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三年,國家讓這些地區搬家,告別「窮窩」!農民該如何選擇?

告別“窮窩”,對於每個貧困地區的農民來說是值得高興的事,尤其是一些交通不方便的地區,每天購買生活物品需要跑上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孩子上學爬繩索,居住環境惡劣等問題,困擾了不少農戶家庭

,不僅如此因為交通的不便使這些地區的農戶經濟來源受到了侷限性,企業廠礦無法入住,各種便民服務更是難以入內,為此國家也將準備為這些地區的農民“找新家”。而安排好這些易地扶貧搬遷的用地規模和佈局顯得尤為迫切。

未來三年,國家讓這些地區搬家,告別“窮窩”!農民該如何選擇?

近日《關於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這項政策受到了不少農民的熱議,在記者會上相關人員也透露:到2020年深度貧困地區三分之一以上的村莊實施異地扶貧搬遷。具體成效是在“第十個五年計劃”期間組織完成120多萬農村人的搬遷工作。

而“搬家”這兩個字對每個農民來說是一件大事,農民對家和家鄉的依戀之情都比較看重,雖窮鄉僻壤,但在農民眼裡,那山那水那人,無時無刻不眷念萬分,祖輩們在此墾荒種地,為子孫開基立業,留下了造福後世奮鬥過的足跡,子孫後代也一直在續寫他們的夢想,各自在人生舞臺上演釋自已的故事,之所以難忘故鄉,是因為辛苦勞作在祖輩們開墾的田間地頭,執念一生呵護這片黑土地,播種四季希望,享受著瓜果豐碩,稻菽飄香的喜悅,那麼農民們離開那個守護了一輩為自己遮風擋雨的家,今後會去往何處呢?

未來三年,國家讓這些地區搬家,告別“窮窩”!農民該如何選擇?

國家也考慮到農民的這種心情,搬遷工作的原則是“全憑農民自願”,遷移到附近環境好的周邊地區。採取集中安置為主、集中安置與分散安置相結合的方式。集中安置人口占搬遷人口總規模的76.4%,分散安置人數佔搬遷人口總規模的23.6%。不僅如此,對於那些自願完成搬遷的農民,國家會幫這些人在今後的日子裡找工作幫助就業,併為貧苦戶建立貧困檔案,其目的是讓農民真正的走向小康,從而脫貧致富。幫農民摘掉‘窮帽。

未來三年,國家讓這些地區搬家,告別“窮窩”!農民該如何選擇?

搬遷建房農民需要掏錢嗎?各地都有相應的標準,如貴州住房補助和獎勵政策“十三五”期間計劃搬遷的易地扶貧搬遷人口,實行差別化補助政策: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住房補助2萬元,非貧困人口人均住房補助1.2萬元;簽訂搬遷及舊房拆除協議並按期拆除舊房的,每人獎勵1.5萬元;“三無人員”和一些孤寡老人等特困戶優先結合民政供養服務機構進行安置,民政供養服務機構不能安置的,再由政府根據家庭實際人口統一提供相應的安置房,免費居住,產權歸政府所有。

未來三年,國家讓這些地區搬家,告別“窮窩”!農民該如何選擇?

這些深山石山、邊遠高寒、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嚴重,且水土光熱條件難以滿足日常生活生產需要,不具備基本發展條件的地區隨後將進行扶貧搬遷,這些福利不僅讓入地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更是用愛心幫農民築起溫馨的家園,農民的幸福感倍增。那麼你心中的想法是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