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挪出窮窩幸福來

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地處川滇交通要道、同時又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的南華,認真貫徹落實州委九屆四次全會精神,堅定不移實施“1133”戰略,深入開展“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大比拼,抓實“810”民生工程,全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實施,著力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南华:挪出穷窝幸福来

小區內的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很快適應了城裡的生活,到城裡務工、照顧孩子兩不誤

在南華縣易地扶貧搬遷進城集中安置點,一棟棟灰白相間的嶄新樓房映入眼簾,小區內車來人往,透出易地扶貧搬遷移民生活新氣象。走進六口之家的魯忠喜家,10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打理得井井有條。魯忠喜感慨地說:“沒想到能住上這樣好的房子!以前老家在兔街鎮小村村委會,距離縣城遠,交通不方便。現在孩子上學,就醫、生活都方便啦!”

該搬遷安置點位於縣城核心區,集中安置10個鄉鎮建檔立卡貧困戶172戶711人,新建安置房172套16494.23平方米,配套物管用房、黨員活動室、公廁、停車位、便民服務超市等。工程於去年10月底完工,11月25日全部入住完畢。“安置點距離縣政府不到1公里,縣醫院、思源中學就在旁邊,有效解決了貧困群眾居住環境惡劣、就醫難、上學不便等實際困難。”安置點項目指揮部副指揮長馬會介紹。

為了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南華縣為每戶搬遷群眾提供1個公益性就業崗位。同時,通過就業培訓和創業培訓,提升搬遷群眾的素質,增強搬遷群眾進城就業創業的信心,實現了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的目標。“如今,我們安置點已經為搬遷群眾安排了182個崗位。下一步,計劃建設一個培訓基地,逐步提升搬遷群眾的技能素質。按照‘幫助群眾實現穩定增收’的思路,發展一個特色種養殖場;建設一個健身活動場地,不斷滿足群眾的健身娛樂需求,真正做到讓搬遷群眾安居樂業。” 馬會眼裡充滿憧憬。

搬出窮窩窩,開啟新生活。一棟棟舒適的安置新房、一條條寬闊的新修道路、一張張幸福的笑臉,讓人印象深刻……目前,全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248戶5198人,建安置點11個,組織外出務工824人,規劃發展特色種植產業3300多畝,實現產業項目或轉移就業全覆蓋。乘著新時代的東風,鉚足幹事創業的勁頭,一幅幅幸福的畫面正在南華這片土地上鋪展開來。記者 李薇薇 通訊員 孫金波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