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航母,能否實現?

P-y到老


能實現不過需要很久。

這裡李曉偉為你分析,神盾局中的空天母艦是可以潛水 可以上天兩棲裝備,當然電影中的動力來源於升力風扇,而且電影中的升力風扇大約只有十幾米,我個人感覺以這種程度的風扇,要想實現航母飛行基本是不可行的。

現實中一架直升機的旋翼就有十幾米長,靠這樣的四個旋翼能讓10萬噸的重型航母起飛?很明顯這只是個電影效果,要想要如此龐然大物起飛,應該需要的是反重力技術或者叫反引力技術。

引力是質量在空間中的表現形式,如果克服了這種引力,那麼無論多麼大的物件都可以從星球起飛。當然也有另一種方式,例如足夠大的引擎,《流浪地球》中的那種引擎絕對可以,但是以目前人類能量利用率來說,需要很多很多物質,你航母存的下那麼多嗎?顯然是不可行的,除非反物質引擎那樣才能實現最小的質量最大的能量。

要小編看來就兩種方式,第一種就是航母減重,這種方式如果達到極致,也許可以實現四個風扇升空。第二種方式就是更強大的引擎,以人類推力最大的火箭發動機來說,燃料都是問題持續性太差,但是飛起來估計沒問題。

所以想解決飛起來,未來還是比較容易的,想實現長時間的空中飛行,就必須依靠能量利用率的進步,否則的話就算飛起來也不持久,這樣是沒有意義的。



李曉偉


有沒有時間跨度限制啊,如果沒有時間限制,過個幾百上千年還是可以造出來的,要是有時間限制的話,比如100年內,那我個人認為未來一個世紀是沒什麼機會能見到空天航母的了,除非能在幾十年內弄出電影裡那種“反重力裝置”,然後再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改進、升級,那麼還有可能弄出這所謂的空天航母,不然的話還是洗洗睡吧,僅僅依靠目前的化學燃料發動機可能性基本為零!

主要是這玩意體量太大了,從電影裡去看,這所謂的空天航母既可以在水裡航行,還能變身飛到天上,噸位怎麼也不會比今天的“尼米茲”、“福特級”小巴,起碼也有十萬噸了吧,想要靠今天的化學燃料發動機就把這十萬噸的鐵疙瘩推上天,說是做夢也不為過,就拿今天推力最大的火箭發動機來看,綜合推力還停留在千噸級,想要達到萬噸級、十萬噸級不知要到何年何月,而且火箭發動機使用時是什麼狀況又不是不知道,搞不好會把航母自己給點燃,完全不現實。

其次,就算真的把這大傢伙送上了天,作用也不大啊,一發導彈就能解決,因為這種體量的大傢伙你就不要想著機動性了,就算有防禦系統,也搞不好有漏網之魚,只要有一枚導彈命中,那麼這空天航母就完蛋了,而且你這東西不能一直前進吧,總要在空中停留、警戒啊,這又是一個很大的技術問題,對材料學的要求太高了,憑藉目前的材料應該支撐不了這麼大的鐵疙瘩飛起來,還有,這玩意不能跟水裡的航母相比,航母出了故障是不會沉的,但是這個在天上飛的東西一旦出了故障,搞不好就只能等死了;最後,起飛了怎麼降落,什麼跑道能承受十萬噸級的東西壓在上面?

總之,這玩意在軍事上的作用等於零,就算有技術也不會造的,造出來就是活靶子,大氣層內的飛行器不需要這麼大的(大氣層外?第一宇宙速度先了解一下),而且弄出這玩意對材料學、發動機等方面的技術突破要求太高了,短時間內突破不了,就現在,你可控核聚變出來了麼?沒有吧,那就沒戲了,因為這玩意需要的能源只能從核能裡去選擇,不然就別想著飛,至於反重力裝置,就更加沒有眉目了!看上圖中的發動機,這氣流搞不好會把自己的飛機吸進去!


哨兵ZH


在漫威的設定裡面,神盾局的空天航母,使用的是託尼·斯塔克,也就是鋼鐵俠的父親,所研發的REPULSOR反重力裝置才能將其送上天空,就算是漫畫裡面的世界,也不敢通過用那四個推進器就能保證重達十幾萬噸的空天航母能夠在天空中穩穩的飛行。

當然,漫畫裡面是沒有那4個大風扇的,那是電影追加的部分。

現實裡面,如果把反重力技術劃去,現代科技如果用於把這條10+萬噸的航母送上天,按照力大磚飛的規則,需要多達十萬噸以上的推力將其送上天,而按照目前推重比最高的F-135-PW-100的最大推力計算,大概需要4800臺才做得到。以RD-170火箭發動機來做這件事,大概需要136個才能完成。

