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門,洋縣漢江南岸最東端最偏遠的自然村

渭門,洋縣漢江南岸最東端最偏遠的自然村

經過了近一月的連綿陰雨天氣,今天終於放晴了,真想出去走走,疏散疏散筋骨,放鬆放鬆心情。恰好一個女同事家中有事,單位的人自然要送禮並派代表去探望,我就高興地和7個同事一道,僱了一輛麵包車去了一趟渭門。

渭門在漢江河邊,是洋縣漢江河以南地區的最東的一個自然村,距離縣城約80公里。由於路途遙遠,又都是沒經過硬化的山路,儘管是本縣人,大部分人都沒去過。我是教地理的,自然對山川河流等自然知識非常感興趣,一聽說要去渭門,很是興高采烈。

渭門,洋縣漢江南岸最東端最偏遠的自然村

中午十一點半出發,沿著磨新公路向東,不久就離開漢江河邊進入山區。山路婉轉曲折,左拐右折,忽上忽下。初冬時節,滿山的樹木呈現出一年中最豐富的色彩:佈滿公路旁、山根下,唾手可得的是金黃的山菊花;山頭上昂首挺立,威武神氣的是青松;山坳裡蓊蓊鬱鬱、墨綠一片的是柏樹;溪水旁,一大片一大片翠綠色的是竹子;山麓上翹首站立,色彩鮮紅,明豔照眼的是楓樹;星星點點,火紅的圓球像燈籠一樣掛滿枝頭的是成熟的柿子;路旁不時閃現出婉轉的溪流,偶爾還有山上跌落的小飛瀑。啊,秋天的大山是濃妝豔抹,打扮妖嬈的貴婦人。

渭門,洋縣漢江南岸最東端最偏遠的自然村

同事中有一個曾在東部山區工作多年的姓王的同事,不時地給我們介紹:這兒叫什麼地名,那兒是通向某一個同事家去的路;此處有什麼傳說,彼處發生過什麼故事。因為有山景看,有故事聽,一路上倒是很熱鬧。儘管山路顛簸,可三個半小時的旅途經悄然而過。於是,我們知道了三溪關、三岔河、黃家營、鵝項、斬龍埡,黃金峽、渭門等地名;經過了黃河渡口、廟上渡口、白沙渡口等漢江河上著名的渡口。其實,我們一直是或遠或近的沿著漢江河向下,從90裡黃金峽的入口旁走到了出口旁。

最具神話和色彩的地方當屬斬龍埡。傳說周赧王在位的時候,天下比較混亂,他總擔心皇位不保。方士告訴他別處有龍氣,只有斬斷龍脈才能以絕後患。於是,他就給方士很多黃金,讓他完場這一重要的使命。恰巧漢江河邊有一座龍形的山有了靈性,在生長變化,已經把頭伸向漢江河中,可能是很貪玩,要去游泳吧。這下可苦了岸邊的居民,因為它的頭伸向河中心,就如一條攔河大壩,於是江水上漲,淹沒了很多房屋和田地。在這危急的時刻,方士趕到了,就用巨劍斬斷龍頭,也才使河道暢通。我們在河邊隔河望去,對面山上確有一條寬約兩米,長約60米的長長的斫痕。

渭門,洋縣漢江南岸最東端最偏遠的自然村

黃河渡口的名字也讓我好奇,難道漢江河這一段叫做黃河?同事告訴我,是因為這個渡口旁的村子的人都姓黃,所以這一渡口叫做黃河渡口。黃河渡口有兩條渡船擺渡,旁面還停泊著幾艘淘金船。聽說黃金峽裡真有黃金,淘金的人從河裡的沙子裡淘沙金,收入不菲。在它的上游不遠處,是支流金水河匯入的地方。一股清水注入雨後渾濁的大河,別有一種景緻。

從黃金峽鎮再向東行近15公里,就到了渭門。渭門是個自然村,在漢江河邊。這一段漢江河呈南北向,河對岸屬於西鄉縣子午鄉。河面比較開闊,河水顯得平靜,因為它的下游十多公里處就是石泉水庫。渭門村很像一個小鎮,公路兩旁是簇新的樓房,有商店、飯館、旅社,村委會也相當漂亮。作為洋縣人,我終於來到了洋縣漢江河南岸的最東端。

渭門,洋縣漢江南岸最東端最偏遠的自然村

從渭門沿漢江河向上遊朝北行約三公里,來到一個渡口,叫做白沙渡。漢江河蜿蜒向東,在這兒接納了從西鄉縣境內注入的一條支流——子午河然後折向南流,形成一個反寫的“L”。這樣,白沙渡就成為連接洋縣黃金峽鎮和桑溪鎮以及西鄉子午鄉的水上交通樞紐。渡口有一條機動船在運送過往的行人和貨物,有幾條用漿劃的小船備用,還有一隻運載車輛的大船。這兒是90裡黃金峽的出口,下游折向南流的一部分水面寬闊,水流平緩;上游高山峽谷,水流湍急;西北方子午河注入出,地勢較低,遠山層層疊疊,近岸樹木蓊鬱,竹林掩映,白牆紅瓦的房屋半遮半掩。渡口的兩岸都有水泥修築的碼頭,這邊的一條兩米多寬的水泥路一隻延伸到水裡。在這裡,我們將車停放在路邊,改乘船,先溯江而上約3公里,停靠在對面的河岸碼頭。

渭門,洋縣漢江南岸最東端最偏遠的自然村

下船後爬過一段陡峭的之字路,在一個竹樹茂密的山坳裡,終於看見有炊煙升起,我們知道,到達目的地了。同事熱情地和丈夫及女兒出來迎接,招呼。喝完茶水,我們說時間不早了,吃點便飯就走,同事急著說:“難得你們跑了這麼遠的路程,怎麼說也要喝點酒表示我們的謝意,再說飯菜本來就是現成的。”我們看看時間,已經下午4點多了,回家需要3個小時,可主人盛情難卻,就只有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入席。主人很是熱情,菜餚很豐盛,又有她的幾個子侄來輪番敬酒,讓我們這些不常喝酒的教書先生們漸漸招架不住,一個個面紅耳赤,略呈醉意,有幾位竟然提前悄悄離席溜之大吉了。辭別時主人送出好遠,並從路旁自家的柿子樹上摘了一大袋柿子送給我們。

渭門,洋縣漢江南岸最東端最偏遠的自然村

來到渡口,看到大船旁邊停著幾條小船,一條船上是一位俊俏的姑娘,手搖著雙槳划向岸邊。這是在電影裡才看見過的鏡頭,我頓時來了興致,想學學划船。我徵得船姑的同意,小心翼翼地登上小船,拿起雙槳划起來,可不得要領,船在水中左右搖擺。我本想好好學學,但同伴們已經登上大船催促我走,我只好將學習划船的願望留在以後了。

乘船水流而下,船行很快。高山夾岸,從懸崖峭壁上的樹木上掛著的浪渣我們可以看出河水豐水期和枯水期的落差很大。時近黃昏,向下遊望水天一色,向上遊望波光粼粼。晚風習習,頗有幾分涼意。登岸後,回首蒼茫暮色中的千年古渡,頗有詩情畫意,“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景緻讓我這個生活在喧囂城市裡的俗人與古代詩人的思維和感情產生了短暫的鏈接。

渭門,洋縣漢江南岸最東端最偏遠的自然村

別了,白沙渡口,別了,渭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