到過的人,在面臨突然的選擇時,能後冷靜下來仔細思考再去做。



結語:俗話是教我們向善和學好的,也許有些俗話在時代的面前會顯得落後。但教人向善和勸人學好的話,永遠都不過時,永遠有警示作用!


鄉村靜嫂


農村有很多俗語,是關於男人和女人在成長生活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和需要解決的困難。

男怕三十

古話說,三十而立。對於一個男人來說,到了30歲的時候,如果還沒有成家立業的話,是會被別人看不起的,會遭到別人的恥笑。

所以我們看到,在以前的農村地區,男人結婚都是比較早的,基本上在20歲左右就已經成家並且養育小孩了。所謂成家立業,先有家再立業。

正常發展軌跡情況下來看,到了30歲應該是事業有成,家庭和睦的時候。但是如果有的青年在30歲的時候還無家無業,那麼是他最怕怕的事情。所以說古人講男怕三十。

女怕十八

女怕十八,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女人結婚是比較早的,一般在十五六歲的時候,也就是二八年華就要嫁人。而到了18歲以後,在古代那就是大姑娘了,有點類似於現在30多歲的大齡剩女。

以前有一個很不好的思想,那就是女孩總是人家的,女孩總要嫁人的。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只要到了可以結婚的時候,一般都是早早許給人家。而且因為以前農村地區比較窮,家裡吃的不多,所以有很多童養媳的現象存在。

可想而知當一個女孩子到了18歲還沒嫁人,還呆在家裡,那是一件非常丟人的事情,不僅僅是自己父母也沒有臉面。所以到了18歲以後,女孩子的自己和父母都會非常著急,會迫不及待的要嫁出去。這就是女怕十八。

但從現在社會的角度來看這兩句話,沒有太多的道理。男怕三十可能還情有可原,而女怕十八幾乎就是胡說八道。從現在的社會發展狀況,18歲是女孩子最花樣年華的年齡,正是他們最好的時光,應該是最幸福的時候,而不是最害怕的時候。所以這句俗語大家不必太關注,也不要過於糾結,聽聽就算了。


茶人老七


農村俗語:“男怕三十,女怕十八”為啥女人怕十八呢?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很簡單,意思是說三十歲對於男人來說是一道坎,而對於女人來說,十八歲也是一道坎,他們分別都會有彼此擔心和煩惱的事情。那為啥女人怕十八呢?

男怕三十

在過去男女結婚都比較早,男孩子到了二十歲就要開始準備成家了。而到了三十歲的時候,那正是人生的關鍵期了。老話說得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男人到了三十歲的年紀,家庭已經穩固了,是時候要建功立業了。而且這個時候孩子早已經出生了,而父母也已經逐漸老去了,整個家庭的重擔都落在了家中男主人的肩上了。在過去可能還能依靠父母,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但到了30歲以後了,那一切就都要靠自己了,壓力是不言而喻的。比如之前都是父母當家,很多的事情都不要操心。可是到了30歲以後,基本就要自己當家了,不能再像過去一樣什麼都不管不顧了。一下子肩上擔子重起來了,由於沒有經驗,操心的是事情還比較多,如果還沒錢,那真的是無從下手啊。

女怕十八

在過去女孩子到了十八歲的時候,就要開始找婆家了。而在過去是沒有自由戀愛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些人在洞房花燭夜之前,都是沒有見到自己的丈夫長什麼樣的。在沒嫁人之前,有父母的寵愛,兄弟的保護,在家中也不用怎麼看別人的臉色。可是一旦嫁人了,那就要伺候公婆了,並且還要進入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家庭,和一個陌生的男人同床共枕。這個時候很多的女人也會擔心萬一對方是醜八怪呢?萬一對方對自己不好呢?萬一婆婆不好相處呢?其實,女人怕十八歲就和現在有些人所說的“婚前恐懼症”是一樣的。但是在今天,這句老話過時了。因為自由戀愛,讓很多的夫妻還沒結婚就已經混的很熟了,並且現在結婚的年齡也普遍推遲了。

生活總是會有很多未知的困難在前方等著我們,但是即便這樣也不要自己嚇自己。正所謂“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在困難還沒來臨之前就害怕,這是弱者的想法,我們切不可杞人憂天。面對困難,我們應該勇敢的像海燕一樣,大聲的說出: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農夫也瘋狂


“男怕三十,女怕十八”,有什麼說道?

