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4.11”猜想:假如“维基解密”遇上了“视觉中国”……

互联网“4.11”猜想:假如“维基解密”遇上了“视觉中国”……

2019年的4月11日,发生了两件与互联网相关的大事。

一是厄瓜多尔撤销了对“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的政治庇护,随后阿桑奇就被英国警方逮捕。

一个澳大利亚人,自称因为相信“透露公共治理机构的秘密文件和信息,对大众来说是件有益的事”,创办了维基解密网站,通过互联网搜集并发布了成千上万的机密文件,包括肯尼亚政府的内幕、美军关塔那摩监狱的工作程序、驻阿富汗美军的作战记录、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的删除邮件等,因而面临了被通缉、被追捕、被起诉、被引渡等危险,踏上了从澳洲、非洲到美洲、欧洲,背一个笔记本电脑流浪漂泊的传奇人生之旅。

2012年,阿桑奇获得厄瓜多尔的政治庇护之后,他在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栖身七年,从未离开半步,直到今年4月11日再次被捕。

互联网“4.11”猜想:假如“维基解密”遇上了“视觉中国”……

黄鹌菜的黄花,在夜里合拢

二是“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公开质疑“视觉中国”将国旗、国徽的图像用于版权销售的做法之后,“视觉中国”随即受到媒体、自媒体和网民的广泛质疑、曝光及谴责,陷于巨大的舆论漩涡之中。

一个由加拿大人担任董事长、美国人出任总裁但取名为“视觉中国”,驻地在中国的大城市,通过中国的深交所上市,年赚近3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不但在与著作权人欧洲南方天文台(ESO)毫无联系的情况下将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列为“版权所有”作出版权声明,还非法将中国的国旗、国徽图像用于其营利的目的,不知这家公司及其运营管理团队,秉持着怎样的理念?

据人民日报消息,ESO在回复《每日经济新闻》时明确表示,ESO从未将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及其它图像)版权转让给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在保持完整并注明来源ESO的情况下免费使用这张照片。这就是说,“视觉中国”是要将公开的、免费的、公众可利用的资源,圈占为己有,以图牟利。

互联网“4.11”猜想:假如“维基解密”遇上了“视觉中国”……

黄鹌菜的黄花,在白天盛开

这做法与“维基解密”的做法正好相反。“维基解密”是将秘密变为公开,“视觉中国”是将公开变为保密,将免费变为收费。

几十年来,在互联网上几乎每天都有人朝着这两个方向用力。比如通过论坛、博客、微博、微信、推特、脸书等自媒体,曝光某个人或某群人丑闻黑幕的事,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像通过域名抢注、网络投票、竞价排名、有偿删帖等方式,圈占公共资源挤压公众利益牟利的事,也一直都有发生。

只是“维基解密”和“视觉中国”用力更猛,将这两个方向做到了极致,并且碰巧在同一天,2019年的“4.11”,成为了全网聚焦的两件大事。

无论是朝哪个方向用力,总会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反对“维基解密”的,是原本享有知悉机密信息特权的人,那当然是少数人;而反对“视觉中国”的,是原本享有免费知悉公共信息的人,那当然是大多数。互联网的“4.11”事件,让许多网民看清了,网络世界也不是平的,网络用户也是分阶层分类型的。

互联网“4.11”猜想:假如“维基解密”遇上了“视觉中国”……

黄鹌菜的种子,会在风中飘散

关于这两件网络4.11大事的讨论,还在网上热闹着。

可我好奇的是,假如“视觉中国”把“维基解密”发布的照片也列为“版权所有”,作出版权声明,进行版权销售,那接下来有可能发生怎样的故事?

王舍慢生活 更多文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