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名小吃之牛肉羹的故事,距今已有800多年曆史

牛肉羹是泉州小吃中最受百姓喜愛,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據說,牛肉羹的問世與南宗名臣陸秀夫有關。

傳說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泉州市舶司提舉蒲壽庚降元,並與元兵一同追殺文天祥等人。

泉州名小吃之牛肉羹的故事,距今已有800多年曆史

四月,宋瑞宗死後,陸秀夫等人擁立了年僅八歲的幼帝。為了逃避元兵的追殺,他們時而居住在船上,時而上岸覓食,處境十分狼狽。

一天,陸秀夫領著帝潛入法石山討食,荒野裡只住一戶人家,父女相依為命。家中唯一的一條老耕牛幾日前被元兵宰殺,如今只剩下一張牛皮和四個牛蹄。

泉州名小吃之牛肉羹的故事,距今已有800多年曆史

泉州名小吃之牛肉羹的故事,距今已有800多年曆史

面對此景,陸秀夫只得與那父女倆一齊用刀將牛皮上殘留的肉屑一點點地刮下來。並將刮下的牛肉放入沸湯中煮熟,並隨手加入一些海鹽和薑末。不料竟香氣四溢,令幼帝飽餐了一頓。

南宋祥興二年(1279年),宋元兩軍在山決戰,宋軍大敗。陸秀夫揹著幼帝投海,南宋滅亡。

但由陸秀夫和那農家父女共同製作的牛肉羹,經那農家父女改進後在民間流傳下來。

泉州名小吃之牛肉羹的故事,距今已有800多年曆史

到了明代,隨著番薯從呂宋引入福建,番薯粉替代綠豆粉成了製作牛肉羹的主要原料,這種牛肉羹的做法一直保持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