說到俗語,感覺我們農村可以羅列出一籮筐,建議俗語都可以納入國粹了,哈哈…雖然說是俗語,但是很多都是有一定道理在裡面的,畢竟這是老一輩的實踐和閱歷總結出來的。
男怕三十。又有一句俗話說得好,“男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三十歲是男人最難的時候。這個年紀的男人早已經不是孩子了,不能理所應當地啃老了,同時一般也都有了妻子和孩子,速度快點的可能二胎也有了。但是三十歲又是一個男人剛剛成熟的時候,剛擺脫稚嫩心態,可能在工作上剛剛有起色,但是談不上飛黃騰達。這時候站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位置上,難免會焦慮會彷徨會無奈,會對未來充滿未知和膽怯…


女怕十八。女人和男人不一樣,她們無論是身理和心理上都比男人成熟得早,而且壓力沒有那麼大。女孩到了十八歲以後,開始躁動但是又充滿畏懼。她們想去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但是又怕遇人不淑,自己被傷害。再往以前推,十八歲的女孩應該接近出嫁的年齡了,她們可能對自己的夫君一點都不瞭解,就要離開自己的父母嫁為人妻了,換做是誰,都會有點不甘心、有點恐慌、有點無奈吧…



俗語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只是針對特定時期的大部分人而言的。相信現在也有很多男人是三十歲就已經腰纏萬貫了,也有很多女孩是十八歲正無憂無慮呢,主要還是看自己…

我是[農村一棵小草],希望能和大家做個朋友,謝謝閱讀與支持,我們有緣再見。


農村一棵小草


農村俗語:“男怕三十,女怕十八”為啥女人怕十八呢?

記得以前在農村生活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村裡的老人說一些俗語,時間久了,知道的俗語也就越來越多,在這些俗語中,也學習到了很多東西,教給了我如何為人做事。“男怕三十,女怕十八”,這句俗語裡說的數字指的就是年齡,男性怕三十歲,女性怕十八歲,很多人都不懂為什麼會這樣說,直到有人告訴了我,才清楚了一些其中的原因。


人們常說三十而立,男人在三十歲的時候需要承擔責任,大小事情自己都需要慢慢接手。在這之前的話,完全不用考慮這些。到了三十歲以後,男人就多了很多的煩惱,需要考慮養家的問題,需要考慮未來發展的問題,有很多問題都困擾著他的發展。“男怕三十”指的就是,男性在這個年紀就需要開始承擔自己作為一個男人的責任了,對男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轉變,所以有壓力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產生恐懼也是非常正常。

十八歲對女性來說都是花一樣的年紀,這個年紀很多女性都非常的美麗,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十八歲的女性大多都已經需要開始結婚生子了,也是需要面臨很多的家庭問題。嫁為人妻以後,就需要考慮很多的問題,可能還會和自己丈夫家的家人產生矛盾,所以說十八歲對女性來說也是有很大壓力的,“女怕十八”指的是生活中帶給女性的生活危機。


其實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只要用平和的心態應對就好了,沒必要太過擔心。“男怕三十,女怕十八”也是很有道理的,不同性別的時候,都會有各自的壓力,只要用正常的心理對待就沒有什麼問題。


老農民說事


農村俗語:“男怕三十,女怕十八”為啥女人怕十八呢?

農村俗語多,農村老人告誡子孫後代的口頭語是:俗話說的好……

很多俗話裡的道理是經歷了無以數計的年限,被一代又一代的人認可並且運用,一直延續到今天。

農村俗語:男怕三十,女怕十八。十八歲的女兒正是花一樣的好年紀,幹嘛要怕啊。十八歲的女孩怕點好,謹慎些可能會受用一輩子。

以前農村姑娘長到十八歲,村裡的媒婆看到誰家有花一樣的大姑娘,就趕緊上門提親,俗話說的好:一家有女百家求。

今天有媒婆來介紹王家,明天又有媒人來介紹張家,後天就可能是李家求親,情竇未開的姑娘被提親者弄的暈頭轉向,一下子無法適應了,這農村提親也是怪,經常是一有介紹對象的會一連串好幾家,要麼就一家都沒有。

這可難壞了姑娘,十八歲的姑娘接觸的人不多,誰好誰不好真能挑花了眼,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將來要陪伴終生的男人,不是說女人就怕嫁錯漢嘛,如果選不好,那就牽連到一輩子的幸福了。