就算能夠做出擁有如此多發動機,並且推力大到足夠讓它自己升空的空天母艦,按照F-135-PW-100每小時吃掉50噸燃料的速度計算,就算十萬噸的重量全部是燃料了也只能飛半個小時,至於RD-170這種胃口嚇人的東西……飛行時間是按照秒來計算的。

至於核動力發動機……先不說現在可以做出多大的核動力發動機,但是首先要注意一件事,現代的核動力飛機為什麼沒有投入應用,原因是在於現在所有的核動力發動機,都是會大量噴射放射性元素的開放式發動機——那種玩意兒如果用來繞地球一圈,那獲取的就不只是下面國家的抗議了。至於核屏蔽……由於重量增加和熱交換效率下降,根本飛不起來。

所以,暫時來說,空天航母就別指望了。


思遠軍事


空天母艦——這是一種未來的跨形態的作戰武器。目前正處於設計研發階段,一切還只存在於構想當中,但是美國於1982年開始啟動“空天母艦”的研製計劃,預計總投資不超過400億美元。

空天母艦若想實現必須要解決發動機的問題,擺在面前的就是採用什麼能源作為主要動力,目前來看,核動力或許是最可能實現的方案,當然也有人提出用反物質作為動力來源,不過對於反物質,一切只存在於理論中,完全是模糊的概念。

設想中的空天母艦作戰性能:

  1. 高超音速空天運輸平臺,不僅可以在大氣層中巡航,還可以飛出大氣層直接圍繞地球飛行,此時無空氣阻力,飛行速度最快,設計理念中給出速度為25倍音速,全力繞地球一圈,僅需90分鐘,這樣在未來戰場上,可以快速實現跨地域作戰,打敵人個措手不及。

  2. 空天母艦長度在500-1200米,高度為50-100米,載荷量可達8000噸,甚至更大,這取決於採取什麼能源作為動力。

  3. 配備完備的防禦系統,偵測一切來襲導彈武器,並採取有效的防禦、進攻措施。並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傻大個”!

研製空天母艦的難題還不只是在能源上面,還有材料上面,因為空天母艦將經常往返於太空與大氣層之間,高溫摩擦以及太空中的惡劣環境,這都需要考慮在內,所以這項科技,在我看來,本個世紀內應該還無法實現。

你們的看法呢?


科幻船塢


近50年沒指望。軍事裝備大多屬於機器,既然是機器,在工作原理上就必須符合物理定律。一個物體如果想在大氣層中懸浮,或者需要該物體本身能夠產生比重力更大的向下的推力,或者需要有外力向上“提”該物體。一艘可供戰鬥機起降的航空母艦,噸位輕則一萬多噸、重則八萬乃至十萬噸,憑人類目前的技術,根本造不出能讓這樣一個龐然大物懸浮在空中的引擎——如果人類能造出這樣一種機械裝置,那早就該淘汰運載火箭改用這種機械發射航天器了。另外,讓戰鬥機在空中起降也完全沒有必要。

現代戰鬥機航程很遠,其作戰半徑普遍在一千公里或者更遠。如果一架戰鬥機需要到比通常的任務半徑更遠的距離上執行任務,那麼只需要在一定距離上進行空中加油即可,設置懸浮在空中的補給點完全沒有必要,反而會因為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太過巨大而容易招致敵方的攻擊——要知道,依照目前的技術水平,讓一個上萬噸的大傢伙上升到空中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將其摧毀可並不是什麼難事。如果強行搞出來這麼一個“浮空母艦”,是不是還要搞出來“浮空巡洋艦”、“浮空驅逐艦”給它提供保護?如果人類能造出這麼多種類的“浮空戰艦”,那麼作戰飛機的意義又是什麼?最後,問題描述中的這種玩意怎麼總讓我想起神盾局的“空天母艦”?提問者最好沒事少看點《復仇者聯盟》,多看看物理書。


軍機圖


醒醒,別做夢了,先弄出斯塔克的反重力裝置再來。

在漫威設定裡面,神盾局的那個空天航母,是用的鋼鐵俠託尼·斯塔克老爸霍華德·斯塔克研發的repulsor反重力裝置,這樣才能把空天航母飛上天,即使是YY無極限的漫威,也不敢說是那四個涵道風扇就可以驅動十幾萬噸的空天航母飛上天。漫威的漫畫裡面是沒有那四個涵道風扇的,這屬於電影后加的。

在沒有這種反重力技術下,用現有技術指望推這樣一個十萬噸級的航母上天,以垂直起降所需要的推重比1的設計,那麼其產生的推力也相當於要10萬噸。目前全世界推重比最高,技術最好的的航空發動機F-35的F135-PW-100發動機,其目前最大推力約21噸(2018年初更換三個模塊後,第一階段增推之後),恭喜你,你大概只需要綁4800臺就夠了……

