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家和民族培根鑄魂

為國家和民族培根鑄魂,是時代的呼喚、人民的期盼,是國家興盛、民族復興的迫切要求,也是新時代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義不容辭的神聖使命和莊嚴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就屬於培根鑄魂的工作。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要為國家和民族培根鑄魂,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就要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堅持以明德引領風尚。

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講話精神,對於堅持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正確政治方向,推動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大繁榮,對於大力培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築牢中華民族之魂,促進中華文明永續傳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要為國家和民族培根鑄魂,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就要自覺堅持與時代同步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堅持以明德引領風尚。這是習近平總書記3月4日重要講話的核心要義和基本精神。認真學習貫徹這一重要講話精神,首先是要堅持用整體性系統性的思維,完整準確地把握這一重要講話的科學理論體系,並緊緊抓住其核心要義和基本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思想的巨大豐富和發展,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思想的最新創新成果,其本身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這一科學理論體系的基本框架是一綱四目。一綱,就是為國家和民族培根鑄魂。四目,就是“四個堅持”,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堅持以明德引領風尚。其內在邏輯關係,就是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根本任務是為國家和民族培根鑄魂,而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要為國家和民族培根鑄魂,就要做到“四個堅持”。在這一科學理論體系中,培根鑄魂是核心,是靈魂,是根本,“四個堅持”是支撐,是保障,是“四維”。

在社會主義中國,為國家和民族培根鑄魂,是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根本任務和終極奮鬥目標,也是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砥礪奮進始終應當堅持的正確方向。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堅持以明德引領風尚,是為國家培根鑄魂的強大支撐和可靠保障。做不到“四個堅持”,培根鑄魂就是一句空話。當下,“四個堅持”既是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當恪守的基本原則,也是應當始終不渝堅守的工作底線。由此可見,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核心要義是培根鑄魂,關鍵詞是“同步”“人民”“精品”“明德”。抓住了“培根鑄魂”這個核心要義,把握了“同步”“人民”“精品”“明德”這四個關鍵詞,就不難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基本精神。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3月4日重要講話精神,關鍵是要把功夫下在讓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打牢為國家和民族培根鑄魂的思想根基上,不斷增強為國家和民族培根鑄魂的政治自覺和思想自覺。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廣大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為國家民族培根鑄魂”,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堅持以明德引領風尚,既寄託了習近平總書記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廣大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親切關懷和深情厚誼,也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廣大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高度信任和熱切期待。每一名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為國家和民族培根鑄魂,是時代的呼喚、人民的期盼,是國家興盛、民族復興的迫切要求,也是新時代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義不容辭的神聖使命和莊嚴責任。沒有這樣的思想認知和政治站位,就不可能有為國家和民族培根鑄魂的歷史擔當,就不可能自覺做到“四個堅持”。

鐵肩擔大義,丹心譜華章。我們堅信,肩負為國家和民族培根鑄魂神聖歷史使命,胸懷時不我待、捨我其誰的強烈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的廣大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一定能夠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心血汗水,創作出更多更美的藝術產品,生產出更多更優的精神食糧,一定能夠擔當起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歷史重任,一定能夠為築牢中華民族的精神萬里長城作出應有的歷史貢獻。

(作者系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