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乃醬說不出自己的名字》:青春的故事到這裡戛然而止

《志乃醬說不出自己的名字》是一部非常小眾的電影,身邊的人幾乎都沒聽說過。在豆瓣上,這部電影一度因評價人數不足而無法顯示評分。直到最近,評分才被解禁,不高,僅5.5。

我之所以會關注這部電影,是因為它是由漫畫改編而來,由日本漫畫家押見修造所創作的原著漫畫,是了不起的傑作——看似是口吃女孩的高中記事,實則表達了所有人的青春共性。

《志乃醬說不出自己的名字》:青春的故事到這裡戛然而止

電影裡,高中女生大島志乃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做自我介紹。高一開學時,每個同學都要介紹自己。志乃在鏡子前演練了無數遍,然而當輪到她時,她“啊啊哦哦”半天,還是無法把名字順利地念出來。同學們都鬨笑起來。

正常人恐怕很難明白口吃者在說話時的心理狀態。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中,有一段描述:“口吃的人為了發出第一聲而焦慮萬分時,他也像一隻企圖掙脫內心世界濃稠的黏膠而拼死掙扎的小鳥,好不容易掙脫出來,卻為時已晚。”——用來形容志乃的處境,再貼切不過了。

《志乃醬說不出自己的名字》:青春的故事到這裡戛然而止

口吃這個缺陷,讓志乃很自卑,她將自己封閉起來,平日裡獨來獨往。幸運的是,她交到了朋友岡崎加代。加代打扮中性,會彈吉他,能寫歌,卻是個音痴。志乃雖說不出話,唱歌卻很好聽。兩個女孩搞了個組合,名為“志乃加代”,準備在校園文化祭上登臺表演。

按照尋常青春電影的套路,志乃這個優點會被無限放大,她在文化祭演出中大放異彩,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以至於“志乃加代”這個組合後來出道,受歡迎程度就和現下很火的女生民謠組合“房東的貓”一樣(兩者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

《志乃醬說不出自己的名字》:青春的故事到這裡戛然而止

不過很可惜,以上的橋段並未出現。影片中志乃依舊因為自卑,退出了組合,文化祭上的二人演出最終未能成行。

接下來,是故事的高潮部分,電影如實還原了漫畫劇情:加代一個人揹著吉他上臺,全程跑調唱完一首歌。志乃在臺下,當著所有觀眾的面,用嘴磕磕巴巴地說出了自己的內心獨白:“我大島志乃從現在開始也會一直是這樣的我。”

讓口吃去說話,讓音痴去唱歌,這樣的安排近乎殘忍,但也是最打動人的。志乃在這一次情緒爆發中,決定坦然接納口吃的自己,我就是我,從前是這樣,以後也是這樣,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語言是個很微妙的系統,口吃者緣何會口吃,究竟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出了問題,這難以定論。口吃也是“私人化”的,旁人沒法幫助你或者對你感同身受。影片中有個細節,志乃的母親拿著廣告單試探女兒:“催眠療法沒試過,不然去試試?”被志乃推開了。女孩在克服口吃方面顯然沒少做過努力,似乎收效甚微。

既然問題本身無解,那就試著去接受它,因為那就是自我的一部分。志乃的獨白,讓她完成了青春期的一次儀式,至此,她逐漸走向“成熟”。

每個人的自我都是不完美的,我們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弱點”。譬如有的人個子矮,有的人戴著厚重的鏡片,有的人體毛比一般人濃密,這些“弱點”,旁人看來是再微小不過的事,自己卻猶如遭遇無法逾越的困境。

於是,人本能地加以掩飾,將弱點層層包裹起來,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尤其如此。然而掩飾的過程,就彷彿用手捏藏針的棉絮,捏得越緊,扎得越痛。

所謂“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影片中的志乃無疑是抽刃向怯懦的自己了。接納自我從來不關乎能力大小,而關乎勇氣。

電影在志乃的獨白結束後,便草草收尾,原著漫畫中,作者筆鋒一轉,直接把時間條拖到了十年以後:志乃已結婚,隨夫姓竹宮,並有個可愛的女兒。她用電話點外賣披薩,在說自己的名字時,依舊會口吃。

這時,她女兒大聲對電話裡說:“竹宮志乃!”掛了電話以後,女兒說:“媽媽以後說不出的話,我來替你說。”最後一個分鏡頭,給到一張照片,是志乃和加代等人的畢業照。

這個留白的手法非常高明,青春的故事到這裡就戛然而止。我們可以想象,文化祭以後,志乃在上課回答問題、與人交流時,依舊是笨拙的說不出話的樣子。這個樣子,在她進入高中、大學,步入職場乃至婚姻時,都不曾變化過。當然這已經不重要了。

學會和弱點握手言和,這個過程或許很艱難,卻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