所以十八歲的姑娘愁啊,要是都拒絕等年齡再長大些找對象,也不靠譜,因為過去是靠媒人介紹對象,假如很多媒人上門提親,都拒絕了的話,村裡人會說:誰誰家的姑娘眼睛長在頭頂上,那麼多好小夥,她一個都看不上,太挑剔了。於是被說成挑剔的姑娘可能以後就沒有媒人上門提親了,因此會被剩下變成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農村女孩當然怕十八歲了,十八歲意味著已經長成了大姑娘,會有媒人上門提親,女孩怕挑選對象一時眼花找個不好的男人嫁了。十八歲的女孩還害怕沒有媒婆上門提親,怕將來變成老姑娘剩在家裡。

男人怕三十,三十而立,三十歲的男人需要獨擋一面了,家裡地裡,以及上面的歲數逐漸老了的父母,下面的剛剛懂事的孩子,哪一個都需要三十歲男人來承擔他們的日常以及重要的事情。

三十歲的男人得擔著家裡經濟來源重任,還得守護著一家男女老少的安危,既得操心外面事情,又要掌握家裡大局,所以三十歲的男人也怕,不再是以前靠父母幫襯過日子了,得扛起家庭重任。


在我們這裡農村,到今天還有十八歲的姑娘被上門提親,只是沒過去那麼多了,女孩子更多的是自由戀愛,男人也不是多怕三十歲了,因為很多男人三十還沒結婚,或者剛結婚,而三十歲的年輕人的父母還是農村主要的勞動者,不用孩子現在就把父母當成老人來照顧。


悠然見東山


農村俗語:“男怕三十,女怕十八”為啥女人怕十八呢?

這句農村俗語百思不得其解,個人認為,應該是後來者自己記錯了年齡,憑藉記憶中的年齡隨意問的,又或者根據當下的男性現狀,給出了男怕三十,這有一定的道理,但女怕十八,從古至今,都說不過去。


男怕三十

《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古人認為應該能做事合理,能自立於世,現在人一般形容事業有成,對於農村人來說,再通俗一點就是:房子、車子、存款、老婆樣樣不缺。

男人不是怕三十歲,而是怕三十了一事無成,你說娶媳婦,要是三十了還娶不到,在農村的話,那腦門上“光.棍”二字應該寫了一半了。

說事業,不是所有人都是“姜子牙”,大多還是“武大郎”,靠著“燒餅”度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做工就沒得吃。就怕到了三十,燒餅不景氣,工資兩千五,月供去了一千八,孩子還在餵奶,生活度日難呀。


就說我吧,89年的,掐指一算,按農曆差點,按公立三十有多,兩夫妻上有四個老人,下有個孩子,要是後面再要一個,就是兩王四個二,工資4500,每個月入不熬出,天天做著三份工,真的好怕三十歲,想踹口氣也不得行,孩子指著奶粉,回家還得祈禱大人平平安安,不要有什麼病痛。

所以,男怕三十一點沒錯,既怕一無所有,又怕所有變沒有,從這點來看,這俗語很適合現代。

女怕十八

對於這句話,個人並不贊同,如果說現在來看,18歲的姑娘正是花季少女,憧憬著美好的未來,愛情、學業,無憂無慮。


對於古代人來說,女孩最怕什麼,自然是婚姻,因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怕十八出嫁?也許嫁的那個男人不是老相好,可能是個老頭,有各種可能,所以害怕?

怕結婚沒錯,可十八歲這有點說不過去,古人多夭折,要早結婚,生六七個。所以十八多半已經是晚婚,有人從古代墓誌等資料總結出,古代女子在15-17歲結婚最多,而根據古代各朝的婚姻規定來看,女子結婚年齡最小十三歲,距離我們最近的明清兩朝,明太祖洪武令:男十六,女十四。清《大清通禮》:男十六,女十四。所以到了十八,按以前農村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一傳統思想,養女兒不會多養四年。


古時女子多大算成年呢?有多種說法,但多數認為是十五歲,“及薺”之年,指的就是十五,到了十六,就叫“破瓜”了,十八已經開始生育。

所以,不管從古代還是現代,女子怕十八,有些說不過去,說怕十四怕十五還有些道理。

總結:男怕三十有理有據,很有道理,女怕十八,多半把十八看成了古時適婚年齡,歸根結底是怕結婚,不過好在如今男女平等,戀愛自由,女的再也不用在怕婚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