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熱為患?有一好方——《茵陳五苓散》,可惜無人知曉

看中醫時,我們常能從醫師口中聽到諸如“體質溼熱”、“寒溼”之類的詞彙。生活中也經常會聽到有人埋怨“我溼氣太重了”。

那麼什麼是“溼熱”呢?

對於這個問題,在老師的上一篇文章——溼氣從何而來裡面,已經介紹的非常詳細了,就不再重複了,感興趣的可以翻回去學習一下。

溼熱為患?有一好方——《茵陳五苓散》,可惜無人知曉

溼熱可以說是萬病之源,那麼溼熱會引起哪些問題呢?

1.舌頭邊緣有鋸齒,舌苔白厚,大便不成形。

2.食慾不好,容易反胃、噁心,消化不良。

3.常常覺得呼吸費力,胸悶!

4.常感心煩意亂。睡眠質量不好,稍有動靜就會醒過來,或突然莫名地醒過來。

5.身體發沉,四肢無力,昏昏欲睡、沒有精神,頭暈。

6.眼睛容易疲勞、痠痛,或視力減退。

7.頭髮才1~2天沒洗,就油膩膩的,有頭屑。

8.面色發黃、發暗,油膩,泛油光。

9.口乾、口苦,口臭,有異味,泛酸。

溼熱為患?有一好方——《茵陳五苓散》,可惜無人知曉

10.牙齒比較黃,沒有光澤。而且牙齦色紅,口唇也偏紅。

11.常覺得身體發熱,皮膚髮燙,尤其是手腳心愛發熱出汗。

12.大便燥結或是黏滯不爽不成形;小便短黃。

13.皮膚起痘,長斑,溼疹,瘙癢,蕁麻疹反覆發作。

14.愛出汗,而且汗味重、體味大。

15.肥胖,有小肚子,游泳圈。

作為萬病之源的——溼熱,危害不止這15個,在這裡只是為大家列舉了一些生活中比較常見的。

溼熱為患?有一好方——《茵陳五苓散》,可惜無人知曉

在溼熱的類型裡面,有一種叫做陰虛溼熱,那麼該如何去調理陰虛溼熱呢?

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個好方——《茵陳五苓散》

(1)藥物組成:綿茵陳,柳桂枝,炒白朮,豬苓,白茯苓,建澤瀉。

(2)基礎配伍:

君藥——綿茵陳,茵陳苦寒,苦能燥溼,寒能清熱,其氣清芬,善於滲溼而利小便。

臣藥——建澤瀉、白茯苓、豬苓,取其甘淡滲利之性,輔以君藥,加強利水之功,且水散熱亦消也。

佐藥——炒白朮,健脾利溼,柳桂枝,助陽化氣,俾土實氣行,則水溼化矣。

溼熱為患?有一好方——《茵陳五苓散》,可惜無人知曉

(3)主治:

1、陰虛溼熱為基本病機,陽氣不伸為階段病機,當前趨於主位,症見肢重腰痠、神疲頭昏、尿黃濁臭、大便溏滯。在此基礎上加淡竹葉、焦梔子、滑石粉、生甘草等。

2、陰虛溼熱為基本病機,肝絡不暢為階段病機,當前趨於主位,症見右脅隱痛、尿黃苔膩。若溼熱偏盛者,在此基礎上加夏枯草、垂盆草、虎杖根、白花蛇舌草;若陰虛偏甚者,在此基礎上加女貞子、桑椹子。

3、陰虛溼熱為基本病機,脾腎陽遏為階段病機,症見性慾減退、陽痿不舉、畏寒肢冷、大便不化。若兼夾病機趨於主位,在此基礎上加《茵陳術附湯》(茵陳、白朮、附子)及二仙湯(仙茅、淫羊藿)出入。

4、陰虛溼熱為基本病機,風痰瘀阻為兼夾病機,症見形體肥胖、頭暈欲僕、胸悶少氣、肢體不仁。若兼夾病機趨於主位,以風氣甚者,在此基礎上加降壓四味(桑寄生、明天麻、石決明、夏枯草)出入;以痰瘀甚者,在此基礎上加降脂四味(生蒲黃、決明子、建澤瀉、綿茵陳)出入。

溼熱為患?有一好方——《茵陳五苓散》,可惜無人知曉

5、陰虛溼熱為基本病機,腦絡不暢為階段病機,症見頭暈睏乏、神疲肢倦、頸項不舒、尿黃便黏。若階段病機趨於主位,在此基礎上加紫丹參、生葛根、大川芎等。

6、陰虛溼熱為基本病機,經脈閉阻為階段病機,症見諸大關節紅腫熱痛、屈伸不利。若兼夾病機趨於主位,在此基礎上加《桂枝芍藥知母湯》(桂枝、赤芍、知母、甘草、麻黃、生薑、白朮、防風、附子)出入。

7、陰虛溼熱為基本病機,心肝血虛為兼夾病機,症見夜寐不寧、心悸難平、膚亮油垢、尿黃濁臭。若兼夾病機趨於主位,在此基礎上加《酸甘寧心湯》(棗仁、龍齒、茯苓、麥門冬、百合、淮小麥)出入。

此外,《秦艽鱉甲湯》、《龍膽瀉肝湯》、《知柏地黃湯》、《當歸六黃湯》、《茵陳術附湯》、《暑溼氣化湯》、《導赤散》、《三仁湯》、《豬苓湯》等方亦為常用的治療陰虛溼熱的主方。

溼熱為患?有一好方——《茵陳五苓散》,可惜無人知曉

在文章最後在向大家闡述一下我的五行同調觀點:五行相生相剋,一髒失衡,則其餘五臟皆失守,身體諸多表症皆發於五臟,五臟不安就會導致五行失守,繼而導致:失眠,多夢,易驚醒,耳鳴,心慌氣短,胃脹,便溏,盜汗,溼熱鬱結,痰溼不化,肝氣鬱結,月經不調,乳腺增生,更年期綜合徵等五臟相關症狀,調理首要也不在於病急亂投醫一股腦的出現什麼就改善什麼的單一調理,需追根朔源五行同調,方可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