如果改用火箭發動機的話,目前推力最大的火箭發動機RD-170,海平面推力是740噸,大概要綁135個……

即使綁上去了,那麼燃料呢?一臺F135-PW-100發動機加力全開,每小時可是要燒掉50噸燃油,其實你把全重量全部用來裝燃料,也就夠開不到半小時的,覺得有意義麼?至於用火箭發動機,還要加上攜帶氧化劑,那麼全重量用來裝燃料,運行時間,只能用秒來計算。

至於你說的什麼核動力,先不說要造多大的核動力噴氣發動機裝置,你首先要明白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核動力飛行器投入運用。因為目前所有的核動力飛行器所使用的核動力發動機,都是開放式的。外界空氣吸入後,直接進入核反應堆,接受上千攝氏度的高溫加熱膨脹後,再推出去做功產生推力。這種情況下,大量放射性元素可是直接排進大氣層中,你哪怕真的造出一個這麼東西出來,繞地球飛行一圈,保證比什麼核大戰滅絕速度都管用。核動力渦噴發動機是無屏蔽核反應堆加熱空氣做功的方式,如果採取屏蔽的話,重量增加以及熱交換效率的削弱,根本飛不起來。

毛子造了個核動力巡航導彈,一個飛行試驗就造成歐洲部分國家輻射量猛增,你造這麼一個大傢伙上去,滅絕人類速度絕對比核大戰都快。

所以,在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前,先怎麼想弄個斯塔克出來再說,哪怕弄出個鋼鐵俠的冷核聚變裝置,都是改變世界的近程的玩意。鋼鐵俠把反重力裝置安裝在MARK10盔甲中,使其成為速度最快的盔甲


五嶽掩赤城


空天航母看似強大逆天,實則很脆弱。電影裡一個冬兵外加鷹眼就差點把航母給報廢了。當然,現實中單憑個人不太可能能癱瘓一個軍事系統,但是也確實反映了空天航母的安全隱患。海上航母如果被擊沉,一般可以藉助風險管控措施延遲沉沒的時間,供其他艦船趕到救援,但是空天航母在天空中始終是受重力影響的,動力系統或者抗重力裝置癱瘓,則全艦成員只能跳傘或者乘小型飛行器離開,母艦下降過程中可能因為受力不均而不斷在空中翻滾,飛行器可能還來不及起飛就跟著陪葬了。現在地對空導彈系統很先進了,敵人只需要一枚導彈就可以造成傷害,除非航母有類似宙斯盾這樣的導彈攔截系統。空中幾萬噸的航母,沒有水中的浮力,還需要額外的能量用於維持飛行高度,能量消耗會更大,僅這一項軍費開支就很大。戰鬥機體型小,可以飛到快。航母體型大,飛行速度可能不會比海上或者陸地交通工具快多少,至少以現在的技術,就算能早出來,也沒有足夠強勁的飛行動力使航母達到普通飛機的速度,速度落後就可能成為活靶子,被動挨打。


那個蟲兒敢作聲


我不是槓精,但是發展空天母艦真的沒必要啊,研發成本科技樹要求高就不說了,空天母艦的作戰功能航空母艦加上空中加油機都能實現。你沒看到電影裡那麼大個空天母艦就被鷹眼一個人就快被打下來了嗎?好咱們再來說護航,在大海里有飛機潛艇驅逐艦護衛艦補給艦組成綜合編隊來給航母護航,這些船都能在海里漂著。你造了空天母艦要不要造護航艦?他們也跟著一起漂在空中?如果有那種科技直接發展星際艦隊不是更好?在太空中朝地球丟鐵箭頭都是高精度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且沒一定能力還飛不出地球,不具備太空作戰能力。不怕被人攻擊。何必還廢那勁造個龐然大物在大氣層裡漂著還有被人攻擊的風險??


雨霧隨風


我覺得人類在沒有徵服某個近地星球獲取特殊能量和材料的話,很難製造星際艦隊。就目前地球最大的能源核能根本無法滿足星際艦隊的動力,星際艦隊需要更強大動力和續航能力的動力能源。光速或超光速耐壓耐高溫材料目前在地球上幾乎不存在,更靈活和耐壓耐輻射的宇航服材料在地球上也找不到。我有種預感,在近地球的某個星球上可以獲得這些極其特殊的能源或材料,我想這也是現在各國爭先恐後開發太空科技的動力,相信人類已經在外星球找到一部分特種材料,但只是很少一部分而已,還需要在太空科技支持的基礎上發掘更多的材料,但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按地球目前的科技幾百年甚至更長的一段時間內恐怕還難以實現,但也不排除出現偶然的宇宙變故,例如:某些星球發生裂變或變軌給地球帶來的某些變更,使人類能更容易的得到外星球的某些資源


特戰603


如果把槍鬥術運用到空天航母上,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